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吳共建的個人雕塑作品展“共建雕塑作品展”在清遠市文化館展廳成功開幕。
開幕式嘉賓合影
出席開幕式領導嘉賓有: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鄧光榮;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林文釗;清遠政協原副主席陳新;清遠政協原副秘書長潘偉;清遠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戚華海;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黃家賜;清遠日報原社長韋紀棠;清遠市司法局局長、市知聯會會長劉志英;清遠市文聯副主席陳淑清;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州雕塑院原院長俞暢;廣州雕塑院原副院長王衛寧;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藝術與非遺科科長吳登憲;清遠市文化館館長田云飛;清遠市博物館副館長吳平真;清遠日報書畫院院長羅金華;清遠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孫志膺;清遠市錦豪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衛雄;清遠市中宿陶藝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藝;清遠市樂陶陶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志梅;清遠市吉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健春;清遠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黃偉明;清遠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何永康;清遠詩書畫研究院院長羅志方;清遠市舞蹈家協會主席王帥;清遠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市知聯會副會長)劉雪萍;清遠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潘贛明;清遠市刺繡家學會主席張亞男。以及媒體、各協會代表、清遠詩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巫永鋒、副秘書長朱春紅、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蔡揚標及部分成員應邀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40多件,其中多件作品多次入展國家級藝術殿堂。多年來吳共建研究領域已經橫跨雕塑、國畫、設計、民間工藝、攝影等多個藝術門類,創作豐沛、兼容并蓄,自由徜徉、皆有可觀。他精心創作出的作品總是給人以胸襟坦蕩、立意高遠、視野寬闊的強烈感受,很好地印證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
田云飛館長致歡迎詞
廣東省美協原副主席、廣州雕塑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俞暢致辭
清遠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潘偉致辭
清遠市美協主席黃偉明致辭
藝術家吳共建致答謝詞
藝術家吳共建贈送清遠市文化館作品
最后,由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鄧光榮宣布共建雕塑作品展覽正式開幕。
藝術家吳共建
吳共建,1957年出生于連州,1963年隨父母到云南礦山支援建設,1987年考入云南藝術學院。現為清遠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清遠市美家協會副主席、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吳共建的雕塑創作功底扎實,折中東西,繼承傳統,深入生活,善于從大處著眼,刪繁就簡之法多參悟于摩爾、漢代石雕;精彩處又精雕細刻,得益于羅丹、隋唐塑像,形成了獨特的“共建雕塑”風格。近作《闖·創·干》以簡約寫意的雕刻手法表達出寓意深刻的人生主題,與其成名作《紅日》嚴謹雄渾之法營造的蒼涼印象遙相呼應,充滿藝術情懷和神奇的想象力。
觀展現場
據悉,展期至1月28日,歡迎參觀。
走四方,歸家鄉,雕塑藝術人生——吳共建
雕塑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常見的藝術品之一,其藝術性和文化內涵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時代的標志。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雕塑的市場在不斷拓展,雕塑領域涌現越來越多的創作人才,吳共建就是當中一員。
《憇》 玻璃鋼鍍銅 2004年
2004年第一件雕塑作品《憩》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2007年雕塑作品《紅日》入選全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展岀),開創了清遠建市以來雕塑作品首次入選全國美展的先河,2006年作品《烈火中永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中國消防總局收藏,2019年作品《走四方》同時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廣東省美術優秀作品展和廣州美術優秀作品。作為一名業余雕塑家,吳共建的每件作品都經過反復修改,精雕細刻,已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準。迄今為止,其多件雕塑作品在廣東省和全國藝術大賽、展館、博物館、博覽會展出、獲獎和被收藏。
《走四方》2019年
雕塑作品《走四方》成功入選“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廣東優秀美術作品展”,為清遠唯一入選作品。吳共建介紹,《走四方》主要刻畫了一位穿著時尚的中國少女拉著一個地球儀形狀的新潮拉箱走路的自信模樣,旨在呈現一副青春、活躍、自信的氣息。創作歷時一年,最初的靈感是他前幾年到國外學習、旅游時遇到不少國人,大家所呈現出來的“國家的富強是個人自信的底氣”的自豪感讓他很受感觸。“70年來,祖國發生了滄桑巨變,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受。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走出去才會有這種自信。這幅作品也是對歷史的記載、對祖國的熱愛。”
吳共建與作品《走四方》在展覽現場
吳共建自小對畫畫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小時候家境窮困,但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無論經歷多少曲折和困境,他也一直堅持研習美術,通過努力如愿考上云南藝術學院,在藝校通過系統的油畫學習,他打下了扎實的美術基礎,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因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媒體上獲悉家鄉連州發現了一個儲量在全世界最大的漢白玉礦場,要開采一百多年,他感到驚嘆,并就此受到啟發,勵志進軍雕塑領域,希望為家鄉作一點貢獻。他在美術學院花費半年時間刻苦學習雕塑的制作方法,后攜全家返回家鄉連州,開始了雕塑藝術的探索與實踐之路。
談到最滿意的作品,吳共建首先提到了《紅日》。2007年,國家文化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展覽”征集活動,吳共建獲知消息后,開始著手開展創作工作,大量查閱歷史資料,通過觀看相關方面的電影和展覽來獲得啟發。經過深刻構思、反復琢磨,他的雕塑作品《紅日》從全國送評的700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全國入圍作品550件),而廣東入選的雕塑作品僅3件。《紅日》以質樸的藝術手法,塑造了八路軍戰士不惜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家園的英雄形象。這是清遠市建市以來,第一件入選全國美展的雕塑作品。
《紅日》2007年
“我是‘喜新厭舊’的那種人”,在談到自己的創作風格時吳共建幽默道,他表示喜歡探索性的創新,在創作上不能總重復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要懂得與時俱進。對于清遠本土年輕藝術家的建議,他認為,要想創作出好的作品,就需要平時多走動、多了解、多觀察,勤學習、勤思考、勤動手,切勿空想主義。同時,自我定位也很重要,要結合身處環境和自身能力作現實的估量,找準自身位置,不能不切實際。
《茅沅》 泥稿
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創作領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想真正的成為獨立藝術家,有著明確的自我風格,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編者在吳老師樸實的談話中看到了他的創作清醒與藝術沉醉,在激流來襲的時候,能夠保持清醒,堅定地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努力尋找自我,不畏浮云遮望眼。
《韻》 鑄銅
《闖·創·干》 不銹鋼70X60X40cm 2023年
《藝術家》石膏
吳共建作品
共建的作品接地氣,有想法,這些都是來自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在具象與抽象之間不斷探尋著人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系,用雕塑的藝術語言傳遞著文化的內涵與藝術的品味。……
——俞暢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州雕塑院原院長
《杜拉拉》 鑄銅 65x30x25cm 2011年
吳共建作品
《回娘家》 玻璃鋼鍍銅50x70x40cm 2008年
《小蘿卜頭》 石、木
《盈》 玻璃鋼鍍銅
《沙沙》鑄銅
《黎明》 玻璃鋼
《土撥鼠》 石膏
《沙腰妹》 玻璃鋼鍍銅
《雨打芭蕉》 鑄銅
《千年瑤寨》
《紅日》 鑄銅
《茅沅》鑄銅
《劉鐵山》《茅沅》 鑄銅
收藏/合作/出版:13381187142(微信)
了解更多雕塑學術、展訊、相關雕塑行業資訊請關注雕塑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