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人的勤勞勇敢,是流淌在血脈中令人敬佩的一種本能。也正是這樣的“本能”,讓許多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能夠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中生存,扎根,找到屬于自己生存的路,并且將日子越過越好。
二戰期間,全球各個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卷入到了戰爭之中,中國更是遭受外國聯軍、日軍侵華等長達數十年的戰火侵蝕。我們把時間線再往前推,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一戰造成歐洲國家青壯年人口損失,我國更是曾有十數萬勞工被騙出國,被卷入這個漩渦中。
北洋政府執政后,在外交方面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弱國無外交。
更讓人感到憤怒的是,為了討好歐洲人,北洋政府以協約國應當彌補一戰中受損失國家的名義,主動向歐洲輸送十幾萬中國勞工,讓普通百姓成為他們拉攏歐洲國家的代價。
最初,北洋政府將出國打工這件事描述的十分美好,工資開的高,在國內的家人還會漁鷗補助,并且承諾等勞動結束會好好的將他們接回國內。
當時國家被欺負,貧窮落后,大家看到的洋人全都高高在上,生活優渥,再經過北洋政府一包裝,那就更了不得。
那時候的中國大地早就陷入一片混亂,很多普通百姓連想要好好地種地干活填飽肚子,都是一種奢望。
這樣一來,出國打工,養活一家老小,存一筆錢再回國,就成了最佳選擇。而中國老百姓從來不怕吃苦,他們怕的是自己能吃苦,卻沒有活路。
然而,等中國勞工被送到法國,他們才知道自己要面臨的是怎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早前說好的所謂“高薪”是根本拿不到的,做得還全都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活兒,而且那時候的洋人對中國人有發自內心的歧視不屑,動輒打罵,只要不死就行。
或許不是因為善心,而是因為中國勞工死了,就沒有人給他們干活了。
如果僅僅是做苦工,對于出國謀求生路的人來說,咬咬牙還能熬著。
可一戰期間,各國開戰,青壯年不足是個大問題。
于是,就有人把視線放到了中國勞工身上。
他們的士兵在后頭等著,卻將中國勞工推到最前線頂著敵軍的炮火挖戰壕,甚至讓中國人去危險地帶清掃地雷,在他們看來,炸死一個中國人換來后面的本國軍人平安通行,是無本萬利的買賣。
就在這樣危險艱苦的環境中,中國勞工總算等到了合約期滿的一天。
盡管勞工們為法國的國家建設做出了那么多的貢獻,并且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法國政府仍舊沒有留下他們或者補償他們的打算,堅決要把這些已經沒用的廉價勞動力遣送回國。
令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政府宣布了他們的決定,中國勞工還沒說什么,法國女人先不同意了!
戰爭永遠是造成人口重大缺口的一大人為災難,尤其在青壯年這一塊的損失無法估量。
那時候的法國就面對著這個難題,法國女人找不到本國青年結婚,而這時候勤勞勇敢的中國勞工出現在她們的面前。
這些來自古老東方的男人吃苦耐勞,韌性十足,是在最貧瘠的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強壯樹木。
法國女人覺得這樣的丈夫選擇很好,政府憑什么把中國勞工送走?
這樣的結果,是法國政府始料未及的。
后來,有許多中國勞工最終留在了法國,他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也是因為他們,法國才會有了唐人街,那是懷念故土的中國人為自己打造的一片“樂園”。
在那個地方,盡管他們無法回家,但和老鄉們見一見,吃一吃故鄉的食物,總歸能聊以慰藉自己的思鄉之情。
一戰結束后,接收過中國勞工的國家否認他們在一戰中做出的貢獻,一直試圖抹除他們的痕跡,這十幾萬的中國勞工就像是被藏在歷史陰影中的人。
他們做了許多事,但許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當初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造成了無數的悲劇。
如今,我們的國家早已強大起來,中國人走出國門,無論留學、打工、經商、定居,因為有著國家做后盾,都擁有了足夠的底氣。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僅配合敘事,請不要對號入座,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