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以致用
1.現實困境
相信諸君一定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 升職前的臨門一腳,卻因為家庭原因而被迫放棄,如何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
- 押注一個新興項目,但遇上政策變動,前期投資面臨變成沉沒成本的風險,是改弦更張,還是蓄勢待發。
- 想投資股票、基金,卻正好趕上大盤調整,手握資金,進退失據。
2.小小疑問
經歷過以上困境的諸君一定想問:【站上風口,就意味著成功了嗎】?
3.歷史沉淀
殘唐五代用這段毋庸置疑的史實,沉淀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恰好可以答疑解惑。
這個寶貴的非遺就是:【要確保最終的勝利,必須利用順勢而為爭取來的寶貴窗口期逆勢而上】。
后人應該能夠學以致用……吧?
懂得許多道理,能過好這一生嗎?
二.平行宇宙
好奇心爆棚的諸君可能會有疑問:時易事異!在如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新時代,這些干貨還有奇效嗎?
并不用去平行宇宙尋覓,現實告訴我們完全可以照方抓藥。
1.照方抓藥
研發云服務,微軟再塑輝煌
盡管早在上個世紀,微軟就憑借windows系統成為軟件行業毋庸置疑的巨無霸;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昔日霸主已經性感不再,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有成為昨日黃花的危險。
正是在低谷期,微軟反而放棄了之前的那種急于求成的毛躁心態,憑借行業巨頭深厚的技術底蘊與龐大的市場規模,押注云服務領域,精心打磨,后來居上成為市占率僅次于亞馬遜的云服務巨頭——成功攀上了企業的第二曲線。
自此,已經被認為是old money的微軟,重新煥發生機——投資OpenAI,壓倒多年的老冤家谷歌,成為第一個在商用人工智能領域出圈的行業巨頭。
養精蓄銳,李治平定高句麗
別以為“冬將軍”是俄羅斯專屬的保護神!
天可汗李世民是公認的、華夏歷史上最懂軍事的皇帝。即便是太宗這樣的絕代戰神,面對偏居一隅的高句麗,受制于嚴寒的氣候,多次征遼也只能停留在“可以擊敗但無法毀滅”的尷尬境地。
以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的首次征遼東之役為例,唐軍戰績喜人,但久戰之下,空有優勢卻始終無法轉化為勝勢。隨著“凜冬將至”,知道再糾纏下去得不償失的李世民不得已退兵。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高宗李治時期。在此期間,李治倒也沒有浪費時光——經過多年征戰試錯,唐軍總結出自己的征遼大方略,即:利用兩國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持續向高句麗施加軍事壓力——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起,大唐幾乎每年都在對高句麗用兵,以削弱高句麗的國力。
與此同時,李治一面在國內苦練內功、大搞建設;一面拉攏百濟等高句麗屬國,并挑撥其內部矛盾。
經過二十多年的孤心造詣,大唐的綜合國力實現了對高句麗碾壓式的成長。
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完成戰略部署的李治發動最后一戰,徹底擊敗高句麗。
2.重要事情說三遍
想要確保最終的勝利,必須利用順勢而為爭取來的寶貴窗口期逆勢而上,積攢出足夠的實力,以堂堂之師直面問題根本——這是最艱難的窄門,但,也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
三.One more thing
說起如何處置沖撞了官員的平民,朱溫、李嗣源所為,不過是華夏歷史的個例;但在日本,人家可是將之制度化了。
戰國時代,要是哪位沒長眼睛的平民沖撞了尊貴的武士大人,自覺受辱的武士是真有權力當街砍人的——還是奉旨殺人的那種砍法。
我們以為的日本拿來主義是全面漢化;但人家實際搞得卻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儒家文化“!
所以,諸君能看到:相較于依法治國,他們更加喜歡等級森嚴的禮法制度——平民與武士之間的階層鴻溝,廣闊得能夠放下整個太平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