圖片來源 | 全景視覺
簡要病例
患者,女性,78歲,以“外傷致全身多處疼痛伴活動受限2小時”為主訴入院。2小時前騎電動車時被汽車撞傷,傷至頭部、右肩部、左腕部,當即出現右額部破潰出血,右肩部、左腕部疼痛伴活動受限,活動時疼痛加重,休息后稍減輕,伴頭痛、頭暈,輕微惡心。
高血壓病史30年,最高達160/90mmHg,平素規律服用非洛地平緩釋片,血壓控制可。平素健康狀況良好,無過敏史。
X線示:左側橈骨Colles骨折,伴尺骨莖突游離骨折。
CT示:右側額顳部軟組織腫脹并積氣;右側蝶骨可疑骨折;左肺上葉前段見一混合磨玻璃結節,大小約5*4cm, 左肺下葉段外基底段見一純磨玻璃結節,大小約4*3cm。
心臟彩超示:主動脈瓣及二、三尖瓣少量返流。總蛋白54g/L,血沉54mm/h,血紅蛋白100g/L。
術前診斷:1.左橈骨遠端骨折2.右蝶骨骨折3.右肩部損傷。
擬施手術:橈骨和尺骨使用外固定裝置術。
手術過程
術前準備:患者術前準備已完善。患者家屬訴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呼吸困難,緊急送至當地醫院救治,診斷為變異性哮喘,至今再無發作。經與家屬溝通后決定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 ASAIII級 )
手術情況: 患者入室后給予生命體征監測,HR 72次/分,SpO2 100%,BP 132/76mmHg,建立外周通道后行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1%羅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5ml+0.9%氯化鈉5ml),操作順利,5分鐘后患者訴左側手臂麻木。隨后手術開始,患者情緒緊張,給予瑞馬唑侖12mg/h,右美托咪啶40μg/h泵注,鼻導管吸氧(2L/min),術中患者監護下鎮靜,生命體征平穩。
手術結束前10分鐘,患者突發咳嗽,HR98次/分,SpO298%,BP169/98mHg。 改高流量吸氧( 6L/min ),瑞馬唑侖改為15mg/h,停止右美托咪定泵注,手術結束停止瑞馬唑侖,給予氟馬西尼0.5mg。
患者清醒,訴無法呼吸,HR98次/分,SpO292%,BP189/98mHg,給予面罩高流量吸氧(6L/min),癥狀仍無法緩解。
聽診器聽診,雙肺散在哮鳴音,給予沙丁胺醇噴霧劑500μg,多索茶堿200mg靜滴,調節室溫到29℃。 約5分鐘后,患者訴癥狀明顯緩解,聽診雙肺哮鳴音較前減輕,HR 62次/分,SpO2 100%,BP 130/65mmHg,繼續觀察,10分鐘后送入恢復室觀察。
因該患者有CVA病史,術前應攜帶沙丁胺醇(糖皮質激素)入室,術中應調節室溫,防止患者對冷空氣過敏,術后應密切關注患者呼吸情況。下面我們來了解下CVA及其圍術期管理。
『變異性哮喘』(CV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喘息、氣促等癥狀或體征,但存在氣道高反應性。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持續或反復發作,在夜間及凌晨明顯,可由感冒、冷空氣、灰塵及油煙等誘發或加重。
一、病理機制
CVA病理機制主要是慢性氣道炎癥(本質),氣道的炎癥程度與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關,CVA與典型哮喘一樣,可能存在多種炎癥表型,最常見的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哮喘。這種炎癥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對各種刺激物反應過度。
二、診斷治療
支氣管激發或舒張試驗( 金標準 )/使用抗哮喘藥物后咳嗽癥狀顯著緩解(輔助診斷)。
三、術前評估與麻醉方法
CVA患者術前評估:應充分評估麻醉前危險因素,ASA分級高,有器質性心臟病,呼吸道感染,阻塞性肺病和呼吸道阻塞病史病人術中CVA發生率增加。
CVA患者麻醉方法選擇:在局麻或椎管內完成的手術盡量選用局麻或椎管內麻醉。為維持氣道通暢盡量減少氣管插管,如喉罩比氣管導管更利于降低氣道反應性。但對于哮喘發作頻繁或較難以控制的病人,頭頸部、胸部及上腹部手術仍以氣管插管全麻最為安全。
四、圍麻醉期處理
區域麻醉時,病人通氣困難時首先判定原因。 對于術中CVA的急性發作:首先應去除誘因,必要時停止手術操作,及時應用有舒張氣管作用的麻醉藥物加深麻醉; 其次是輔助或控制呼吸,當面罩通氣仍不能維持氧供時,應果斷行氣管插管,同時提高吸氧濃度,給予β受體激動劑、激素和氨茶堿等來緩解痙攣,同時糾正缺氧與二氧化碳蓄積,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五、圍術期用藥
