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馬
FEI'S TALK
在《繁花》之后,內娛出品里終于有了部值得一追的劇——王一博、李沁、王陽主演的《追風者》。
比起陳曉童瑤剛剛下線的家庭劇《小日子》、趙麗穎林更新正在播出的《與鳳行》,《追風者》可稱鶴立雞群。也第一次發現:王一博,不簡單。
套路滿滿的狗血爽劇《小日子》,讓我再次慨嘆內娛影視劇越來越短視頻化、流水線套餐化,它們離真實的生活看上去很近實際上很遠,人設定制、主題元素、情節設計、橋段配置,甚至表演套路,都在比著社交媒體短視頻傳播度和熱搜榜而量身定制。
也感慨童瑤自《三十而已》“顧佳”大爆之后,接演的角色,從《心居》到《小日子》,角色身份、性格、手法不斷自我復制,沉陷在舒適區中難以自拔。童瑤這些缺乏變化的角色與表演,可以隨意剪切黏貼、自由組合。這4年對于演員童瑤而言,是極度扁平的。再繼續這樣自我復制黏貼,童瑤以后可以直接改名叫“顧佳”了。
另一部大失所望的劇,是趙麗穎的《與鳳行》。不是她和林更新的粉絲,怕是追不動。我的一個好朋友看了兩集后直接評價說:這是給10歲以下小朋友看的,小學一畢業都看不下去了。
也是有點疑惑的,這幾年趙麗穎不斷嘗試各種類型的角色,挑項目不乏眼光獨到之處,比如備受好評的《風吹半夏》;論演技,角色和表演風格上,跨度和突破都很大,最突出的就是新近的電影《第二十條》。從農村走出的趙麗穎,在我心里,是一個有追求、有腦子、也有執行力的女演員。
可結果,她自己監制的《與鳳行》,卻陋不忍睹。就算是拍給粉絲特供,也不能這么不講究??胺Q趙麗穎“未解之謎”。
在這樣的背景下,《追風者》雖有bug,但帶來的觀感可用“驚喜”形容。劇情緊湊、攝影講究就不說了,關鍵是類型上也有突破,不論是對當時GMZF重要人物沈圖南的正面塑造(截至目前),還是對反派人物林樵松的立體呈現,都跳脫了這類劇集很容易陷入的臉譜化窠臼。
從表演來看,演員的演技整體在線。連王陽都洗去了先前在《閃耀的她》中的油膩,他的魅力、風度與角色十分貼合。當然,王一博是最令我刮目相看的,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追求的青年男演員。
之前看《無名》我就對王一博印象頗好。但當時會覺得,是葉先生這個角色,天生很適合王一博來演。人物氣質貼合,王一博被嘲“面癱”的表演方式,也貼合這個角色。
但《追風者》讓我意識到,王一博非常有表演上的潛力。從他對人物的塑造來看,他其實是一個有追求、有天賦,也十分努力的演員。遠遠甩出了一般的流量男明星。
一條過的哭戲就不說了,看他早上在棚戶區出租屋起床后那一連串的動作,看他在不同情境下呈現出的微表情、微動作,我會覺得他是那種很難得的明星級演員,也許達不到梁朝偉、張國榮的高度——但是那種集好演員的天賦和明星魅力于一身的??上В瑒》教峁┑撵o態照里,沒有一張可以展示出這一點。
然后這兩天就刷到了《追風者》劇組對王一博的各種花式夸獎。果然,王一博非常用功。導演和制片人說:到現場后,你不會看到王一博還在翻劇本背臺詞,哪怕是溫習臺詞。因為他已經都熟背在心里了,到現場后就專注于和導演討論如何更好地呈現角色。
想起《不完美受害人》兩位編劇對周迅的評價:從來沒見過周迅在現場翻劇本看臺詞,因為都提前背熟了。
講真,還是很佩服的。誰沒有過背課文背英語的經歷呢,能做到這般熟讀于心,如果不是天生記憶力超群,大家都懂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有短視頻作者搜集了各路合作伙伴對王一博的評價,基本都是勤奮、努力、悟性好、人安靜、話不多、有禮貌。
陳曉在和王一博合作后,直言王一博在各個方面都超出了他的預想,直呼他太棒了。
大概是我自己越來越喜歡內斂不聒噪的男性吧,王一博的性格特質落在了我的審美點上。
也想起去年《無名》路演,王一博因為不善于回答觀眾提問,被罵“絕望的文盲”。我特意找出當年的采訪視頻看了,還真想替他說兩句。
比如這個問題:“你覺得把握這個角色最難的點在哪里?”
