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已于周一召開,會議的整體表態非常積極!
每年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可以看作是當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
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全文需要幾天后才公布,但通過研讀政治局會議的精神,也能大致從中研判出我國明年經濟政策走向。
一、政治局會議說了什么?
文章開頭說了,這次的政治局會議整體表態非常積極。
受樂觀情緒帶動,先是周一下午港股恒生科技指數尾盤拉升。然后,周一晚上,美股的中概股也應聲大漲。
可以說,本次的政治局會議,關鍵在于釋放了更大的政策想象空間。
我給大伙提煉一下關鍵點:
1、GDP目標;
2、財政赤字率(可能史上最高);
3、貨幣政策(降準降息);
4、刺激消費(“兩新”擴容擴圍);
5、穩樓市(政府收儲);
6、穩股市(平準基金);
7、惠民政策(如生育補貼)等。
內行看門道,這次的會議相比前幾年,有不少新的提法。
我重點說兩點。
一是針對經濟增長,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
25年,外部壓力變大了,但從政策定調看,又要保一定的GDP增速,這個時候就要“逆周期調節”。
不僅是逆周期調整,而且還要“加強”、“超常規”,這樣后續的政策力度、想象空間就大了。
二是針對貨幣政策的表態,新提法是“適度寬松”。
這四個字時隔14年重出江湖。
上一次出現在官方話語里,還是在2010年,也就是在2008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這4萬億貨幣大放水期間。
自那以后,這四個字就像從中國經濟的官方話語體系里消失了一樣。
即使后來,也有大水漫灌的時候,比如2015年、2020年,也沒有再提適度寬松,而一律是“穩健”。
畢竟,大家平時喊“央媽,央媽”,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寬松”容易和“放水”掛上鉤,所以為了避免把市場慣壞,央行一般不會在公開表態里提及“寬松”這個字眼。
但形勢比人強,明年外部不確定性加大,政策大的基調是“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那么“適度寬松”就顯得有必要了。
2024年,貨幣政策的整體基調是“穩定”,這一年,銀行5年期貸款利率LPR下調了60BP(0.6%)。
如果25年基調是“適度寬松”,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貸款利率會下調多少。
這也是這周二,國債市場大漲的本質原因。
總而言之,周一的會議,對后續經濟的定調“很積極”,同時,后續各類政策的力度應該會比較大(2024年政策力度其實已經不小了)。
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5大看點!
在12月政治局會議,針對后續經濟發展的大調子和方向定了之后,緊接著就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分析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中國經濟形式,討論更加細節的經濟政策和發展方向。
那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究竟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
針對這次會議,柏年做5點前瞻。
1、貨幣政策
12月2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公開表示,明年“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這一點和央行3季度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當中提到的“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保持一致。
應該說,2025年,降準、降息都可期。
其中,涉及降息的部分,銀行的LPR利率下調應該是重點。
到時,企業信貸、老百姓的住房貸款利率,都會有效降低,對實體企業和居民來說,是直接的、實質性的利好。
2、財政政策
明年,在中美貿易爭端有可能加劇的背景下,出口增速有一定壓力,這時“國內經濟大循環”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加強國內經濟大循環,財政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就增強。
預計2025年,我國的一般赤字率將會提升到3.5%-4.0%之間甚至更高。
同時相比2024年,結合財政部藍部長10月份的公開發言,明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容,預計突破到4.5萬億以上,屆時重大工程項目的審核方式,可能也會優化。
同時,和今年類似,特別國債繼續發行的可能性也較大。
由于924新政時提及新增1萬億特別國債,用于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明年新增特別國債總規模應該會超過2萬億。
3、消費政策
從過往10年的GDP增長數據來看,消費每年對GDP增長率的貢獻占比,基本都在60%左右甚至以上,是中國經濟真正的壓艙石。
因此,在明年外部有壓力的背景下,消費的重要性將更為凸顯。
25年,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都有望擴容。
2024年,我們共實施兩輪“兩新”政策(即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但僅有第二輪3000億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給予“真金白銀”補貼。
近期,包括商務部、發改委已表態研究政策接續。因此,2025年有望延續實施“兩新”政策,預計會有3000億以上,且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消費品種可能擴大至家居、家裝、家紡、消費電子等。
4、地產政策
可以看到,24年中央的穩地產思路已經發生轉變,期間也已經有實質性的動作。
比如,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白名單”房企的貸款投放力度。同時,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來支持土地收儲、存量房收儲,緩解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和存量房的壓力。
不過,今年收儲規模略顯克制,年內僅有新設3000億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
2025年,穩地產供需兩端有望繼續加力,包括:
供給端,增加收儲規模、中央也可能更大程度參與地方收儲;
需求端,像北京、上海等城市,會進一步松綁限購、限售等。
5、產業政策
就在最近,國務院批準了兩家央企,中國國新和中國誠通集團后續發行5000億專項債的方案。
11月27日,首期發行500億已經落地。
可以看到,除了通過中央提升赤字率“加杠桿”之外,央企“加杠桿”的大幕也正在拉開。
這5000億專項債后續陸續發行,重點方向之一,就是支持央企發起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科技行業和國家鼓勵的重點行業發展。
展望25年,柏年預計可能會有更多形式的“中央加杠桿”。
我們有望看到更多支持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
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健全體制機制角度,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疊加2025年面臨可能的關稅威脅,在進一步練好內功要求下,應會看到更多支持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
當然,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值得期待的,肯定不止柏年提到的這5個方向。
關于過往5年,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對比,我也整理了一張圖片,方便大家參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柏年領取。
后續,關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詳細內容,比如涉及哪些具體經濟改革舉措、有哪些超預期的政策,以及會議對后續資本市場的影響。柏年也會第一時間在我的私密圈子,做及時、深度的解讀,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
感興趣的請加:tides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