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全國店鋪的保有量來說,以青海化隆人為主做的“蘭州拉面”和福建三明的“沙縣小吃”無疑為兩大巨頭,相較于靠同鄉、鄉里關系形成“行業協會”組織嚴密、品質差異度不大的化隆”蘭州拉面“,到處開花,甚至大多數并不是三明人經營的沙縣小吃則顯得“魚龍混雜”的多。
沙縣小吃的崛起背景
沙縣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境內,閩中腹地。在上世紀80、90年代,這里交通不便,經濟發展遠落后于福建沿海地區,尤其沙縣夏茂、梨樹、瑯口、南陽、南霞等鄉鎮及沙縣城關,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百姓為了謀生計外出打工。而真正促成沙縣人大批外出,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倒會風波和舊城改造導致的房屋拆遷事件。
上世紀90年代初,沙縣啟動舊城改造,為蓋新房,很多人參與標會(一 種民間集資互助的活動),沙縣民間標會開始盛行,城關、夏茂鎮是“重災區”。經不住“無風險套利”的誘惑,很多老百姓把家里僅有的積蓄,甚至向親戚朋友借債入會。一開始標會運作比較健康,但1992年,夏茂“八大會頭”攜款出逃,最終資金鏈斷裂,倒會風波累及全縣。結果很多“會員”錢也沒了,房子也沒了,還不斷有人逼債,破產的“會員”大多選擇外出“躲債”。當年,單在夏茂鎮就有1000多名農民出走。這些外出的沙縣人為了謀生,開始經營起了沙縣小吃的小本生意。讓這些“創業者們”沒想到的是,小吃店的生意出奇的好,做小吃賺錢的消息就這樣在沙縣傳開 了,吸引更多沙縣人走出去經營小吃。1994年第一次摸底時,廈門已有900多家,福州更達兩千多家。到1997年沙縣第一次舉辦沙縣小吃文化節時,在外的沙縣小吃戶數已突破3000戶,人數上萬。
——《論沙縣小吃產業的發展策略》黃彩云
我不知道諸位中有多少人曾光顧街頭那千奇百怪、各種標示的“沙縣小吃”,也很難考證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沙縣小吃興起時的流行菜單,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低價邏輯下,如今街邊的沙縣小吃店里,主打蓋澆飯、蒸餃、加個雞腿,再來一個所謂的“燉湯”,這種毫無福建當地特色的餐食,讓絕大多數“沙縣小吃”除了便宜,就什么都沒有了。
碧玉卷
然而,在與三明市對口協作的楊浦區忽然開了一家沙縣小吃,冠名「三明沙縣小吃旗艦店」,位于三明大廈樓下,充滿政企協作的血統,雖然也不算新開,也被官方認定為楊浦和三明合作的重點項目,但也并沒有引起多少“美食家”的注意,不過,他確實和其他沙縣小吃太不一樣了。
與那些狹小、昏暗的沙縣小吃相比,旗艦店干凈、明亮,敞開式的廚房明檔銷售,售賣菜式貼了一墻。翻看菜單,明確標注“沙縣小吃”、“三明小吃”兩欄,簡直就是一個地方小吃百科。除了客人見過的常見“沙縣小吃”外,更多的菜式讓人感到熟悉而陌生。說熟悉,如果你愛美食,多少會聽過扁肉,肉燕的大名(肉燕是日本熊本縣鄉土料理太平燕的前身),說陌生,這里還會有淮山餃子、永安粿條、板鴨、泥鰍面等外鄉人恐怕聞所未聞的玩意兒。
扁肉
肉燕
扁肉和肉燕看上去很像,但有什么不同之處?對于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外鄉人,還能不谷歌就說出答案,那你一定是美食愛好者。而對不明所以的食客,則可以把這個問題谷歌好答案放在心里,然后在店里都點一下做個橫評,細致品味他們的根本差別。
柳葉蒸餃
花生醬拌面
當然,也可以在這里點在其他沙縣小吃也有的蒸餃和拌面,就蒸餃來看,旗艦店的品相也未必比得上小店,卻是好吃的,而拌面的面條則是彈牙極了。
永安黃椒拌活肉
三明魚丸
拌活肉和三明魚丸則不太會在一般沙縣小吃店見到,如果說味道有多頂呱呱那是KOL在騙你,但相對于價格,以及小吃店的定位,物超所值。
中午時段匆匆一餐,所以并沒有時間滾完菜單,有太多各種碳水、禽類等等小吃沒有品嘗。但在終究只是一家沙縣小吃的框架下,這家旗艦店給人以樸實、經濟并帶新奇的體驗,的確是在中國美食歷史中有濃墨一筆的沙縣美食的絕好注解,獨一無二,雖然我不認為他值得遠道特意訪問,但如果正好在附近,又想品嘗有趣的一餐,那這家旗艦店可別錯過。
三明沙縣小吃旗艦店
楊浦區長陽路1616號上海三明大廈一樓???????????????????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鏈接
《如何在日本體驗米其林餐廳》
依舊可以進入聽我的演講內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