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壓力越大,罹患冠心病的概率就升高。現代人的生活充滿著高壓力快節奏,明明是想要更好的生活,結果疲憊不堪精疲力竭。
以為旅行、食物能治愈自身,往往只是飲鴆止渴。真正該做的是自我關懷的療愈,在精神上滋養自己。
《在斯坦福上自我關懷課》就是一本引導讀者進行自我關懷,增強心理韌性,找回生命的力量。
作者Pearl從青春期開始深受厭食癥的困擾,如影隨形的厭食癥伴隨著她留學、工作、回國、失業。它像一個擺脫不了的陰影,時刻要捕獲她。
當她真正接納厭食癥,接納那個想要暴飲暴食的自己,不再責怪自己的暴食時,神奇的事發生了:她停止了暴食。她的厭食癥一點點好了起來。
這就是接納的力量。接納暴食的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再苛責自己的暴食。當她停止對自己的命令:不能吃了,該吐出來。一切就變得容易。
越禁忌,越觸犯,就是這個道理。Pearl越想阻止自己暴食,越是控制不住。越是責怪自己,越是變本加厲。
接納,成了她重生的契機。接納,是一種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是一系列的行動,為自己構建幸福的城堡,滋養自己。
自我關懷的三要素
自我關懷的三個要素是正念覺察,共通人性,善待自己。
每一天,人們的大腦里演繹著各種各樣的場景。一些是真實的,一些是出自想象的。但人們的大腦全盤接受,確定它們都是真的。
但實際只有部分真實,甚至全部不是真的。所謂頭腦創造深淵就是這么回事。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件事。她當年MBA畢業,接連投了幾家公司,獲得面試機會,卻最終杳無音訊。她十分挫敗,一度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或者是英語不好,又或者是因為女性?
直到多年以后,當初一位面試官告訴她:“你能力那么好,當初非常可惜,沒能發offer給你。總部取消了這一個職位,錯失了你人才。”
所以事實完全和作者想的不同。
通過正念覺察,每個人都要學會體會自己的念頭和情緒,明白每次它們冒出來時,我們究竟在擔心什么,需要什么。
共通人性則意味著地球上每個人的經歷其實都是相通的。痛苦、歡樂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可能原因不盡相同,體會卻是相似的。
善待自己意味著慈悲,慈是眾生安樂,悲是拔出痛苦。我們往往能對別人的慈悲和憐憫,獨獨忘了自己。
人都習慣自我苛責和自我批評,通過這種行為會讓我們覺得事情在自己的控制中。失控是我們無法忍受的,這是刻在基因中的危險信號。
同時自我批評和自我苛責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能變得更好,更適合生存下去。
但這都是錯誤的意識。自我批評越是苛責,越容易打擊自己的信心,結果適得其反。
斯坦福的自我關懷課將三個要素聯系起來,它的基本假設是慈悲憐憫和聯結是人性的本能,但生存本能讓每個人用防御的面具包裹柔軟的內心。
魔法語言
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練習幫助讀者建立自我關懷的正念練習。
這里教大家一個小魔法,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用這三句話擁抱自己,這就是一種自我關懷。
第一句:這真是一個糟糕的時刻。
第二句:但我不是孤獨一人,其他人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
第三句:我需要對自己好一點,我想要做xxx
在糟糕的時刻重復這三句話,會感受到一種柔軟的力量包裹自己,令自己無需堅強,令自己可以軟弱。
允許自己軟弱,才會迎來真正的強大。
這就是自我關懷的力量。
結語
《在斯坦福上自我關懷課》是現代人的福音,應當人手一本。
說實話,人人都知道要愛自己,但怎么算愛自己呢?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答案,從精神滋養自己,容納自己的一切,看見自己。
這是許多人不曾做到的,也許不知道,也許不會。
那么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吧。
記住,人生幸福第一責任人是自己,別人只是錦上添花。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