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之初,被八路軍收編的河北游擊軍十三路大軍及其他暫編師、獨立團中,雖然在部隊的改造過程中曾發生不少波折和誤會,但其進程大體是順利的,大多數游擊軍將領都跟隨八路軍走到了最后,只有少數認識不清的頭目選擇背叛革命隊伍,就比如筆者這回要介紹的河北游擊軍第十二路軍總指揮柴恩波。
1938年,活躍在大清河上的八路軍冀中軍區部隊
柴恩波,字佩倫,1903年出生于河北省新鎮縣(今屬文安縣),13歲時母親去世,由外祖父王浩嶺撫養。雖然王浩嶺曾送柴恩波去讀書,但生性愛折騰的柴恩波既不肯受私塾師傅管教,也不肯在家老老實實種田,在游手好閑了一段時間后,1922年4月,在同鄉劉安八的介紹下,柴恩波跑去北洋軍第23師當了一名大頭兵。不久,由于第23師戰敗,柴恩波又跳槽去了奉軍第1旅1團,很快被提拔為副班長。
在奉軍的兩年時間里,柴恩波隨部隊去過上海,打過山東,1924年10月,他一度對軍旅生活失去興趣,開小差跑回了家,但沒多久因為在家閑不住,又跑去奉軍當兵。1927年8月,柴恩波所在的部隊被北伐軍收編,時值北伐戰爭剛結束,在家人的召喚下,柴恩波請假跑回家,并與孫家大小姐完婚。婚后的柴恩波沉迷于二人世界,小日子過得美美滿滿,所以干脆又斷了和軍隊的聯系,如果不是全面抗戰爆發,也許他后半輩子就這樣快樂地過下去。
三十年代初,為了維持地方治安,儲備兵役人才,新鎮縣政府開始組織保衛團,柴恩波因為在北洋軍當過兵,而被動員入團,并很快靠其豐富的軍事實戰經驗連升班長、區隊長、副總隊長。1937年1月,為應付即將到來的全面抗戰局面,柴恩波還被調去河北保安隊干部訓練班受訓,這既加強了他的指揮能力,也提升了他在保衛團內部的威望。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眼看前方戰局不利,新鎮縣長曲鴻昌帶著縣政府班子及保安隊共80余人南逃。柴恩波意識到這是個擺脫束縛發展個人勢力的絕好機會,便以“回鄉抗日”為名,帶著33名保安隊員又返回新鎮縣。回到新鎮縣后,柴恩波才發現局面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復雜,原縣公安局長鄭樂山通過勾結地主張文泉,已經自任為代理縣長,當地幾個士紳不肯向他倆臣服,便聯合剛回來的柴恩波,將這哥倆趕走。
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呂正操上將
張文泉自然不肯就這樣善罷甘休,于是通過其在日本人那里做事的表兄弟李春臺的關系,從天津調來一個叫李作賓的漢奸到新鎮縣當縣長。眼看李作賓有日本人撐腰,柴恩波也不好再趕他走,李作賓一伙則一方面繼續委任柴恩波當新鎮縣保安隊隊長,一方面又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公安隊,與保安隊對抗。不久,李作賓叫柴恩波護送另一名漢奸黃建中去安新縣當縣長,想趁機把柴恩波的隊伍排擠出新鎮縣。
柴恩波的部下李萬平等人在護送黃建中前往安新縣途中,被已經起義的河北人民自衛軍一部扣下,人民自衛軍司令、原東北軍第53軍團長呂正操從李萬平口中得知柴恩波被排擠的情報,便要李萬平回去說服柴恩波參加抗日隊伍。柴恩波得到李萬平的匯報后,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投靠人民自衛軍,并把偽縣長李作賓及日本顧問鈴木三郎等抓起來送給呂正操當見面禮。呂正操對柴恩波的表現非常贊賞,并將其部改編為人民自衛軍暫編游擊2團。
柴恩波靠著人民自衛軍給的番號,開始大肆招兵買馬,很快陸續收編了張蘭亭、任廣賓、趙蔭亭、趙壁臣、李保全等幾股大大小小的民間武裝,,到1937年12月,其總兵力迅速膨脹到2000余人。1938年1月,呂正操率人民自衛軍主力前往路西地區整訓,紅軍干部孟慶山將留在冀中的各路雜牌武裝統一整編為河北游擊軍,其中柴恩波的部隊被授予游擊軍第十二路的番號,此時第十二路軍已經發展到3000余人的規模。
為了改造第十二路軍,孟慶山曾派遣河北霸縣地下黨員徐恩榮到第十二路軍擔任政治部主任,一同前往的還有魏志明、陳子融、張同鈺等愛國青年。不過由于政工干部數量稀缺,一開始改造效果似乎不大。1938年2月,日軍攻占新鎮縣城,第十二路軍被迫撤出。五個月后,呂正操、孟慶山對河北游擊軍進行了第二次整編,其中原第十二路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八路軍冀中軍區第三縱隊獨立二支隊,下轄兩個大隊又一個警備大隊共4000余人。
第十二路軍宣傳科長魏志明大校
