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整體市場的低迷,上海房企開啟了小步快跑的“短頻快”模式。
前兩年動輒三四百套、甚至整盤入市的光景不再,今年單盤單次推盤量普遍控制在100-200套。
一方面是市場環境因素,單次大體量推盤去化難,反而會造成部分房源陷入長期作戰的陰影中。
另一方面是高節奏的推盤,有利于樓盤熱度的持續,畢竟每次開盤都是一次難得的宣傳節點。
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浦東,前段時間浦東熱銷新楊思·上園,僅推了98套,即將開盤的陸家嘴前灘公館,也只推售225套。
然而市場上也有“孤勇者”,位于浦東中外環的港城中環匯云啟,向市場投了一個重磅炸彈。
項目不僅過會價突破了聯動價,更是要一次性全部推出720套房源,就相當于其他4-5個項目推售的總和。
大家都很好奇,在當下市場,開發商為何敢一次性推這么多房源?
今天,總爺就和大家來聊聊,捂了三年的港城中環匯項目到底如何?背后開發商港城集團實力怎么樣?
01
主打剛需,但缺點不少
港城中環匯云啟之所以有勇氣一次性推720套,或許正是相信那句老話:
“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
港城中環匯云啟位于浦東中外環間御橋板塊,這是一座體量達到56萬方的大型產城融合綜合體,過會價格6.5萬/㎡。
這次價格雖然突破了拿地6.25萬/㎡的聯動價,但與其他在售新房比仍又一定的價格優勢。
上海中外環附近板塊價格圖
目前港城項目周邊的二手房,仁和都市花園等品質相對高的,二手掛牌價8-9萬/㎡;房齡在10年以上的綠洲康城親水灣東區,基本在5.6-6萬/㎡。
對比下來,港城中環匯云啟6.5萬/㎡的價格,甚至讓人對一二手倒掛浮想聯翩?
貴的東西只有一個缺點——貴,而便宜的東西卻有很多缺點。港城中環匯云啟價格到位,但是自身很明顯的。
首先周邊城市界面非常一般,項目西南側直線距離約700米有個墓地,西側緊鄰高壓線,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
西北側直線距離4km是御橋的浦城熱電垃圾焚燒廠,雖然已經改成了垃圾中轉站,但對于附近空氣和水質的影響,是否消除尚未可知。
高壓線實景
而項目的南邊則緊貼外環高速,這條上海交通大動脈會有噪音、粉塵影響。
南側緊鄰外環高速
其次,項目周邊生活配套相對齊全,但能級較低聊勝于無。
開車通勤比較方便,自駕40分鐘到達徐家匯和人民廣場;但到最近的地鐵站11、16號線羅山路站,實際步行距離要1.2km。
除了項目本身自帶的2萬方商業外,項目周邊以底商為主,業態較為單一。
項目對面底商實景
距離最近的商場是太平洋中環廣場,約2km,但部分商家已經關門,至今還在艱難招商中。
太平洋中環廣場實景
最后還是產品力問題,主力戶型99㎡3房存在一定的硬傷。
得房率約73%,導致3個房間的尺度都很小,樣板間主臥只放了一個1.5米的床,南向次臥為1.2米的床,北向書房只有一個書桌。
為了節約成本,項目裝修配置也很一般,用的也是普通的雙層玻璃,噪音不可避免。
相比周邊金茂、浦開等改善型產品,這里待到交付后,可能要面臨較多的改造及裝修補充。
整體看來,港城中環匯云啟比較適合價格敏感、對環境及產品有容忍度的剛需上車客戶。
02
高舉高打,大盤推售模式
港城集團成立于2002年,由浦東國資委和臨港國資中心共同投資創辦,是臨港片區的三大開發主體之一。
港城集團主要負責以滴水湖為核心的臨港主城區的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產業功能的開發與建設,這些年臨港的變化離不開港城集團的努力。
臨港新城變化
其中,負責房地產開發的是港城房產集團,是港城集團全資子公司,涵蓋了房產開發、保障房運營、商業綜合體開發運營和物業服務四大板塊。
港城中環匯云啟一次性全推720套,也是港城房產集團一直以來項目推售邏輯的體現。
港城房產集團一直深耕臨港新城,在臨港開發了多個住宅項目,不管市場如何變化,都保持著相對大批量的推盤節奏:
高舉高打,大盤推售模式
比如滴水湖馨苑悅灣,2018年一次性推出614套住宅,開盤當日去化8成。2021年7月,項目5期又一次性推出316套疊墅和高層,當日售罄。
港城、融創、雅戈爾三家開發商聯手打造的悅城項目,2021年底單次推售整盤1226套,當日售罄。
2021年前后,臨港多個住宅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成績。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港城集項目也出現了滯銷,卻保持著同樣的推盤節奏。
今年年初,港城在惠南板塊的云樾觀海項目,也一次性推出了311套住宅,開盤半年有余,至今只網簽了25套,網簽率僅8%。
云樾觀海項目效果圖
港城集團此前深耕臨港,初次亮相中外環,打造的港城中環匯云啟,從2021年拿地至今已經快3年了。
在當下市場環境,一次性推出全部720套,這其實非常考驗開發商的操盤能力和蓄客水準。
03
經營顯憂,操盤力待提高
和很多國企一樣,港城集團也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在最新出爐的上海城投公司(涉開發)營收排行榜中,2023年,港城集團以101.23億元排名第9,同比增長了85%;歸母凈利潤卻下滑了近30%,僅剩1.83億元。
截至今年1季度末,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了4億元;貨幣資金65.65億元,一年內到期負債84.76億元,現金無法覆蓋短期負債。
另外,受限資產占比過高,超過了30%,達到了34.66%。
值得注意的是,港城集團已經連續4年資產負債率超過80%,在增收不增利背景下還挺棘手的。
地方企業介入房地產開發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國企已經非常市場化,產品打造能力也逐步走向行業前列。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即將推售的港城中環匯云啟,還是此前臨港片區很多熱銷的項目,港城集團打造的商品房,還是被很多客戶吐槽“產品力弱、裝標一般、品位不高”。
此外,此前熱銷的臨港悅城項目,交付延期3個月,并在交付后出現了交付質量、物業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從港城集團的案例來看,做基建到做商品房,還是有一道門檻的。
如今房地產進入了拼真本事的時代,開發能力、產品力、服務力缺一不可。
港城集團自身操盤能力的提升,或許已經迫在眉睫。
對于港城集團,大家怎么看?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