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用車行業正在走出“單點突破”的舊周期,進入“系統共振”的新階段:動力路線從柴油獨大裂解為多元并存,資本流動從歐美單極擴散為亞非拉多點開花,技術迭代則從實驗室專利競賽下沉到真實運營場景。本周全球商用車行業都有哪些新鮮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行業新聞-
印度塔塔意愿收購依維柯
四年沉寂之后,關于收購依維柯的傳聞再度升溫。不過,這次站在談判桌另一端的并非中國車企,而是印度巨頭 Tata Motors。據路透社報道,Tata Motors 已向荷蘭注冊的 Exor 投資基金正式表達了收購 Iveco 股份的意向。Exor 由意大利阿涅利家族創立,目前持有依維柯27% 的股權,卻在公司重大決策中擁有 43% 的表決權重。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交易達成,Tata Motors 將只收購 Iveco 的商用車業務,而不包括其軍工子公司 Iveco Defence Vehicles(IDV)。意大利方面希望把這家軍工企業留在歐洲——最好是意大利本土——因此早在數月前就已單獨掛牌出售 IDV。即便如此,意大利政府仍可能對整樁收購擁有“最終話語權”,因為該國法律允許政府在涉及關鍵本土企業被外資并購時設置附加條件。
塔塔Prima H2氫燃料牽引車
回顧 2021 年,一汽集團曾幾乎完成對 Iveco 的收購,卻在最后時刻因擔憂中資入主帶來的潛在影響而告吹。如今,印度背景的 Tata Motors 顯然被認為“政治敏感度”更低。這家總部位于孟買的跨國集團不僅是印度、斯里蘭卡及部分非洲國家最大的重卡供應商,還在韓國大宇商用車破產時將其卡車業務整體收編。今天,掛著 Daewoo 標識的高端出口版 Tata 重卡依舊馳騁在烏克蘭、韓國乃至全球多個新興市場。倘若交易最終落地,Tata 不僅將獲得歐洲第六大商用車制造商的生產、研發與渠道資源,也將把 Iveco 的 Eurocargo、Daily、S-Way 等產品納入其全球版圖,形成從南亞、非洲到歐洲大陸的全鏈條覆蓋。對于全球商用車格局而言,這無異于一次板塊級的震動。
達夫再向比利時交付13輛8X8裝甲牽引車
過去三年,達夫已向比利時陸軍交付近 900 輛新車;如今,比利時又悄悄追加了一份小而精的訂單——13 輛 8×8 裝甲牽引車。它們依舊沿用 CF Military 系列名號,卻徹底告別歐洲民用市場,只服務于戰場的鋼鐵洪流。
細看配置,這批牽引車幾乎是“達夫上身、太脫拉底盤”的混血產物:發動機艙里躺著 460 馬力、去掉了歐六后處理包的 Paccar MX-13,駕駛室外罩則是由太脫拉提供的裝甲駕駛室,再覆以數塊與民用 CF 神似的裝飾板;而真正讓比利時軍械官心動的,是太脫拉那套帶獨立懸掛的管式脊梁底盤——在泥濘彈坑間的通過性,歐洲難有對手。整車四橋驅動,后接 Broshuis 三軸低平板半掛,可一次吞下主戰坦克或拖回受損裝甲。
英國Turners接收第1000臺新一代達夫卡車
英國液體及冷鏈物流巨頭 Turners 最近把第 1000 輛新一代 DAF 牽引車收編入庫,為四年來的密集換代畫下極具象征意義的句點。故事的開端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初——在官方發布前,Turners 就作為 DAF 的“種子用戶”拿到了一輛預量產版 XF 450,四年來這臺試驗車已跑出 60 萬公里,車況依舊在線。隨后,Turners 陸續下單,把 DAF 新一代家族 XG+、XG、XF、XD、XB 全數收入囊中,如今累計 1000 輛的規模,在歐洲單一品牌車隊里已屬罕見。
第 1000 輛是旗艦車型 XG 450,6×2 帶后隨動軸,典型的英倫高容積布置。動力來自 2024 年 12 月升級后的 11L Paccar MX-11,450 hp,新造型進氣格柵上的橫條正是新版發動機的家族標識。車輛標配加長高頂臥鋪、全套電子后視鏡以及 DAF 最新的 Predictive Cruise & Connectivity 套件。在交付儀式上,這臺嶄新的 XG 450 與當年那臺“零號”預產 XF 并排而立,四年的時間跨度與 60 萬公里的里程差,讓兩輛同色系、同動力段的卡車像一對跨越時空的雙胞胎,也直觀展示了 DAF 新一代平臺在真實物流場景中的可靠性。
GCW 1000噸!德國Titan特種牽引車交付瑞典公司
