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頭圖 | 招聯消金官網
在消費金融行業中,招聯消金曾是當之無愧的“網貸優等生”,其財務數據一路高歌猛進。
招聯消金的營收從2018年的69.56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196.02億元,資產規模也從2018年的747.48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1637.51億元。
然而,這艘看似穩健的巨輪卻遭遇業績滑鐵盧。
2024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收173.18億元,同比下滑11.65%;實現凈利潤30.16億元,同比下滑16.22%,公司的總資產1637.51億元,同比減少了126億元,縮水7.18%。
這是招聯消金成立九年來,首次遭遇“三降”,那個曾以超過千億資產規模傲視群雄的消費金融巨頭,正被迫走入收縮的窄門。
#01資產質量下滑
招聯消金于2015年成立,是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共同組建,打造了“好期貸”、“信用付”兩款消費金融產品。從股權比例來看,中國聯通、招商銀行的持股比例各占50%。
由于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初期設立,消金公司的主要發起人大部分是商業銀行,所以在依托于主要股東傳統業務路徑和線下網點資源的背景下,消金公司通常比較偏好于優先推廣線下業務。
而招聯消金與眾不同,從開業之初就堅持“純線上化”消費金融模式,與有場景的線上平臺合作,如支付寶、招商銀行APP、聯通APP、美團等,迅速擴大了市場覆蓋面。
背靠招行、聯通兩大股東,招聯消金一躍成為國內網貸的巨頭,2024年,招聯消金總資產為1637.51億元,是“銀行系”消金公司的2倍或數倍。
然而,2024年招聯消金的業績增速及總資產有所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資產質量惡化。
2024年,宏觀經濟波動向下傳導,中低收入客群的償債能力首先受到沖擊。而這部分客群,正是消費金融公司過去幾年激烈爭奪的“下沉市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包括招聯在內的許多機構一度放寬了準入標準,加速了風險的積聚與暴露。
當經濟退潮,風險便浮出水面。最直觀的指標就是不斷攀升的不良貸款率。
根據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招聯消金的不良貸款率從2021年的1.83%一路升至2023年的2.45%。相應地,其不良貸款余額也從2021年的27.92億元激增至2023年末的44.65億元。不過,招聯消金2024年的不良貸款率及不良貸款余額并未披露。
不斷膨脹的壞賬,持續吞噬著公司的利潤。為了覆蓋風險,招聯消金的信用減值損失連續4年超過百億元,從2021年的102.5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14.24億元,成為侵蝕凈利潤最直接的因素。
正因如此,招聯消金也加大了催收力度。
據黑貓投訴,不少用戶表示,因逾期招聯金融雇傭第三方催收公司,給家人朋友發恐嚇短信。甚至,有用戶表示在送外賣中被多次電話催收,導致差點出車禍。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壞賬里淘不到金,公司便開啟甩賣模式。
2024年起,公司明顯加快了不良資產的轉讓節奏,成為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上的“常客”。
2025年初,招聯消金掛出5期不良資產包,未償本息總額超過38億元。其中一期資產包未償本息總額12.58億元,起拍價僅為4050萬元,折扣低至0.3折。而在2024年,招聯消金更是密集轉讓了31期不良貸款,部分資產包的轉讓折扣也普遍低于1折。
以前是盯著別人的利息,現在也只能收回利息了。
除了打骨折出售,在面對壞賬處置時,招聯消金是真的急了。
一般來說,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不良貸款資產包的訴訟情況為“已判未執”“執行中”“終本執行”“未訴”等多種情況同時存在。
為了節約訴訟成本、時間以及滿足監管要求,招聯消金轉讓的部分資產包出現了“核銷即賣、全部未訴訟”的情況。例如:招聯消金2025年第7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
雖能招聯消金快速回籠資金,緩解撥備壓力,讓財務報表顯得更好看,但代價是資產規模的縮水和長期盈利能力的削弱。
#02仍是巨頭
由于資產質量惡化,招聯消金主動收縮放貸規模。2024年招聯金融的發放貸款及墊款規模出現收縮,公司發放貸款及墊款為1542.12億元,同比減少7.69%。
在資產規模收縮的背景下,招聯金融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呈現明顯下滑。2024年,營業收入為173.18億元,同比下降11.65%;凈利潤為30.16億元,同比減少16.23%。
與此同時,杭銀消金、中郵消金等腰部機構憑借差異化場景和股東增資等支持逆勢增長,分流市場份額。2024年,中郵消金等中小機構凈利潤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更大的沖擊來自外部。抖音、百度、京東等手握億萬用戶的互聯網巨頭,早已不滿足于只做“引流”的生意,紛紛下場布局消費信貸業務。它們利用自身的流量、場景和數據優勢,會對主打線上的招聯消金形成了“降維打擊”。
要知道,用戶在抖音“放心借”、百度“度小滿”等平臺借款時,會發現背后的出資方名單中出現了招聯消金的身影。
最近,京東收購捷信獲得消金牌照。據有關機構測算,京東金融的白條、金條業務遷移至持牌消金主體后,杠桿空間從網絡小貸的5-6倍提升至12.5倍,貸款規模有望進一步增大。
而騰訊、美團、抖音、百度等仍只有小貸牌照,規模受限。若再次互聯網企業出現收購消金牌照的案例,招聯消金恐怕將在流量爭奪戰中逐漸被邊緣化,議價能力也隨之減弱。
此外,融資相關政策放開也會讓競爭更為激烈。
2023年之前,招聯是少數能申請金融債的消金公司之一。
2023年8月,人民銀行明確支持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和ABS,隨后2024年1月修訂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將非資本類債券發行從審批制改為事后報告制,取消前置審批流程。
隨著政策解綁,中小機構如中郵消金、寧銀消金等也首次入場發金融債,獲得低成本融資。
2024年,11家消費金融公司等共發行33單金融債,規模合計524億元,其中招聯、興業消金、中銀消金、馬上消費分別占到114億、100億、85億和50億,最低票面利率1.99%,最高票面利率3.00%,加權平均票面利率2.32%。
即便,現在招聯消金拿到低利率資金,但仍給用戶高息貸款。有用戶在黑貓投訴表示,其貸款利率接近24%。畢竟,招聯消金要用高利息對沖壞賬的風險。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目前來看,招聯消金若延續收縮規模的打法,其市場份額會受到一定的沖擊,但公司的規模斷層領先于其他銀行系消金公司。短期來看,招聯消金仍會是“網貸巨頭”。
*以上分析討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