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大清早發(fā)文引爆汽車市場!動作震撼整個汽車行業(yè)
26.2萬車主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華為直接把車開進了另一條賽道
早上7點,華為發(fā)了條公告。
消息剛彈進問界車友群,三百多條消息“唰”地炸出來——大家最急的就是問:以后智能駕駛誰管?
答案很快有了。
華為把原來的車BU(業(yè)務單元)拆出來,裝進了一家叫“引望”的新公司。
股權分得明明白白:華為自己拿八成,賽力斯和阿維塔各拿一成。
表面看是“退”,其實是把盤子攥得更緊了。
看看車BU去年的賬本:收入263億,漲了474%,毛利率20%——這數(shù)字能頂好幾家上市公司全年。
把這么能賺錢的業(yè)務塞進新口袋,不是跑路,是要換個玩法加碼。
以前的玩法是造整車:得建工廠、買模具、雇工人,每塊鐵皮都壓著現(xiàn)金流。
現(xiàn)在華為換路數(shù)了:不自己造車,改賣激光雷達、鴻蒙座艙、ADS算法。
車企想要這些技術,直接下單買,或者花錢入伙。
輕資產,周轉快,錢到賬也快。
這一換,補的是生態(tài)。
你用Mate60的NFC當車鑰匙,坐進車里,手機里的App不用重新裝,直接“唰”地跳上車機。
買個會員,手機和車兩塊屏都能用。
云端算力按需付費,硬件還能共享——買輛車,等于揣著華為全家桶。
車企也算得精。
要是自己從頭研發(fā)智能駕駛,沒五年啃不下來:人才要招,數(shù)據要攢,算力要砸錢。
現(xiàn)在入股引望,技術立刻能用上,還省了重復投入的錢。
對預算緊巴巴的二三線品牌來說,這比貸款劃算多了。
公告背后藏著張時間表。
上海、深圳、南京的團隊早就在蓋樓招人,今年芯片工程師、激光雷達工藝師、數(shù)據標注技工的招聘人數(shù),比去年翻了三倍。
崗位就在家門口,不用再漂洋過海找工作。
這場局里最省心的,是開問界的車主和打算換車的人。
以前換車是換牌子,以后換車是換系統(tǒng)——只要華為的系統(tǒng)在,下一輛車不管掛什么標,舒服的體驗都不會打折。
老余(余承東)還在,職位從董事長變成副董事長,終端BG的董事帽子還戴著。
人沒變,資源更多了:手機那條線的利潤、算法、門店通路,都能給汽車輸血;汽車攢的數(shù)據,又能反過來喂給手機。
兩邊用戶的粘性都往上躥,這才是真正的閉環(huán)。
26.2萬車主可能沒太懂這些,但他們發(fā)現(xiàn):早上開車上班,手機一靠近車門“滴”一聲開了;坐進駕駛位,昨天在手機上看的視頻還停在暫停鍵,車機屏幕直接接著播;導航地址從手機復制過來,車機秒識別——這些以前得手動操作的事,現(xiàn)在全“自動”了。
有人說這是華為“變了招”,其實更像“把蛋糕切得更勻”。
以前造車是“自己包圓”,現(xiàn)在改成“賣工具+搭平臺”:車企用技術,華為賺服務;車企攢數(shù)據,華為優(yōu)化算法。
兩邊都省了力氣,用戶得了方便。
最實在的是,以后買車不用再糾結“系統(tǒng)好不好用”——只要用的是華為的技術,手機、車機、平板全打通。
就像家里換了套新家具,沙發(fā)、茶幾、電視柜都能配,用著順手,不用再折騰。
26.2萬車主一覺醒來,可能沒注意到公告里的專業(yè)詞,但他們摸得到車機更順手了,導航更準了,手機和車的聯(lián)動更順了。
這或許就是華為“換賽道”的意義:讓開車這件事,更像“用手機”——簡單、方便、不用操心背后的技術。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