這就屬于一種立場先行的提問。為什么演一個角色就一定要覺得困難?而且還必須得權衡比較,找出一個“最難的點”。
王一博就不能覺得:啊,我在表演的時候,沒特別考慮困難,只想著怎么塑造、怎么解決表演本身的問題?
對于問題解決型的人而言,ta對困難和痛苦通常就是更鈍感的,他們首先想的是怎么解決問題。所以看到王一博說沒覺得當年做練習生有多辛苦,我非常能理解。
事實就是,大家對“苦難”的“應激模式”不同。一些人覺得辛苦、困難的事兒,在另一些人這里,甚至根本就不以“困難”的面目來呈現。
王一博也許不夠有臨場發揮的急智,也可能的確不善于言語表達,但對于演員來講,看他呈現的熒幕結果,才最有說服力。不是嗎?
自《陳情令》大爆之后,能看到王一博一直在探索不同的角色類型,嘗試不同的表演風格,你至少無法在他的熒幕角色之間隨意剪切復制黏貼。當童瑤的四年被過于相似的熒幕角色壓得扁平時,王一博的角色光譜卻撐起了分外飽滿的熒幕4年。
他是不被定型的,更不甘心只被劇組當作“流量”來用。作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年紀輕輕便有如此的清醒和堅定,實屬難得。
如果把王一博和趙麗穎來比較,我會覺得,他的佛系是他的一把保護傘。
相比較之下,趙麗穎是向外征伐、進取的,她身上的不服氣、倔強、強烈的想要證明自己的愿望,既是一種強烈的驅動力,也會形成另一種束縛。直白地說就是:想要的東西還是太多。她身兼演員和女老板的雙重身份,試圖做好平衡,但這兩個職業工種對人的特質要求,恰恰相悖。
好演員,本質上是藝術家,更需要向內向精神探索;好老板,本質上是產品經理,更需要向外鏈接、看市場需求。
相比之下,導演——尤其是商業片導演的角色,會更接近產品經理、也更接近老板。比如賈玲、徐崢,甚至陳思誠,他們未必在表演上有多深的造詣,各有各的舒適區或者說統治區,但他們肯定是厲害的產品經理,可以拍出大熱的影片。像姜文、北野武這樣,又能當好演員,還能當好導演和老板的,實少。而即便是姜文,那也不是每次都能“高中”的。
大部分人,能做好一樣便了不得了。你像楊冪,也許是個成功的老板,但卻做不了好演員。趙麗穎呢,在奔向好演員的道路上走得實屬不錯,但作為老板(監制),《與鳳行》是個敗筆。再比如我之前寫過的章子怡,碰上好導演可以是一個非常出彩的演員,但是自己當老板搞的影視項目,沒有一個成的。
說回王一博,他的佛系,甚至他的內向安靜,不那么自信,其實恰恰可以讓他更專注于演藝本身,更專注于做好artist的分內。就像梁朝偉。
在一個采訪中,王一博被問到在哪個領域最得心應手。王一博想了下回答:感覺沒有一個領域是得心應手的。
也許正因為不夠那么自信,他才會格外努力用功。也正因為不夠那么自信,才不會生出許多欲望和雄心來: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并且,因為相信自己能做得成,還統統都付諸行動了。比如自信的章子怡、趙麗穎。
超常的成就,其實往往需要超常的專注。你像梁朝偉,最后連唱歌、電視劇也都是徹底放棄了的,就是專心做一個好的電影演員。
跨界成功,還游刃有余的,大抵是少數極富天分的人。而即便是他們,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和沖突是:時間和精力的有限。假使什么都做,必定是伴隨著犧牲和取舍的。
對于王一博,我反正是敢大膽預言下:若他能一以貫之,假以時日必成大器。一定是華語圈翹楚級的男演員。
最后,作為一個自來水,非常推薦大家看看《追風者》,入坑不虧。哈哈。
謝謝閱讀。也歡迎留言交流,談談你看好哪位新生代演員呀!
PS.我最近雖然更新文章不多,但發了好幾篇凱特王妃所謂“消失”事件的小視頻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