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網簽數據分析,來一篇全年匯總,由于是個人統計,加上部分數據存在遺漏,所以只能保證數據90%的正確性,如果發現錯誤麻煩私信。
網簽匯總
關于網簽匯總,有幾個維度:
1、官方發布每個季度的合計數據
2、官方每日發布的網簽合計數據
3、個人統計的可售商品房網簽數據
1、官方的季度合計數據,目前只發布到第三季度,數據如下:
2、官方每日發布數據,合計如下:
3、個人統計的可售商品房,數據如下:
分析:從三個維度來看,2023年的網簽都比2022年出現下跌,不過數據依然存在出入。
以官方的兩份數據為例,2023年前三季度,新盤住宅合計18101套,2022年前三季度22184套,全年27610套。
對比官方的每日數據合計,2023年17095套,2022年23524套。
從兩份官方數據來看,官方的匯總數據,比每日數據合計多不少,至于原因為何,只能詢問官方。
按照每日網簽數據,同比去年,今年新盤網簽減少6000套左右。
對于官方數據,存在一個安商房的X因素,從個人統計的可售商品房網簽數據來看。
2023年10174套,2022年13833套,減少3000多套。
從比例來說,2023年同比減少27%。
可以說雖然數據有出入,不過從對比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
分析:除了新盤外,今年的二手數據,官方的匯總,2023年前三季度,二手27812套,其中住宅20815套。
2022年,全年二手27218套,其中住宅20080套。
配合每月發布的二手數據,可以發現這一次官方沒有數據出入。
2023年,二手數據出現反彈,比2022年多成交1W套,比例達到36%。
綜上,2023年數據很清晰,新盤銷量下滑,二手成交上漲。
樓盤明細
分析:2023年的銷冠來自金山三環邊的萬科城市之光,497套問鼎,去年同樣是它,619套。
這個三環邊的TOD大盤,爭議不少,價格不低,銷量讓很多人驚訝。
隨后的項目,建發璞云、建發璽云、天琴湖,天琴樾。
建發國貿兩大廈門房企,給出的改善產品,都做到了較好的去化。
對比2022年,排在前列的樓盤,基本以剛需盤為主,看不到一個改善盤的身影,這點差距非常明顯。
除此之外,就是樓盤的網簽分布,可以發現今年整體數據量低于去年,也基本與匯總一致。
最后就是房企的數據,不做額外統計,從排行榜即可發現,建發、國貿、保利,三大房企基本霸榜。
這里面也和三家房企近年在福州持續拿下核心地塊有關。
最少從側面可以發現,三家房企雖然持續拿地,不過配合較好的去化,在福州遇冷的市場里面,過的并不艱難。
整體來說,分化依然是樓市主旋律,房企有分化,產品有分化,板塊有分化。
供應情況
分析:除了去化網簽外,再看看另外一個數據,即樓盤領證情況。
通過統計可以發現,2023年對比2022年,少了2438套,比例20%。
其中晉安、倉山,都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臺江依靠上海西的供應,房源有所增加。
通過板塊拆分,可以發現差異,東區對比去年減少1015套,不過依然高達2163套,供應量依然不低。
南二環最典型,去年只有存量盤在售,今年依靠四大金剛的供應,領證房源一下子增加。
從備案情況來看,明年這個區域的供應量依然不低。
除此之外,金山奧體、五四北,供應量都開始持續走低。
按照今年的土拍供應情況來看,明年的供應量預計也不會太高。
通過土拍當初的分析,明年的供應情況也比較清晰,倉山區今年斷供,明年的庫存以存量盤為主。
目前存量盤,不少并未完全領證備案,所以實際庫存并不低。
晉安區今年成為土地糧倉,其中三遠、南湖、西園舊改等,供應了不少土儲,不過這些地塊,全部被本土國企拿下。
除此之外,今年鼓樓區啟動舊改后,供應了幾幅純商,加上汽車南站、省彩印廠等地塊。
明年的改善盤供應,依然不低。
從2023年的網簽數據來看,改善盤的去化不錯,至于明年是否能延續,難說。
樓市分析
今年福州樓市,整體來說不算理想,對比2022年,看上去依然沒有反彈。
此時靜下心思考,對比2022年,今年的樓市是否真的更差?
最少從二手房的數據來看,今年出現大幅度的反彈,這里面也伴隨著不少二手房價下跌。
新盤方面,改善盤的銷量并不差,走低的僅僅是剛需盤,除此之外,今年的供應有所下滑,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去化情況。
除了這些情況外,今年樓市整體氛圍相對佛系,保建國三大房企,依靠較好的區位、產品定位,也沒有投入過多營銷就做到不錯的去化。
本土國企頻繁拿地,雖然上市遲緩,不過面對去化不理想后,也沒有做出過多的改變。
相比前幾年,部分民企,特別是閩系,在營銷上的造勢,當初的全城分銷,開盤紅報亂飛,中介扎堆引流等,今年的樓市顯得非常平淡。
在板塊的對比里面,南二環成了最典型的區域。
甚至可以說,信心最差的板塊,這里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
面對樓市低迷,城投頻繁兜底拿地后,要如何上市去化?
對于購房者最關注的是房價,不過對于目前樓市,可能最需要拯救的反而是銷量。
目前南二環,除了中駿外,并沒有出現大幅度的價格波動,但是銷量已經打垮了板塊信心。
看上去房價保住了,但是銷量沒了。
按照這2年多,城投持續拿地的情況來看,后續的壓力并不低。
按照資金流向來看,拿地價也僅僅只是一個參考。
面對這種庫存的情況下,要想真正保住房價,可能最好的辦法,下調房價直到銷量有所起色。
只有成交量,才能穩住板塊真正的價值。
只有成交量,才能讓資金真正運轉起來。
至于價格怎么調整,這里面的手段很多,但是死守絕對不是出路。
以前城投項目少,死守無所謂,現在壟斷部分板塊,每個行動都已經變得舉足輕重。
綜上,這一整年的樓市走向,折射的問題很多,民企暴雷后,城投頻繁拿地,面對大量庫存,不做營銷改變,死守所謂的價格,沒有帶來銷量,從而拉低板塊信心,甚至整個樓市信心。
明年,拿下核心地塊的保建國,決定不了樓市走向,真正的看點依然在城投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