在大件牽引車動輒標稱 250 t 組合重量、極限改裝版也能摸到 1000 t 的今天,專為超重型運輸而生的獨立品牌似乎正走向滅絕。然而,瑞典 Jinert 集團最近從德國 Sulzbach an der Murr 提回的一臺 Titan 6060 提醒我們:當任務真的逼近物理極限,還是需要一頭血統純正的“怪獸”。
這臺三軸 6×6 牽引車出自 Titan Spezialfahrzeugbau——一家只干重活的德國小廠。整車以奔馳 Actros MP3 的窄體日間駕駛室和 16 L V8(600 hp)為基因,卻徹底換掉了行走機構:三根 45 t 級單軸一字排開,配 29.5 R25 工程輪胎,單軸額定載荷就頂得上一臺標準歐洲半掛列車。官方公告里寫得很干脆:允許總組合重量 1000 t。換句話說,它拉的不是貨,而是整座橋或整個鉆井平臺。
從照片看,這臺 Titan 寬 3.5 m,沒有后牽引鉤,只保留了鞍座,意味著它的戰場在遠離公共道路的油田、礦山或風電安裝現場——那里沒有歐六排放限制,也容得下高齡的 V8 繼續咆哮。
看這輪胎是真的大
依維柯防務車輛收到新合同,開發無人駕駛卡車+無人機協同系統
依維柯防務車輛(IDV)剛剛從北約后勤采購局 NSPA 手里拿到一份三年期合同,要為“無人卡車+無人機”打造一套一體化指揮控制系統。北約體系里,NSPA 負責為成員國統一做后勤和裝備采購,這意味著項目一旦落地,歐洲和北美盟軍的任何一支車隊理論上都能直接調用。
按照技術規格,IDV 需要把地面自動駕駛重卡與空中無人機整合進同一個戰場級“大腦”。核心場景包括補給投送、偵察監視、戰損裝備回收以及大規模無人護航編隊。換句話說,未來前線缺油、缺彈或需要撤收拋錨車輛時,一支沒有駕駛員的卡車縱隊可在無人機實時回傳的情報下自動規劃路線、避障、完成裝卸,再自行返回基地。
從行業視角看,軍用技術向來是商用自動駕駛的“加速器”。IDV 這套指揮框架如果能經受住戰場電磁干擾、地形突變和敵火威脅的考驗,其數據融合、車-機協同算法大概率會回流到依維柯的民用重卡平臺,加速干線物流的無人化落地。不過,母公司目前也在評估將 IDV 整體出售的可行性,一旦剝離,軍用與民用 之間的技術通道就可能收窄,這為后續商用化節奏增添了新的變量。
-卡車文化-
東德經典重卡 IFA W50 迎來投產六十周年
今年,東德經典重卡 IFA W50 迎來了投產六十周年。在德語媒體里,這一甲子被反復提起:它曾是民主德國最暢銷的重型商用車,沒有之一。在國內,也能找到很多 IFA W50的蹤跡
1965 年下線的 W50 生來就與眾不同:駕駛艙前凸的“鼻子”更像四十年代的美式長頭卡車,而非六十年代中期的歐陸(參數丨圖片)平頭潮流;6.5 升直列四缸柴油機僅有 125 馬力,早期機型甚至跑不到十萬公里就需大修。按今天的眼光,這臺車的載重指標同樣寒酸——底盤版總重僅 10 噸,主打卻是 4×4 越野型號。耐人尋味的是,出口車型大多配全時四驅,而內銷版卻以 4×2 公路配置為主,同時還出現了大量原廠加長駕駛室的牽引車,用于長途干線運輸。
在一輛進口卡車難覓的東德,W50 因“別無選擇”而無處不在:農場、建筑工地、冷藏快運、油罐、集裝箱、粉罐、雙掛列車——你能想到的場景都有它的身影。最傳奇的畫面莫過于用雙掛車把嶄新的 Simson 輕便摩托車從工廠運往全國銷售網點。1965 至 1990 年間,路德維希斯費爾德工廠共駛出約 57.2 萬輛 W50,這一數字放在全球重卡史上都堪稱頂尖,是 1963–2025 年肯沃斯W900 美國總產量的兩倍。
由于數量龐大,幾乎所有東德卡車司機的駕照都誕生在 W50 的駕駛室里。一份出口宣傳冊展示了“駕校版”的秘密:工程師把踏板、后視鏡全部雙倍化,更夸張的是塞進第二套方向盤——左右座椅前方各一個。教官可在瞬間接管車輛,后排還能再擠下兩名學員面對面坐長凳,空間利用堪稱極致。
1987 年,W50 終于迎來繼任者 L60:9.2 升直六發動機、12 噸總重,看上去終于“像一臺正經重卡”。但 W50 并未立即謝幕,而是以更低成本繼續生產。真正的劇變發生在 1989 年:柏林墻倒塌前夕,奔馳代表悄悄坐到 IFA 的談判桌前。雙方迅速推出原型車 IFA 1318——東德底盤、西德奔馳 LK 駕駛室??蓛H僅一個月后,統一已成定局,繼續打磨這款老平臺再無意義。奔馳順勢接管路德維希斯費爾德工廠,先后投產 LK、Vario、Vaneo 直至今天的 Sprinter。第一臺下線的 IFA W50 與第一百萬臺奔馳 Sprinter 就這樣在同一個屋檐下完成歷史握手,成為兩德商用車工業交融的注腳。
曼恩TGX Commander GT爆改車型亮相,賽車風玩到極致!
