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曹杰 張少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近日,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外,一位受害者的后輩、花甲老人戴成龍在新近繪制完成的壁畫前落淚。看到此場景,參與繪制工作的華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學生趙振凱表示:“畫筆能讓歷史‘說話’,讓更多人記住那些名字,記住和平來之不易。”
日前,華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選派15名師生組建了“彩繪唐山·公益聯盟”社會實踐團隊,圍繞“歷史變遷與和平珍視”主題,發揮專業優勢,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創作繪制了4幅遞進式大型愛國主義主題壁畫,用藝術形式再現了1942年侵華日軍在潘家戴莊制造慘案的歷史。
師生正在創作壁畫。受訪者供圖
師生正在創作壁畫。受訪者供圖
該校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朱小茼表示,用藝術形式表現歷史事件,開展創作活動,是藝術類專業師生應有的時代責任,更是青年學生思想升華的過程。
4幅壁畫造型兼顧真實感與藝術感,通過視覺藝術串聯起潘家戴莊的“過去-創傷-紀念-重生”,第一幅展現慘案前百姓寧靜的田園生活,第二幅刻畫慘案發生時大火吞噬家園的慘烈景象,第三幅描繪新時代潘家戴莊的新農村風貌,第四幅以學生群體作為新一代的象征,傳遞愛國精神內核。
在學生張昊看來:“4幅壁畫就是一部歷史長卷,從痛到希望,從過去到現在,這就是我們要銘記的,不忘過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面對高溫天氣,師生們連續一周進行現場創作。從墨線勾勒框架、粉筆細化草稿,到粉刷鋪色定調、小筆精修細節,每一步都力求還原歷史真實。最終,4幅壁畫在師生協作中順利完成,成為紀念館外一道連接歷史與當下的“視覺敘事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