為加強對獨立二支隊的領導,1938年8月,不少紅軍干部被加強到該部,比如擔任支隊政委的張毅忱,擔任支隊參謀長的李劍卜,擔任政治部主任的鐵瑛等,及擔任營一級職務的佟汝勛、楊秀昆、張玉生、董奮、邢奎等同志。其中張毅忱于1912年出生于陜西吳堡,曾任陜北游擊隊政委、紅15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李劍卜于1914年出生于福建上航,曾任閩西紅軍干部、八路軍第115師教導團參謀;鐵瑛于1916年出生于河南南樂,是剛從師范學校畢業的地下黨員。
雖然獨立二支隊在柴恩波的指揮下抗日還算堅決,在幾次反掃蕩戰役中出力頗多。但柴恩波心中還是有他自己的小九九的,眼看部隊里擔任重要職位的八路軍干部越來越多,他感覺這支部隊將不再是其私人財產,于是內心逐漸有了反意。此時已是1938年底,蔣軍開始逐步推行消極抗戰和敵后摩擦的政策,曾在第十二路軍里工作過的中統特務方平趁機與新鎮縣縣長王宗琪密謀,打算策反柴恩波。
王宗琪是柴恩波的舅父,從小看著這孩子長大,柴恩波也從小就很信任這個頗有能耐的舅父。在方平的策劃下,每次柴恩波去新鎮縣政府駐地常村辦事時,王宗琪都會趁機對他講閑話,說什么“你的隊伍早晚要調去陜甘寧的,到時候你就什么也不是了”、“你現在當司令,卻做不了主,處處得聽張政委的,簡直跟個傀儡一樣”。時間一長,柴恩波也終于被說動,并聯絡上了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打算帶部隊投奔過去改編為冀察游擊軍第一師。
1939年2月20日,上級下令調獨立二支隊去肅寧整訓,方平、王宗琪見時機已到,便在次日清晨一見到柴恩波就嚷嚷道:“你要是調走了,等日軍打來,我們可都沒命了。”柴恩波沒料到對方在套自己話,還主動安慰王宗琪說:“舅父,沒事,你如果不想抗日,我和張政委說一下就行了。”王宗琪見柴恩波已經上套,馬上繼續說:“不行啊,你說的根本辦不到,你可不知道八路軍他們有多厲害……”
獨立二支隊政委張毅忱雕像
這時王宗琪的老婆也加入勸說團,哭訴道:“外甥,你看我們一家抗日多不容易啊,你如果不管了,我們可就沒命了!”王宗琪的親信韓子珍見氣憤到了,便出來威脅道:“你如果不依著我們,將來你準得壞事情。你如果調走,我們誰也不跟你走。”一向沒什么主見的柴恩波只好說:“那依你們該怎么辦?”王宗琪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叛亂計劃公布出來,還恬不知恥地對柴恩波說:“咱抗咱們的日,不受他們領導,獨立保衛文、新兩縣!”
柴恩波思考再三,同意了王宗琪的計劃,只能說,他自己內心也早有叛變之意,不然不會如此半推半就的同意叛變。很快,柴恩波的部下們都被一一招來領授叛變計劃,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早就該這么干了!”按照柴恩波的部署,第二大隊隊長馬吉慶、參謀長劉蘭亭趁二大隊在肅寧集訓之時發動了叛亂。當天晚上,支隊政委張毅忱正在向指揮員們傳達部隊整訓的意義,張政委講完后,政治部主任董奮正準備接話。
這時第9連連長常鏡明突然站起來猛拍了桌子一下,董主任頓時一愣,問道:“你想干嘛?”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早已準備好的柴恩波部下們突然一起動手,把冀中軍區派來的有關干部20余人全部拿下并解除武裝。柴恩波隨后趕到現場,對著被扣押人員訓話道:“我與你們沒什么矛盾,等于軍區交涉好了,就把你們放回去。”此時駐文安縣城的第二大隊一營也同時動手,扣押了文安縣長仇文和及其他地方干部。
另一邊,在咎崗,柴恩波的叔伯舅王化南也指揮著警備大隊連長楊士林,扣押了大隊長楊秀坤、大隊政治部主任佟汝勛、支隊政治部主任鐵瑛等其他干部。柴恩波隨后將部隊進行了重新布防,雖然方平曾勸說他出兵襲擊八路軍冀中軍區三分區駐地,但柴恩波只想見好收好維護自己的獨立地位,他一面接下了張蔭梧給出的委任狀,一面又去見平日里關系還不錯的張毅忱,表示自己也是受了特務的“欺騙”,沒臉再去見呂正操司令員了。
1938年,賀龍師長率八路軍第120師挺進冀中
柴恩波通過張毅忱向八路軍冀中軍區提了三點要求,內容大致是,想要他釋放被扣押的100多名干部,就得:一、不再把獨立二支隊調去肅寧整訓,并允許該支隊脫離八路軍加入河北民軍;二、把新鎮、文安、雄縣劃出來給他駐扎;三、不能和他發生軍事沖突。張毅忱見柴恩波提的要求如此幼稚,覺得他還有救,于是又勸了他好久,但柴恩波卻鬼迷心竅一直不為所動,沒辦法,張毅忱只好帶著警衛員回去向軍區報告。