本周末,荷蘭阿佩爾多倫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歐洲重卡狂歡——Truckstar Festival 2025。對于各大品牌而言,這場盛會早已不只是“秀肌肉”,而是比拼創意與工藝的最高擂臺。今年,荷蘭 MAN 經銷商干脆推到極致:他們直接把一輛全新的 MAN TGX 拖進兩家改裝車間——擅長 Torpedo 長頭卡車改造的 Vlastuin Truckopbouw 以及以加長駕駛室聞名的 Van Winkoop——共同打造出一臺名為 TGX Commander GT 的“公路超跑”。
成品一亮相,就徹底打破了人們對重卡“力大不俏”的刻板印象。車身整體配色與保時捷 911 GT3 Cup 賽車同宗同源,低飽和金屬灰打底,輔以高亮橙色拉花,在賽道與公路之間完成視覺嫁接。最吸睛的莫過于輪間導流罩——帶蜂窩進氣口的整流板直接讓人聯想到蘭博基尼 Huracán 的側裙;配合收窄大燈的碳纖維飾框、前唇擾流、烤漆遮陽板以及中置加高車頂,整車視覺重心被硬生生壓低,靜止狀態也像貼地飛行。尾部則干脆做成了一整塊光滑蓋板,隱藏式 LED 尾燈鑲嵌在熏黑燈帶之中,下方是極簡擴散器與雙出排氣——排氣尾節還包了鈦合金隔熱罩,跑車味瞬間拉滿。
車廂內部雖未公布官圖,但官方透露采用全 Nappa 真皮包覆,橙色縫線與啞光碳纖維飾板交錯;方向盤被重新打造成 Alcantara 打孔樣式,手感與 GT 賽車無異。為了強化“戰隊”概念,經銷商還把一臺同色 TGE 廂式車開來助陣,三臺車一字排開,賽道基因從 911 一直延伸到 40 噸級的鋼鐵巨獸。
TGX Commander GT 注定成為 Truckstar 現場最上鏡的“非典型”卡車:它不僅展示了荷蘭改裝產業鏈的想象力,也讓外界看到 MAN 在品牌形象上愿意玩得多瘋——當別家還在貼拉花和加燈帶時,荷蘭人已經用超跑語言把重卡講出了新的故事。
-國產卡車在海外-
東風商用車馬來西亞KD項目落地,本地化生產實現關鍵突破
近日,由東風進出口公司商用車海外營銷部與東風商用車聯合組建的專項技術團隊赴馬來西亞開展現場支持,成功協助當地合作方完成首批KD散件組裝項目并實現整車下線。這不僅標志著東風商用車在馬來西亞本土化生產取得關鍵性進展,更充分驗證了東風先進技術在海外市場的快速落地能力和全價值鏈服務優勢。
專業團隊 全程嚴控裝配質量
本次派遣的技術支持團隊匯聚了制造技術、裝配工藝、汽車電氣等多領域骨干力量,肩負著保障裝車流程順暢與產品質量達標的重任。
在馬來西亞項目現場,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語言交流障礙及與當地施工團隊的協同挑戰,項目團隊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迅速融入,對車輛組裝全流程實施精細化管控,確保每個環節都達到工藝標準。團隊成員還針對當地工人制定了階梯式培訓計劃,通過理論講解、實操演示和一對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傳授裝配工藝要點與標準化作業規范,使參訓人員全面掌握核心操作技能,為整車品質管控構建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基礎。
順利下線 首車即獲好評
經嚴格檢測,該批產品在外觀工藝、動力性能及整車質量等關鍵指標上全面符合東風汽車全球統一質量標準,獲得馬來西亞合作方技術團隊的一致認可。
在下線儀式上,馬來西亞合作伙伴代表評價道:“東風技術團隊憑借其深厚的專業積淀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不僅高效完成首車組裝,更通過系統的技術指導,使我方員工的裝配技能得到質的提升。這種全方位的技術賦能,為雙方未來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在馬來西亞的本地化生產項目正式拉開帷幕。展望未來,公司將以此為重要契機,進一步深化與當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在生產運營環節做好協同,持續優化生產工藝,精益求精,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同時,豐富產品矩陣,推出更多貼合馬來西亞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產品。通過這些努力,公司期望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為馬來西亞汽車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與動力,進而推動東風加速出海,實現“國際化躍遷”。
北汽福田150臺AUMAN R牽引車交付加納戰略客戶,西非戰略再樹里程碑!
