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財銀社
文章|甄欣
編輯| 石藝
01
夢起首鋼
1992年5月22號本是平凡的一天,但對于現在已是聲名顯赫的華夏銀行來說,這一天意義重大。鄧公視察首鋼總公司,明確提出支持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為華夏銀行的誕生播下種子。
隨后,首鋼總公司積極籌備起了自己的銀行,時任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的周冠五決定,以“華夏”命名這家即將誕生的銀行,寓意秉承中國傳統發揚光大民族文化。
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同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華夏銀行為全國性銀行,在業務上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管理、協調、監督和稽核,同意華夏銀行開業。
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向華夏銀行頒發了銀金管字第09-0043號金融業務許可證。
10月18日,中國第一家由工業企業全資創辦的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在首鋼總公司的門前掛牌成立,并正式開始試營業,廠東門、模式口、老山三家儲蓄場所開業。
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為華夏銀行開業剪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周冠五、華夏銀行行長張燕林出席了開業典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的相關領導并沒有出席此次開業典禮。
華夏銀行由首鋼全資組建,注冊資本10億元,第一任行長張燕林也來自首鋼。1995年以前,首鋼是全國的明星工業企業,周冠五是全國經濟改革的風云人物,作為首鋼全資成立的華夏銀行,盡管被批準為“全國性商業銀行”,但是這一定位并沒有在金融界、社會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人們的意識中,華夏銀行是“首鋼的銀行”,甚至是首鋼的財務公司。
華夏銀行的足跡也只限于北京一地。
1993年4月1日,華夏銀行遷離首鋼,由石景山廠東門遷至北京市宣武區南新華街甲18號,華夏銀行從地理意義上開始離開首鋼。這也標志著華夏銀行開始逐漸走出首鋼,走向全國。
02
股權的紛爭
1995年的首鋼經歷了劇烈的震蕩:周冠五之子、首鋼國際公司總經理周北方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捕,后來被判處無期徒刑;周冠五從首鋼黨委書記一職上退休,冶金部副部長畢群接任。這時,首鋼生產經營面臨較大的困難,已不能再給華夏銀行增添任何光輝。
由于一些列問題的爆發,當時的首鋼資金周轉已經十分困難,根本無力繼續向華夏銀行注入資金,加之10億元的注冊資本金早已不能滿足華夏銀行的快速發展,華夏銀行開啟醞釀了股份制的改造。
199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于華夏銀行改制的批復》,同意華夏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華夏銀行成為《公司法》頒布之后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股份制改造的首家商業銀行。
1996年4月10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華夏銀行以發起方式由33家法人單位共同發起設立,并改制變更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到25億元,首鋼總公司、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大集團有限公司等成為其發起人。
所有股東中,國有企業占據了90%以上。增資擴股之后,首鋼仍然是第一大股東,但是其持股比例已經下降到20%——持有華夏銀行25億股總股份中的5億股,其余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玉溪紅塔煙草集團、山東聯大集團的持股比例也在10%以上。
股份制改造之后的華夏銀行開始擺脫“首鋼的銀行”的影子,其辦公地址也在同年底由南新華街甲18號遷到了西單北大街111號的大樓。
伴隨著首鋼真正成為“北京的首鋼”,華夏銀行逐步成為“北京的銀行”——隨著首鋼成為北京市屬企業,首鋼為大股東的華夏銀行自然就成為北京市屬的國有控股金融機構。
然而,混改后的華夏銀行33家發起股東,在1995年末全部足額認繳股本金。直到1998年3月18日,華夏銀行才正式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在此期間,華夏銀行一直實際作為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經營活動。
正是由于復雜歷史的原因,華夏銀行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管理松懈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主要股東之間關系不協調也導致了部分股東在1999年至2000年之間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最終,經過7次轉讓,到2000年底,華夏銀行的股東變成27家,為首鋼總公司、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大集團有限公司等。
2001年年底,華夏銀行的股東又增加了3家:信遠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上實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中信遠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2%而成為第六大股東。
2000年初,華夏銀行首次公開提出申請上市,這一想法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的積極支持。
華夏銀行新任董事長劉海燕指出:盡管華夏銀行資產質量好,發展勢頭好,但資本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建立有效的資本補充渠道。華夏銀行爭取上市是建立有效資本補充渠道的重要措施。
但自提出上市申請后,華夏銀行上市計劃一再更改,發行時間從4月一拖再拖,直到2003年8月22日,華夏銀行正式公布招股說明書。8月28日將正式發行,此次共發行10億股A股,每股發行價5.6元,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定價配售5.5億股,上網定價發行4.5億股。
自此,華夏銀行也成為第五家成功上市的銀行。
03
濤聲依舊
近日華夏銀行2024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該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主線,以深化戰略執行、推進結構調整為重點,以開展集團化管理年、精細化管理年為抓手,以防范化解風險為支撐,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在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華夏銀行力量。
上半年,華夏銀行經營數據十分亮眼:截至年中資產規模達43,282.9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3%;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7.16億元,同比增長2.84%;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66.38億元,同比增長23.33%;非利息凈收入占比34.41%,同比上升6.0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1.6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該行還公布了2024年中期利潤分配預案,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0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5.91億元。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高管變動,業績下滑后,華夏銀行也在2024年上半年逐漸回歸正軌,無論在經營指標方面或資產質量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其中有一個指標更應值得關注,截止報告期末,華夏銀行產業數字金融生態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66.95%,該數據的大幅上漲也表明了華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加速推進。
受半年報消息的重大利好,9月2日開盤,華夏銀行的股價也迎來了大漲,最高漲幅達到了6.15%。
未來,在新任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華夏銀行更加令人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