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天軍首次確認已經將R-77M空空導彈投入作戰使用,最近公布的一張照片顯示,一架蘇-35S戰斗機攜帶了兩枚。這款新一代導彈的服役計劃早已醞釀十多年,此前俄軍空天軍長期依賴老式的R-77-1作為主要空對空武器,與美國、中國甚至歐洲相比處于明顯劣勢。
R-77M空空導彈被視為美國AIM-120D、中國霹靂-15以及歐洲“流星”的直接對標產品,有消息稱最大射程在160至190公里之間。R-77M的服役時間比國外同類產品晚了十多年,主要原因在于自蘇聯解體以及冷戰結束以后,俄羅斯國防部對戰術航空兵的投入有限。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R-77M的性能,對比來看,2014年服役的老款R-77-1最大射程僅有110公里,大致相當于美國的AIM-120C-5和中國的霹靂-12。此前,由于缺乏先進的空空導彈,即便是蘇-35S這種相對高端的戰斗機,也長期面臨實戰劣勢,這種短板也被認為是其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R-77M有望彌補俄羅斯空天軍與西方之間的技術差距,據悉這款新型空空導彈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目標鎖定距離。此外,導彈還采用了主動相控陣天線技術,提供更全面的廣角目標信息,使目標難以逃脫,并配備了新型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些改進對蘇-35S的作戰能力帶來革命性提升。
R-77M在外形上也有明顯變化,采用了傳統的裁剪十字形尾翼和更小的十字形邊條翼,這種設計能夠兼容第五代戰斗機蘇-57的內部彈艙,并適用于未來俄羅斯可能開發的隱身戰斗機或截擊機。雖然此前研發歷經長時間延誤,但由于烏克蘭戰場的持續戰事以及俄羅斯與北約在東歐、北極和太平洋等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R-77M的列裝進程可能已經被迫加速。
俄羅斯不僅在第五代戰斗機列裝進度上遠遠落后于中國和美國(首個戰斗航空團直到2024年才組建完畢,而蘇聯空軍原計劃在2001年實現),而且第四代戰斗機的作戰能力也開始逐步落后,主要是缺乏先進的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這使得R-77M的服役變得更加重要,防止俄羅斯戰斗機在北約不斷壯大的第五代戰斗機面前變得過時。
除了裝備蘇-35S和蘇-57,R-77M預計也將集成到蘇-30SM、蘇-30SM2戰斗機以及蘇-34戰斗轟炸機,更有效地挑戰西方世界的空中力量,同時進一步擴大俄羅斯空天軍在烏克蘭戰場已經享有的優勢。
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里指出,R-77M極有可能在烏克蘭戰場接受實戰檢驗,射程、導引頭性能以及抗干擾能力相較老款空空導彈應該有大幅度提升。隨著俄羅斯國防工業大幅度提高蘇-34、蘇-35S和蘇-57三大主力機型的產量,新型導彈的需求很可能遠高于老款R-77系列。
目前R-77M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在于俄羅斯國防部采購撥款規模。雖然俄羅斯的戰斗機數量少于中國和美國,但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新一代空對空武器的采購資金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基礎版R-77從未正式投入量產,而升級版R-77-1的采購數量有限,這導致俄羅斯空天軍至今仍依賴冷戰時期的R-27ER/ET空空導彈。如今,面對日益嚴峻的安全挑戰,R-77M有望徹底取代前代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