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說,首先書名吸引了我—— 《虛無主義與崇高的后現代》。
一般而論,虛無主義乃指向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由此,它遂與"崇高"正好背道而馳,因為崇高指向的恰恰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早上,我例行性地伏案寫作了一段時間后,便偷閑翻開了此著,心里其實隱著一份難掩的隱秘好奇,虛無與崇高究竟是如何聯袂成為了后現代時代的"同盟"?
作者在此書的前言中斬釘截鐵地斷言:后現代性就是崇高本身。接著又道:沒有崇高,后現代將不復存在。
在此,作者是直接將后現代性與崇高劃上了等號,等于它們是兩位一體的,或異體同構的。所以作者認為:今日哲學應該"承認虛無主義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自叔本華、尼采以降,以往的傳統價值面臨"重估"的風險,這份在思想的風雨中飄搖的"重估"也讓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的價值意義失去了依托,亦即失去了堅實的大地,亦由此,虛無主義趁虛而入,呼嘯而至,且應運而生。并非虛無主義從未有過,只是它從未像叔本華、尼采后那般勢如洶涌之浪,猛烈蕩滌著以往的哲學根基。此前人類的價值理念正是奠立在這些根基之上的,而現在,它卻遭遇了先是叔本華,后是尼采的先后夾擊與解構。
那么,對于尼采而言,虛無主義意指著什么呢?對他來說,虛無主義意味著"最高價值的自行貶黜,目標已經喪失;"為什么"的問題沒有了答案。"
什么叫"沒有了答案?"那就是,在過去,以往,一旦我們遇見任何事件都將潛伏著一個傳統的價值評判與解釋,而現在(后現代社會)這些評判與解釋已在悄然地自行瓦解,且失效了。
好了,此書尚未開讀,僅讀了點"前言"就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該打住了,我的意思是此書值得推薦,虛無主義其實就是我們每天都在遭遇的問題,由此,我們必須思考它之于我們的存在意義。
2024年8月2日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