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koc的內容被蒲公英管理之后,品牌和koc之間的情感維系就斷了,這就是一場投放游戲。
都說日子難過,我以前還不信,沒想到,在小紅書的廣告生態里,甲方連20塊錢的回扣,都不放過了。
熟悉毛文超的,趕緊把文章轉給他看看,我個人還是喜歡小紅書平臺的,但是你們這個商業化做的也太亂七八糟了,都快把內容搞壞完了,到處都是廣告,我這是作為一個用戶和粉絲的吐槽。
我先詳細描述一下整個交易過程的來龍去脈。
我是怎么發現這個事情的?我有幾個朋友,自己是老板,在小紅書種草,到了年底盤賬,讓我幫忙看看他們的投放產出比,我一看就出問題了,價格全部不對啊,都比市場價高出50%左右,于是順藤摸瓜,通過多個素人博主,讓我的三觀得到了升華。
我原本一條筆記200元,但是甲方來派活的時候,非讓我給他10%的返點,也就20元,否則就不優先考慮我。這是一位有3000個粉絲的小紅書koc告訴我的,她自己都覺得吃驚,20元也有人要,而且都很赤裸裸,一點也不含蓄。
在我深度調查之后發現,有兩種人在這個里面賺錢,一種是甲方的代理公司,一種就是甲方的市場部媒體采購,這種情況現在愈演愈烈,最高都有要求返點65%的,而且公開聲稱,誰給的高,優先考慮誰。
我就很納悶了,這些koc為何甘愿被投放方如此拿捏?小紅書官方難道不知道這個事情嗎?在繼續深入調查之后發現,原來這是一個三贏的事情。
但凡在小紅書有個幾百上千粉絲的素人博主,應該都知道“蒲公英”這三個字吧?對,這是小紅書的商單廣告系統,甲方在這里招募素人博主種草,小紅書從中間抽傭賺錢。這個系統有一個好處,koc可以自己隨意改價,也就是說,我原本的心理價位是200元一條,甲方想要更多的錢,沒問題啊,你說你要多少,你告訴我,我把價格改了,加上去就可以,羊毛從羊身上出,小紅書不知道嗎?我不知道它知道不知道,但是如果是我,我也沒興趣管,你們改的越高越好,我反正要抽10%,穩賺。
最后痛苦的人,只有甲方自己,為什么甲方對于這一塊疏于管理?因為koc都是微投放比較多,幾百元一條,甚至有些幾十元一條,精細化管理沒到這個層面,都是聽說幾萬幾十萬投放中的回扣,誰聽過幾塊幾十塊的回扣,真是重新定義了回扣這兩個字。
這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家公司的廣告系統,抖音,他們的邏輯和小紅書就完全不一樣,抖音是只收割頭部大網紅,你在中尾部的koc,接接私單,基本沒人管你,但是小紅書不一樣,他們的核心就是素人,你哪怕只有幾百個粉絲,一旦內容被判定有廣告嫌疑,就會被限流或者封號。
甚至,小紅書的判廣系統都是極不科學的,經常把koc的自發性內容,判廣,深受吐槽。
我先聲明幾點,我不討厭小紅書這個生態,也不延誤小紅書的算法和用戶,雖然都很愛裝逼,但是我撒泡尿照鏡子后發現,我也很愛,但是我不喜歡小紅書的廣告模式,當然,我像素化研究這家企業的模式,的確還有一些別的私心。
而且,我也客觀地說,這不是小紅書一家的問題,這是整個中國現在社區內容化平臺的通病,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等都有這個問題,就是平臺高度參與kol、koc內容商業化的后遺癥。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種廣告思維的對抗。
中國的內容社區與國外的內容社區,最大的價值觀區別就是,國外的內容創作者會認為,內容是神圣的,不能賣的,所以約稿這種模式一直很難存在(我沒說絕對沒有),你看油管上的內容創作者,對內容都很用心,商業化的事,就交給平臺得了,流量分成很高。
做內容的做好內容,做廣告的做好廣告,各司其職,其樂融融。
但是,到了咱們這,大家就特別迷信“收買內容”、“認知種草”、“心智干預”,硬生生把傳統廣告模式干掉,全部變成植入性的廣告,最近熱議的“信息繭房”背后,這套廣告系統起到了巨大作用,創作者的內容,本質上,就不應該被當做商品售賣,這才能保持一個社區的內容純粹與干凈,毛文超總在強調這種純粹,但是有沒有想過,商業模式一開始就決定了,你的社區不可能純粹,現在連用戶的種草都要干涉那么多,變成一個可視化的金錢游戲,那么何來那么多真實種草?
相比較于微信,我覺得中國大部分的內容平臺在走偏航的路,過于迷信字節系的打法。知乎就是一個很好的失敗案例,現在幾乎變成了一個全是商業氣息的問答環節,哪里還有知乎?只有套戶。
其次,平臺有沒有權力綁架創作者的內容。
內容社區,有沒有權力綁架用戶的內容?這就像,微信有沒有權力管理我的朋友圈商業化?我發個廣告在朋友圈,還要經過微信同意嗎?收的錢還要給微信分嗎?
這一點就要學學人家微信公眾號,這么多年了,給大家謀福利,養活了我們這么多人,什么時候也沒來要過一分錢。
而且,內容平臺,不僅僅不應該找創作者收錢,還應該給創作者分錢,我每個月還能收到微信給我的流量分成幾百上千塊,油管不也一樣?沒有這些創作者,你的平臺一文不值,所以創作者才是你們的衣食父母,而不是剝削對象。
最后,內容社區應該是幫助企業找到真愛粉。
我作為第一線的傳播行業的從業者,每周見客戶超過10個人,我可以自信的認為,我比小紅書的廣告團隊更懂客戶,客戶真正想在這里找到什么?客戶希望小紅書在他們與koc之間干涉嗎?
我服務的客戶,最希望在小紅書找到真愛粉絲,這些人有種草能力,又有內容能力,形成一個良好的產品或者服務的長期體驗和交互,并不是那種用金錢來收買的合作關系,品牌方可以接受批評和鼓勵。
現在koc的內容被蒲公英管理之后,品牌和koc之間的情感維系就斷了,這就是一場投放游戲,沒有粉絲價值,那么這跟抖音有啥區別?而且你這里的koc都還是素人。
總之,今天的中國整個內容社區,我看能看到兩個碩果僅存的平臺,一個是小紅書,還有一個是B站,這兩個平臺的用戶,智商、審美、格局、價值觀普遍在線,但是用戶群體卻又距離抖音、微信這樣的平臺有很大差距,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你們畢竟做的是提智的生意,人口結構決定了規模,毛文超總想做到日活3億,我覺得不現實,中國目前湊不齊三億“裝逼犯”(褒義詞,意思智商、審美、格局、價值觀普遍在線),所以做個中廠,把團隊精簡一點,趕緊賺錢,慢慢等全民素質提升,尊重時間,何必像現在這么火急火燎,弄上萬人,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做大做強夢,瞎折騰呢。
20塊錢這個事情,真的挺頭疼的,把廣告系統整整,別讓koc整天改價。
各位投放的老板,不用懷疑你的供應商或者市場部,好好捋捋,一定會回來感謝我,我手上一堆大廠名單,為了給大家留點顏面,就不一一展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