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表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挑戰,也有機遇。而且,平臺經濟是新經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
對于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邁克爾·斯賓塞表示,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機器革命,有了機器和交通運輸設施,人們可以自由流動,接下來出現了信息流動,各種交易變得更加活躍。在數字經濟時代,會有一些強有力的自動化機器,比如機器人等。它的發展非常快,在中國就像電商、移動支付一樣。其實自動化和機器人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年了,而疫情加快了其整體發展。
沒有數字經濟,我們沒辦法在新冠疫情中存活,沒有數字基礎設施,我們今天也不可能在線對話,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挑戰和擔憂。這個世界能否跟上數字化變遷的速度,當然生產率方面會有很大提升,可能不用工作那么長時間了,將有更多休閑時間。
但從中期來講,十年之內,有很多工作可能就消失了,我們需要幫助人們適應這樣全新的世界。像自動化這樣的話題以及對于中產階級工作的替代、就業兩極分化等,已經談了很久了,這些問題其實在發達國家一直存在,這是很大的挑戰。同時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也討論了相關話題,比如互聯網監管的話題。
數字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增強了包容性,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人們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可以進行更加方便地出行和移動。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看到數字醫療的應用大大加速了,因為醫療這個行業和教育比較相似,之前有一些拖后腿的現象,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健康、醫療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在很多數字平臺上,醫生和病人可以進行在線診療。
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巨大的發展,更快地控制新冠疫情,更快更好地應對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關于數字鴻溝、移動支付和歐美支付工具的歷史遺留問題,邁克爾·斯賓塞認為,歷史遺留問題可能會成為新技術發展的障礙,很多公司必須要改變之前的業務模式。另外,我們也看到非常快速的融合。美國在這方面確實是落后的。即便沒有新冠疫情,全球(移動)支付體系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的效率實在太高了。通過移動支付,整體成本會被大大降低,同時效率大大提升,比美國用信用卡支付的體系更好。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有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有可能會成為新技術應用的阻力。
近年來我們也談到數字鴻溝和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只有15年的歷史,而且是席卷全球的趨勢。對于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來說,它們也在應用移動互聯網,這些國家可以跳過歐美之前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比如可以直接跳到5G這樣的基礎設施。
對于新經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邁克爾·斯賓塞表示,當前,平臺經濟發展得非常好,特別是在中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網絡平臺經濟的發展,給更多的人帶來了機會。“當人們使用平臺的時候,它也在改變著供應的形式,因為平臺的存在,人們可以更好地去合作等。過去可能需要花5-1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可能兩三個月就可以做成了,這就是它的強大之處。”他說。
邁克爾·斯賓塞還說:“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以及平臺技術。簡單地講,平臺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手段和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包容的增長。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都有數字基礎,生產、消費,其實是一個市場,市場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看一個經濟體,它有一個有形的市場,我們生產有形的產品。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層面,我們說全球的支付手段,我們一直都在講傳播信息、傳播技術,促進交易能夠發生,這種虛擬的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市場。”
邁克爾·斯賓塞坦言: “實際上,平臺企業是一個設計者,或者一個組織者,在中國平臺經濟或者技術可能比其他地方領先,而且充滿了創新,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經濟的生態環境,有數字技術做支撐,非常成功,而且非常高效。特別是把供應和需求能夠非常好地契合起來,中國有非常好的平臺經濟,能夠收集到大量的數據。”
(來源:新經濟導刊祿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