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在何處?
春秋初年,鄭國的國君鄭武公娶了申候的女兒武姜為夫人。婚后不久,武姜就生了個兒子。可是孩子出生時卻是逆生,腳先出來的,造成武姜難產,痛苦難當,險些丟了性命。當時的人都很迷信,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加之武姜貴為侯爵之女,自然有些脾氣,所以很不喜歡這個孩子,于是給他起名叫寤生。待到她生二兒子段時是順產,也沒什么痛苦,加上段也長得好看,招人喜愛,所以武姜十分偏愛這個小兒子。
按照宗法制度,嫡長子傳承,寤生和段雖然都是夫人所生,可是因為寤生是長子,所以寤生天然就被選定為太子。可是母親武姜卻很不喜歡他,總是想讓他的小弟弟段頂替他。鄭武公活著的時候武姜就沒少吹枕邊風,還好鄭武公很明智,從來也沒聽過她的。
后來鄭武公去世了,寤生作為太子順理成章地即了位,是為鄭莊公。段因為是次子,當初被分封在了共城。這是個小地方,土地面積小,人口也少。母親武姜本來就偏愛段,所以鄭莊公剛即位沒多久,她就向莊公提出要把段改封到京邑。莊公生來仁厚,又很孝順。于是就答應了母親。
祭仲進諫
大夫祭仲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去找莊公,誠心進諫:“君上怎么能把京邑封給段呢?京邑地廣人眾,甚至比都城滎陽還大,況且老夫人還十分寵愛君上的弟弟,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樣下去鄭國肯定要出亂子的,請君上明察。”莊公很無奈地說:“寡人也沒有辦法,母親大人想這樣,我又怎么敢反對呢?畢竟段還是我的親弟弟呀。”祭仲沒辦法,只好怏怏而去。
哪知鄭莊公的仁厚沒有換來母親和弟弟的真心。母親武姜的目的遠不只是一個京邑,她一心想要的是讓她所疼愛的小兒子段取代寤生成為鄭國的國君。段也總是忿忿不平,認為自己一表人才、武藝高強,理當繼承父親的爵位。所以段來到京邑以后就加緊整頓軍備,伺機謀反。后來還不斷地武力侵占哥哥的領地。鄭莊公都一直容忍他。
鄭莊公粉碎了母親和弟弟的陰謀
終于到了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聽說鄭莊公準備去朝見周天子,母親武姜以為時機來了,馬上寫密信通知小兒子段,相約在段偷襲都城時,武姜打開城門以為內應。可是風聲早已走漏,莊公得知消息,提前準備。就在段領兵來襲之時,不但擊敗了段領來的人馬,還同時派人攻取了京邑。弟弟段走投無路,只好逃到了從前的領地共城。可是共城區區小城哪里抵擋得住鄭莊公的大軍,城池很快被攻破。萬般無奈之下,段拔劍自刎,臨終前慨然長嘆:“母親害了我,我還有何面目去見哥哥啊!”
不到黃泉,絕不相見
莊公尋見弟弟,撫尸痛哭。無意間在弟弟懷里發現那封密信。拆開一看,果然是母親武姜陰謀勾結弟弟謀反。心中憤恨,一時間幾十年隱忍下來的怨氣突然爆發,拿著書信,找到武姜,質問母親,并把母親武姜送到了城穎邑,并發下狠話:“不到黃泉,決不相見。”
古人在打井到極深處時,往往會涌出黃色的泉水,又因為過去的人都是實行土葬,死后要深埋于地下,所以黃泉就代指陰間。莊公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到死也不會再看一眼自己這位既偏心又狠心的母親。
這簡直就是人間悲劇。為了權力,兄弟相殘,母子相逼。
鄭莊公后悔軟禁母親
一切塵埃落定,莊公回到宮中,靜下心來,心中頓生悔意。弟弟死了,就剩老母親一個親人了,雖然她做了那么大的錯事,可畢竟她是自己的母親,如今自己卻說下那樣的狠話,弄得母子不能相見,讓她孤苦一人,自己這個做兒子的豈不是不孝嗎?有心要接回母親,可是又怕違背誓言,被世人恥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況且自己還是一國之君,怎么能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呢?莊公心里矛盾,寢食難安。
穎谷邑有個管理疆界的官員,叫穎考叔,聽說鄭莊公把母親軟禁在了城穎邑,就想來規勸莊公。這個潁考叔可是出了名的孝順。于是他以送禮物的名義,求見了莊公。莊公當場賞賜給他一塊剛剛烤好的上好羊肩肉。潁考叔沒有立刻吃下,而是把其中肉質最酥軟的部分挑了出來,放在一旁。莊公見了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這樣做。
潁考叔巧勸鄭莊公
潁考叔避席施禮道:“臣下的老母年事已高,牙口不好,我要把這最酥軟的肉留下,帶回去給母親做肉羹吃。”莊公聽到此處,不覺悲從中來,長嘆一聲:“唉,你有老母可以奉養,寡人雖貴為伯爵,卻不如你啊!”潁考叔故作不知,細問其故。莊公也不隱瞞,就對他把前后經過詳述了一遍,又說自己雖然想念母親,可是狠話即已說出,無法收回,十分苦惱。
潁考叔聽罷,微微一笑:“君上,要想母子團聚,這也不難。君上只需命人挖一口深井,在泉水涌出之處的井壁上斜鑿一隧道,直通地面,然后君上與老夫人在隧道里相見,那天下還有誰敢說這不是“黃泉相見”呢?”
鄭莊公母子重逢
莊公聽了大喜,于是馬上命人按照潁考叔所說挖好了深井和隧道,先派人把母親接到隧道深處,自己又迫不及待地進入了隧道。隧道深處,黃泉之側,母子二人,抱頭痛哭。一切云開霧散,母子冰釋前嫌。畢竟是血濃于水,母子天性,又怎能相隔?
這真是黃泉之下真相見,母子二人釋前嫌。
讀完這段歷史,掩卷長思,人生有那么多的追求——事業、權力、金錢……,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家中還能有一位高堂老母可以侍奉卻是我們最大的福分。所以說盡孝需趁早,行善要在先,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在時,空留萬千遺憾。
盡孝需趁早,行善要在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