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主辦,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黃淮學院承辦的第十一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在黃淮學院開幕。大灣區產教聯盟執行會長,廣東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標新應邀作專家報告并開展圓桌對話。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孫明春,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趙學東,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市長李躍勇,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自鋒,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約翰教授等嘉賓以線下、線上方式出席開幕式。
陳標新在“塑造應用型高校創新生態”論壇中作題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構建產教融合平臺”的專家報告。他介紹了廣東科技學院牽頭建設大灣區產教聯盟、全國智能飛行器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教融合共同體,對接制造強國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商貿建設的實踐探索。由廣東博思云科教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產教融合“九平臺”“五金兩成果”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產學研創結合,校企雙向賦能,逐步形成校企雙主體的產教融合2.0“南博模式”。他強調,應用型大學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堅持開放包容,需求導向,走特色發展之路。產教融合是應用型高校與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選擇,能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塑造學校品牌形象。
在大會舉辦的以創新為核心——應用型高?!笆逦濉币巹澋摹暗馈迸c“術”對話會上,陳標新與來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領導、專家進行圓桌對話。陳標新指出,規劃是確定學校的發展目標,描繪一所大學未來的樣子,發展目標就是學校的“基因”;社會服務能力是衡量應用型大學辦學水平與實力的重要標志,學校要堅持“用戶中心、需求導向”,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把產業資源、地方特色轉化為教學資源;隨著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三類大學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應用型大學的學生更要培養實踐技能,具備創新能力。
本屆論壇主題為“做強應用型高校,培養支撐全面創新的應用型人才”,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增強應用型高校對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科技自立自強等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創新發展的支撐力。論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政策導向性強,提升應用型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力;二是內涵豐富多樣,34場專家報告、案例分享、對話會、產教融合合作項目的發布等充分助力產教融合再升級;三是突出全面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創業創新深入融合;四是凸顯國際視野,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
來自德國、巴基斯坦、韓國、荷蘭、加拿大、印度等國家的高校和學術組織代表以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部門代表,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及地方應用型高校聯盟、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行業組織與領先企業、專家和代表等線下參加本屆論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光明網、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瞭望、環球網、中國網、中國教育在線等30余家主流媒體參與論壇報道。論壇通過論壇官網、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網和微博等平臺進行直播,直播點擊量近百萬次。
會議期間,陳標新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以及天津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江西服裝學院等院校的領導、專家進行了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