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房子都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直到現在,無數人一輩子的奮斗目標,也都是有自己的房子。城里人是買房,農村人則多數會在老家建房。
特別是近幾年的口罩事件之后,很多已經進城的農村人,也開始紛紛回到老家建房了,即使長期不住,也要在村里有個房子,以備特殊時期的不時之需。
不過近段時間,很多農村卻有這樣的傳言,說大家不要再自己建房了,因為以后都要統一建房了。現在自己再花錢蓋房,蓋的房子還不如以后統一建的好,又要白花錢。那么,統一建房是真的嗎?
這并非毫無根據的傳言,而是有確切來源的。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關于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表示,到2035年,農民基本住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農房。所謂“統一翻建”,其實指的就是宜居型農村房屋建設,雖然“統一翻建”說法不太準確,但也是農村人自己的理解。
農村宜居型房屋建設,初步目標是2035年農民基本住上統一翻建的新房,現在雖然還有十余年的時間,但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了,個別試點農村,第一批宜居型農房,甚至已經建好了。
比如在貴州貴節七星關區,當地已投資約8.7億元,對當地農村戶進行了宜居型農房建設等項目,每戶補償約合8萬元;在甘肅省瓜州縣宜居農房建設試點,農民可以選擇自愿參加試點建設,參加的農民,會按統一標準,新建61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一廚一衛農房,然后就會獲得10萬元的補貼。算上補貼之后,農民自己只需要再花9000元,就可以完全獲得這61平方米農房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綜合目前各地的宜居型農房建設試點來看,一般給參加農民的補貼,最低就是每戶8萬元。在這8萬元之外的成本,就是農民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
那么,參加宜居型農房建設,跟自己建房相比,都有哪些好處呢?農民為什么要參加呢?二者相比,在以下方面,宜居型農房都更占優勢。
首先是成本方面,宜居型農房建設成本更低。跟一家一戶自己建房相比,依據型農房是統一建設,原材料統一采購,在價格上就會更低,建造成本會低。
其次是在安全上,統一建設的宜居農房更有保障。農民自建房,一般沒有什么設計,建房施工隊一般也是村里人,不夠專業。宜居農房從開始就交給專業人員設計,會特別考慮到安全性。到建設上,也會請有建筑資質的單位來統一施工,安全質量上更有保障。
再次,在功能上,統一建設的宜居農房也更方便。宜居農房在設計時,就會考慮到使用方便的問題,比如說把廁所設計在室內,這樣就能避免冬季天冷無法沖水的問題。并且,這種統一翻建的宜居農房,會帶有完善的自來水、天然氣、下水道等基礎設施。
綜合來看,統一建設的宜居農房,會直接讓農民的生活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而各地農民在補貼之后,自己要掏的錢也不多,遠遠比自己新建住房要更劃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