1、術前用藥:
適當的鎮靜及抗膽堿藥物的使用對患者有益。
2、吸入麻醉藥:
在臨床使用濃度范圍內就有直接擴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且對遠端小氣管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大于近端大氣管。 作用機制主要與抑制電壓依賴性鈣通道、通過“滲漏”降低肌漿網鈣池中鈣離子的濃度、抑制氣管平滑肌細胞對鈣的敏感化效應、抑制細胞膜氯離子電流促進氣管平滑肌超極化等有關。
舒張氣管平滑肌的強度大致為地氟醚>氟烷>異氟醚>安氟醚>七氟醚。
3、靜脈麻醉藥:
大多數靜脈麻醉藥( 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 )都對氣管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舒張作用。
l ~2 mg/kg丙泊酚即具有較強的舒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主要通過抑制迷走神經張力,間接舒張氣管平滑肌,可用于反射性支氣管痙攣。
對致敏的氣管平滑肌,具有更為強烈的舒張作用,尤其適合哮喘患者支氣管痙攣的預防與處理。丙泊酚的氣管舒張作用部分和開放ATP敏感的鉀通道有關。
依托咪酯治療支氣管痙攣的作用和等效劑量的丙泊酚相似,但其預防支氣管痙攣的作用不如丙泊酚。依托咪酯更適合循環功能不穩定患者支氣管痙攣的處理。
氯胺酮有舒張氣管作用,主要通過興奮交感神經、抑制迷走神經,顯著抑制氣道的反應性和炎癥,舒張各種刺激因素誘發的氣管平滑肌收縮,同時也具有直接舒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這可能與抑制電壓依賴性鈣通道、開放鉀通道、抑制PKC信號傳導系統等有關。
4、局部麻醉藥:
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具有非常強的舒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大劑量作用機制主要與抑制細胞內鈣離子有關,臨床劑量主要是抑制反射性支氣管痙攣。
利多卡因氣道噴霧對氣道有一過性的激惹作用,一般不主張使用。氣管插管和拔管前2~3 min靜脈注射利多卡因l~1.5mg/kg,可有效降低支氣管痙攣的發生率。
羅哌卡因并不適合表面麻醉,但有研究卻發現霧化吸入1%羅哌卡因可顯著抑制組胺誘發的支氣管痙攣。
5、其他:
氟馬西尼對氣管平滑肌基本無影響,可安全使用。
氟哌啶、氯丙嗪和異丙嗪也具有氣管舒張作用,可抑制電脈沖誘發的氣管平滑肌收縮,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與嗎啡收縮氣管平滑肌不同,芬太尼對氣管平滑肌則有舒張作用,這可能與抑制氣管平滑肌上的興奮性受體有關。 但嗎啡收縮氣管平滑肌的效應可被納洛酮逆轉。
另外,有組胺釋放和迷走興奮作用的肌松藥如阿曲庫銨、米庫氯銨等也應慎用。
總結
對于變異性哮喘患者,術前明確誘發因素,做好預防,選擇合適麻醉方式,術中做好藥物精準選擇,針對術中發作進行判斷和有效處理,術后密切關注呼吸情況,防止支氣管痙攣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鐘劍輝,吳峰. 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和治療研究進展[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4,32(6):1-6. 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4.00.149.
2.Bayable SD, Melesse DY, Lema GF, Ahmed SA.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during elective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Med Surg (Lond). 2021 Sep 20;70:102874.
AI深度學習
新青年麻醉AI高級版:患者變異性哮喘(CVA)病史,圍術期管理怎么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