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當眾夸小叔子好,我立刻將她送去小叔子家,不到三天她哭著求我回家
“婆媳關系,像是扁擔挑水,哪邊歪了哪邊就難受。”
我叫林曉琴,今年45歲,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丈夫馮建平在鎮上運輸公司上班,我們育有一子馮子涵,讀高中。
家中還有一位常年在我家吃住的婆婆——馮老太,73歲,脾氣倔,嘴巴利,好面子,從我嫁進門那天起,她就是我日子里最難伺候的人。
婚后十年,我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和老人,柴米油鹽樣樣我操心,可婆婆從不領情。
誰家媳婦不抱怨婆婆,我本也習慣了。
但那天她的一句話,讓我當場決定,把她送去她最心疼的小兒子家——馮建國。
那是個鄰居聚會的周末,大家吃著我準備的飯菜,聊得熱火朝天。
婆婆一邊吃一邊夸:“我們家建國才有本事,一年換了兩輛車,房子也翻新了,媳婦懂事,不用我操心,日子過得滋潤!不像有的人啊,看著熱情,實際冷冰冰……”
那一瞬,我飯碗都沒端穩。
這話雖然沒指名道姓,但全桌子人都知道我是她說的“有的人”。
我氣笑了,站起來說:“媽,既然您心疼小兒子,那不如搬過去住,也享享清福。”
她一愣:“我只是說實話,怎么,你還想趕我走?”
“不是趕,是成全。”我冷靜地答道,“人活一輩子,能跟誰舒服就跟誰。您喜歡建國家,我也想讓您過得舒心。”
婆婆嘴角哆嗦著沒說話,眾人尷尬得連筷子都放慢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幫她打包行李。
馮建國接到電話,滿臉勉強地開車來了,一路上沒多話。
婆婆嘴硬地說:“我過去陪陪小孫子,順便幫你們看看家。”
我笑著送她出門,心里卻在等——等那三天的“蜜月期”會發生什么。
第一天,她打電話給我,說廚房沒熱水器,做飯手都凍僵。
第二天,說小孫子不懂事,晚上吵得她睡不好,兒媳婦還嫌她插手管教。
到了第三天晚上,她哭著打電話來:“曉琴,媽錯了,你接我回家吧。”
她說那邊不讓她碰鍋碗,吃飯都在外頭解決,孫子不熟,她又孤零零的坐在沙發上,沒人搭理。
兒媳婦忙著美容店生意,晚上十點才回家。
她一開口問個事,馮建國就反感:“你剛來就挑刺?”
我沉默了幾秒,說:“媽,你不是說他們過得滋潤么,怎會不舒心?”
她哽咽道:“他們哪有你貼心?是我糊涂了,真不該那天胡說。”
我終究還是去接了她。
回家的那頓飯,她吃得安安靜靜,飯后還偷偷把碗筷洗了。
后來鄰居問我:“老太太怎么又回來了?”
我淡淡一笑:“她啊,去做了個‘清醒夢’。”
婆媳之道,不在面子,在心。
你給她面子,她卻不見你的心;你讓她試試別人家,她才知道什么叫“看人下菜碟”。
“人哪,老了也得摔一跤才明白:最暖的是那個默默伺候你的人,不是讓你夸一嘴的光鮮兒子。”
這事后我也學聰明了,孝順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讓她明白:嘴甜是捷徑,但真心才值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