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腦病毒,你還記得當年那些瘋狂的電腦程序嗎?它們橫行霸道,所到之處一片哀嚎,成為計算機使用者揮之不去的噩夢。
也正是這些病毒太過于囂張,殺毒軟件才應運而生,成為電腦用戶的救星。瑞星、金山、360他們們打出一個個漂亮的反擊戰,無數“鍵盤俠”跟隨它們殺遍了各路病毒。
可就在大家以為病毒永無寧日之時,局面突然出現了反轉。曾經那些人盡皆知的殺毒軟件,竟然開始從我們視野中慢慢"消失"了。
如果你問身邊的朋友,現在你電腦還裝著殺毒軟件嗎?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沒了"。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么,讓這些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超級英雄"突然退隱江湖了呢?
殺毒軟件的發展史
那會兒,殺毒軟件之所以如此搶手,是因為電腦病毒無孔不入,危害極大。發作時它會不停地自我復制和傳播,直到侵占整個系統內存,徹底破壞計算機硬件。眨眼之間,數千元的電腦就會報廢。
最初,市面上出現了兩種防殺產品:瑞星公司的防病毒卡,以及江民科技的KV殺毒軟件。兩者本質上都是在產品內置一些病毒解碼程序,只要系統中存在對應的病毒,就會自動觸發解碼查殺流程。
雖然防病毒卡能很好的殺毒,但它的劣勢也很明顯,就是單機單卡,而且不能聯網升級,一旦出現新的病毒就得將防毒卡寄回廠家更新,對于個人用戶來說,這一來一去成本太高了。
江民公司便看準這一點,推出了國內首款可使用代碼,自助升級程序的殺毒軟件——KV6。
相比之下,KV殺毒軟件的升級方式更加方便,用戶只需購買軟件報,把發布在上面的新代碼手動導入軟件即可完成在線升級。憑借這點優勢,江民科技一度占領80%的市場份額。
進入21世紀,病毒愈發猖獗,瑞星和江民科技的產品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正當兩家公司陷入窘境之際,雷軍帶著他的"金山毒霸"的殺了進來,它不僅技術先進,能夠完全在線下載升級,更是第一款免費提供個人版的殺毒軟件!
這一收費模式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金山憑著先免費后收費的低價策略,很快就成為行業新貴,一躍成為國內殺毒軟件裝機量第二名。與此同時,曾經的“頭把交椅”瑞星卻因公司內訌嚴重,決策一片混亂,加之金山虎視眈眈,很快便面臨著倒閉的危機。
360“將免費進行到底”
金山毒霸的出現無疑是中國殺毒軟件市場的一記重磅炸彈,短時間內就引發了行業的劇變。此前,瑞星、江民這些龍頭公司為了保護利潤最大化,始終堅持高定價策略,不肯讓利消費者。而金山則運用免費的營銷理念,從根本上打破了這一格局。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先免費吸引用戶裝機,然后低價留存用戶的策略,是金山能在當時“三足鼎立”的情況下,殺出重圍的主要原因。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回看,金山當年的做法確實是非常超前的,它看懂了了整個殺毒軟件行業的未來趨勢。
不過這樣的格局并沒有持續多久,當周鴻祎帶著他的奇虎360加入戰團后,更是一改金山毒霸的低價策略,而是將免費進行到底。憑借著免費的"殺手锏",360瞬間奪走了大量用戶,市場占有率更是一度超過了金山。
為了恢復昔日的統治,金山不得不和360打響了一場版權訴訟戰。
雙方你來我往,唱衰貶低對手產品,甚至不惜動用不正當手段、脅迫用戶卸載對手軟件,這種你死我活的廝殺狀態持續了很久。如果現在來看,他們當時的那些做法,也反映出當時的這些互聯網企業除了營銷不擇手段之外,普遍都缺少法治意識和職業操守。
如今回顧中國殺毒軟件行業那段歲月,我們不禁會感慨這個產業的消亡之快,僅僅二十年的時間就已經落寞。不過也不必太過于震驚,因為科技發展的進步終將會有一些舊事物被淘汰,這種更迭只是遲早的事。
沒過多久,主流操作系統就自帶了防病毒保護機制,再加上黑客們也將攻擊目標轉向了商用系統,個人電腦病毒問題自然而然就不那么嚴重了。于是,曾經裝機必備的殺毒軟件在沒有用武之地的情況下,就被慢慢淘汰了。
有意思的是,在那段硝煙彌漫的商戰里,那些公司們雖然斗得你死我活,做法齷齪不堪,但他們的產品最終都是為用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價值。只不過當價值轉移,他們的產品就也會被時代所遺棄。這就是無情的互聯網潮流,誰都別想獨善其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