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登山 張旦 攝
跟著張旦行攝中國-新疆行。七月中旬,受新疆石河子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田慶之邀,臨汾市14名攝影人奔赴新疆進行文化交流活動,第六站,我們來到伊犁的昭蘇縣,跟著當地著名攝影家王梓林老師,參觀格登山邊防站,站在邊境線上,遠眺哈薩克斯坦國家。
英雄碑 張旦 攝
格登山是英雄的山,山頭上,一邊是我們的邊防哨所,一邊是一座古建筑,里面藏有康熙年間的碑,記錄著一場平定叛亂的故事,此碑被評為國寶級文物。
碑文簡介 張旦 攝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全稱“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之碑”,簡稱“格登碑”。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昭蘇縣的格登山上,該碑立于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邊境風光 張旦 攝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碑身高2.95米、寬為0.83米、厚0.27米。花崗巖材質,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 碑額正、背兩面均鐫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中部豎書“皇清”二字,背面中部豎書“萬古”二字。對于維護祖國統一,捍衛領土主權完整,增強邊防意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邊境對面哈國的村莊 張旦 攝
清光緒七年(1881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大臣長順等根據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之碑,抗詞力爭“格登山是我國鎮山,上有高宗純皇帝勒銘格登山之方碑”。正是因為格登山碑的存在,當年《伊犁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劃界時,才阻止了沙俄從我國西北侵吞更多的疆土。
邊境的風光 張旦 攝
碑文全文:格登之崔嵬,賊固其壘。我師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賊營其穴。我師洸洸,其營若綴。師行如流,度伊犁川。粵有前導,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搗厥虛,曰殲厥旅。豈不易易,將韜我武!將韜我武,詎曰養寇?曰有后謀,大功近就。彼眾我臣,已有成辭;“火炙昆岡”,懼乖皇慈。三巴圖魯,二十二卒,夜斫賊營,萬眾股栗。人各一心,孰為汝守?汝頑不靈,尚竄以走。汝竄以走,誰其納之?縛獻軍門,追悔其遲!于恒有言:曰殺寧育。受俘赦之,光我擴度。漢置都護,唐拜將軍,費賂勞眾,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義,勒銘格登,永詔億世。
臨汾攝影創作 張旦 攝
格登山下是一望無際的沃土,當地兵團種植了油菜花、玉米、棉花等農作,他們一邊勞作,一邊守防邊關,路邊的標語上寫到“放牧就是巡邏 種地就是守邊”,和諧安靜的邊疆,鮮花盛開的邊境,我們自豪,感嘆祖國的強大民族的復興。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