柴恩波脫離八路軍后,于1939年3月4日在文安縣城召集群眾大會,正式宣布就任蔣軍的河北游擊暫編第1師師長,并改選了政府班子成員。然而就在柴恩波一伙忙著玩耍瓶瓶罐罐時,早在一個月前,由賀龍、關向應指揮的八路軍第120師一部(轄師師屬隊、第358旅、獨立1支隊和教導團)已經抵達冀中軍區。聽說柴恩波正式宣布獨立,賀龍師長立即出兵,配合三分區閻九祥部向柴恩波部發起猛攻。
柴恩波手下的這支雜牌軍自然不是八路軍主力部隊的對手,他自己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于是居然想到去向日軍求援,這說好的“抗日”呢?為了換取日軍的信任,柴恩波派人秘密將一部分被扣押干部移交給日軍。在交接俘虜時,老紅軍干部楊秀昆突然掏出暗藏的手槍,一槍打死了來接受的日軍小隊長,其他干部們趁亂四散而逃,事后大家全部成功歸隊。
再說八路軍發起平叛戰斗后,僅用三天時間就將柴恩波手下兩個大隊全部打垮,活捉中統特務方平,張蘭亭、趙壁臣、李保全等幾個營長紛紛帶著殘部脫離柴恩波逃走,只剩柴恩波帶著殘兵敗將200余人跑到張蔭梧那里。后來張蔭梧部被日軍打垮,柴恩波干脆直接投降了日軍。特務方平被俘后,曾被押送延安,后被八路軍釋放。全國解放前夕,方平舉家逃亡美國,其兩個兒子后來成為學者,其中二兒子在九十年代還曾回文安探親,受到當地領導歡迎。
紅軍干部楊秀坤,曾任獨立二支隊一大隊隊長
柴恩波逃走后,雖然八路軍還想給他機會,但他也不愿再回去,只能投靠了日軍。此時尚有近30名干部被扣押在王宗琪的兄弟、新鎮警備隊副隊長王化南手中,在柴恩波的指示下,王化南殘忍殺害了軍區干部邢奎、軍械科長鄭國良、司令部聯絡員吳炳輝等及其家屬共20余人,另把原支隊參謀長李劍卜等7人交給日軍,他們后來都被日軍殘忍殺害。2015年8月,李劍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日本人把柴恩波的隊伍改編為文安縣獨立治安隊,下設四個中隊,不久該部被擴編為聯莊自衛團,下轄八個中隊和一個鐵血隊。在日本人的指揮下,他曾多次與八路軍抗日武裝作戰,并殘忍殺害八路軍指戰員多人。全面抗戰勝利后,柴恩波隨日偽軍撤至河北涿縣,其部被改編為蔣軍河北省第六專區保安大隊。1947年夏,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發起青滄戰役,柴恩波部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他本人則化裝逃回天津,從此脫離軍隊。
脫離軍隊后的柴恩波由于要負擔住在北平的三個老婆的生活費,一時窮困潦倒只好又跑去老特務王鳳崗手下當了四個月的保安團長,后又辭職返回北平。為了賺點生活費,柴恩波曾將自己私藏的配槍拿出來倒賣,結果被蔣軍捉去吃了官司,等他再出獄時,北平已經和平解放,大老婆、二老婆也不知所終。柴恩波只能化名張秉炎,和三老婆及兩個兒子居住在北平廣安門外核桃園的一處小民房內,以給人打零工為生。
全國解放后,為逃避追捕,柴恩波一家又搬到山海關的三老婆小姨子那里,以賣菜為生,并再次改名為王福祥,以為這樣就沒人找到他了。然而1952年12月,山海關公安局通過一名被捕特務的口供,確認了柴恩波的身份,并將其成功逮捕。1953年5月,柴恩波被押回當年的起家之地河北文安,經再次審訊后于1953年7月23日被槍斃,終年50歲。
曾任柴恩波上級的八路軍叛徒王鳳崗
最后交代下其他部分原河北游擊軍第十二路軍干部的結局,曾任十二路軍宣傳科長的魏志明,后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三分區32團政治委員、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六軍政治部副主任,全國解放后在西北軍區空軍工作,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最終于1985年病逝,終年69歲。
曾任第十二路軍、獨立二支隊營長的綠林頭目張蘭亭,后來雖然追隨柴恩波參加了偽軍,但一直與八路軍暗中合作,沒有與抗日為敵。抗戰結束后,張蘭亭棄軍從商,1949年在北平去世,終年40歲。
曾任獨立二支隊政委的張毅忱,后任冀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綏南地委書記,全國解放后長期在陜西省做財務工作,最終于1993年病逝,終年81歲。
曾任獨立二支隊政治部主任的董奮,后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第49團政委、解放軍華北軍區獨7旅22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