近日,北汽福田向加納戰略客戶批量交付150臺AUMAN R牽引車,車隊現已啟程奔赴客戶生產一線。此次交付不僅是北汽福田加納市場本年度最大重卡訂單,更標志著其與加納頂級工業客戶的首次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強力驅動北汽福田重型商用車在加納市場影響力躍升。
量身定制鑄精品,硬核實力贏信賴
此次交付的AUMAN R牽引車,是北汽福田針對非洲市場工況量身打造的高品質車型。該車型搭載康明斯發動機,動力澎湃,實現較同類產品節油率提升5%的顯著優勢,其中AMT車型匹配ZF變速箱,確保高效、經濟和可靠性,同時為駕駛員提供更為舒適安全的駕乘體驗。同時,此次交付車輛免費配備了智能車聯網系統,為大型車隊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無憂管理,獲得客戶的高度信任與認可。
深耕屬地結碩果,鍛造市場競爭力
自2008年進入加納市場以來,北汽福田精準把握發展脈搏,依托技術引進與深度屬地化戰略持續扎根。積極響應加納政府KD政策,北汽福田攜手核心經銷商率先完成輕型商用車全系產品的本地化生產覆蓋,涵蓋輕卡、微卡、VAN、皮卡等多領域。2025年上半年,其重商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銷量同比激增超500%,出口占有率顯著提升,輕型商用車業務已穩居榜首,為份額持續攀升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隨著加納特馬專營店盛大開業,福田西非戰略正式邁入全新時代。目前,北汽福田已成為加納實現屬地KD組裝產品品類最豐富的汽車品牌(含皮卡、中VAN、微卡、小卡等),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并培養了大批本土技術人才,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面向未來,北汽福田將持續聚焦渠道拓展與行業大客戶開發,不斷完善涵蓋屬地化制造、售后服務、本地化人才培養及智能車聯網的全價值鏈體系。
北汽福田在非洲的征程,始終以非洲客戶需求為核心,憑借頂尖的產品品質與完善的服務體系贏得廣泛信賴。此次與加納標桿客戶的成功合作,不僅是一次重大商業突破,更是中國智造深度參與非洲工業化進程的生動實踐。北汽福田將繼續攜手非洲伙伴,共同推動區域汽車產業升級,為非洲大陸創造更高效、更美好的運輸解決方案。
法士特“黃金搭檔”助力陜汽商用車征戰海外高溫沙漠工況
近日,50輛搭載法士特·智行AMT變速箱+液力緩速器“黃金組合”的陜汽商用車X3s重卡,正式啟航交付沙特高端客戶。這批專為中東高溫沙漠工況打造的智能運輸裝備,將重塑沙特運輸市場的效率與安全標準,彰顯中國商用車核心技術的全球競爭力。
智能可靠的集成機電系統
沙特作為全球極端工況的典型市場,對商用車零部件可靠性要求極為嚴苛。法士特·智行AMT憑借智能換擋、經濟舒適、極致可靠性三大核心優勢可輕松應對各種復雜工況。
安全省錢的技術專家
法士特液力緩速器幫助用戶大幅提升行車安全,尤其是在長下坡路段,無需頻繁踩剎車,即減少了剎車失靈的風險,也大幅減輕用戶的駕駛疲勞。
隨著商用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的加速發展,法士特與陜汽正攜手為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運輸解決方案;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國內外商用車行業向更安全、更智能和更高效的方向邁進。
總結
當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開始同時提速,行業不再等待“殺手級應用”降臨,而是讓千種小步快跑疊加成不可逆的趨勢。下一次顛覆,也許不在某個品牌的新車型。商用車行業的未來,正被無數條細流悄悄匯成海嘯——我們只需保持耳聰目明,下周再會。
編輯整理:提加編輯部
第一時間了解更多海外卡車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歐美卡車社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