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冬至僅剩十天,氣溫煦暖到讓人懷疑是不是在過冬天。
只有復又鬧起且不得消停的病毒,以及越來越肉眼可見的感染人群,在絲絲入扣地提醒人們:疫毒未退,凜冬又來。
這樣一種氛圍之下,突然冒出來的國家疾控局2023版口罩指引,一經亮相就自帶“踏浪而來”的氣場。
遠遠望去若不細看,也難怪容易引發一陣驚呼:“(強制)口罩令又回來啦?”
而稍加走近觀察,所謂“口罩令”等模模糊糊的印象就會瞬間瓦解,真實情況應該是:這次修訂,是近4年來發布的7版“口罩指引”當中約束力最弱的一次,病毒影響最淡化的一次,以及昔日見怪不怪那些老病原體最凸出的一次。
2023版口罩指引,僅在今年已經是第二次發布,今年的第一次口罩指引是在4月初。
4月份發布的指引解讀問答時提到,2020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五版佩戴口罩指引”。也就是說,年初那次為第六版,本次第七版。
之前六版指引,從全稱看均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而到了眼下這第七次,指引全稱陡然大變,叫做——《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曾經叱咤風云令數十億人聞之色變的“新冠病毒感染”,在這版口罩指引里已經淪為與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為伍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僅在點名排序時尚能維持排第一的一絲“臉面”。
江湖地位墜落之快,堪比那些地產老板。
新冠“泯然”于“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當中,口罩指引的約束力怎能不松一松。
與早前5版就不必比較了,僅與今年4月第六版相比,也寬松了不少。
比如,4月版本中“應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場景”有六種,12月版本只有五種。
新版比上一版少了的一種應佩戴口罩情形為:“生活、工作或學習的社區、學校發生聚集性疫情時”。
而且,在另外兩種應佩戴口罩場景中,新版均縮小了時間范圍。
即在第六版——“外來人員進入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時;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及托幼機構、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等重點機構醫護、餐飲、保潔、保安等公共服務人員工作時(應佩戴口罩)”前,全部加上“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間”。
在“建議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場景”一欄,新版指引首先給各情形加了“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間”的限定;
另外還將第六版第四條——“參加人員來源較廣、流動性較強且沒有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健康監測等防控要求的大型會議或活動舉辦時”,改為“與出現呼吸道傳染病癥狀者共同學習、生活或工作期間。”
也就是說,與出現呼吸道傳染病癥狀者共同學習、生活或工作期間,口罩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
總結一下本次口罩指引修訂的主要變化:1、口罩,從必須戴到建議戴的場景約束,全部大幅度放寬;
2、進一步淡化新冠病毒感染的“江湖地位”,將之與流感、合胞病毒、支原體等傳統上呼吸道感染,正式、明文,混為一談。
這樣的一部新版口罩指引,怎能稱之為——“口罩令又來了”呢?
從指引本身來看,口罩令恐怕不僅不是“又來了”,而是“正式飛走了”才準確。
然而吊詭的是,尚存些許口罩佩戴要求的第六版指引于今年4月正式發布后,外界的幾乎所有反應是眾口一詞地歡呼——口罩令取消啦。
此后,國人就開啟至少半年的“無罩”生活,雖然其中大量人群在這半年里二陽、三陽。
彼時的男女似乎只愿意在一種情形下戴口罩:無論哪一版指引中都指出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場景——鍛煉、健身。
雖然早已無人問津毫無實際意義上的約束,第六版口罩指引卻一直沿用至今,11月24日,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仍在提及。
這一次,口罩約束明明是從文本指引上大幅放松,新冠也在文件表述中從神壇跌落到與病毒界最基層的族類為伍,人們的感受卻轉為“口罩令又回來了”,而且在這種感受的感召之下主動認真戴口罩人群肉眼可見的大增。
告訴要好好戴口罩,你接收到的印象是口罩終于可以丟;現在說口罩松一松,你又理解是要求必須好好戴,而且像個慫包蛋似地也確實戴了起來。
為何會出現如此荒誕的群體心理現象?究其原因,或許,近期恰好出現的越來越多戴口罩的人,不過是人類“本能+直覺”感受到的一股莫名“不對勁+危險”之下的自然反應。
面對以往流感、支原體、合胞病毒經驗根本無法解釋的、當下發生在一家家個體身上的現象,與其說新版口罩指引讓人們重新撿起口罩,莫不如說一周5款緊急獲批的新冠疫苗以及尾隨的“打苗苗”的卷土重來,讓大家終于從“小感冒”說里漸漸回過味來。
“什么TM甲乙流、什么TM衣原體、腺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沒有新冠打底驅動,何時見過這些“基層小卒”翻起過這般風浪?”
越來越多人在飽受免疫力被削之后,心底里升起這般哀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