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公關】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收到公關知識
我是愛喝湯的姚素馨
來自要吃肉的啊嘿噠公關
這幾年,公關行業越來越少使用“一一掰扯”的方式,來做回應和解釋。用得少,倒不是說這項技術特別難、或者過于早古不夠創新,單純就是三個字:不好用。
B太在菏澤羊湯事件上貢獻了一場比較典型的掰扯回應。先看事件,然后再做分析。
01
最近打假賽道紅火得跟消費市場有點不匹配。
工作年頭長一些的、有處置經驗的PR,一眼就能看出某些“打假博主”是在干嘛了,只盼清朗行動來得更猛烈些。
與之相比,靠“打假”出圈火爆全網的千萬級網紅B太,算是其中相當講道理、相當溫和的存在。
出道以來,B太的口碑算是不錯的了,僅在雨姐事件中留下“把柄”,這也是目前他的評論里大規模出現的一個攻擊點。
如今,菏澤羊湯事件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一個口碑拐點。
什么叫做口碑拐點?想想李佳琦和董宇輝。
02
菏澤羊湯事件的過程其實不復雜。
B太去了菏澤,在當地人的推薦下,一路開吃。吃的過程中,會拍視頻,不僅記錄對食物的感受,也會按照慣例稱稱分量什么的。
羊湯作為當地特色美食,B太一連拍了3家。這些都是他作為網紅的“內容呈現”,干的就是這個活兒。
然而,出了一個意外,B太晚上拉肚子了,而且他還去了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這個部分,他也發了視頻。
這些視頻是12月14日發的。
接下去,輿情出現第一輪發酵。毫不意外,有網友想到了B太喝的羊湯,質疑里邊加了“科技與狠活”,不干凈。
當時B太對于湯色過白的反應,也被反復拿來使用。
03
12月16日,一家羊湯店的老板出面做了回應。
老板稱已經將羊湯送到了相關檢測機構。
除了解釋羊湯很白和肉的分量,老板還說:后面B太分別又品嘗菏澤其他家的羊肉湯、羊肉餅、布袋饃、羊肉大串等美食。
最后B太由于身體抱恙到菏澤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為急性腸胃炎,正常人一日三餐,而B太一天內品嘗了7-8家,這么吃鐵打的胃也撐不住。
隨后,#老板稱B太一天吃了七八家店#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04
老板出來,也打破了靜默。
他都這么說了,B太不接的話,他就特別像是一個坑了人家老板的王八蛋。而且,其他老板以后也得躲著他點。
所以,B太選擇正式開啟“一一掰扯”模式,先發了一篇巨長的小作文。
作為“唯一一個去菏澤探店卻被責罵的網紅”,B太先要強調自己沒說腸胃炎是吃羊湯吃出來的,沒有要黑的意思。
字里行間,都是“我也沒說什么啊”的意思。
但,網友的反應是怎樣的呢?
輿論場,最先要想明白的是聯合誰、打誰。
你看人家前首富,雖然罵他的都是個人,前首富說了不怪任何個人,都是算法作惡,點名算法頭子。普通人也是被蒙蔽的,我們要一起斗倒算法。
到了B太這里,不是你說羊湯有問題,那就是說羊湯有問題的人有問題啰。
這還怎么聊下去?肯定同時失去了覺得羊湯有問題的和覺得羊湯沒問題的群體,至于對于吃不準有沒有問題的群體會怎么站隊,也不好說。
昨天,B太想明白了,有了#B太稱被部分營銷號斷章取義#的詞條。
05
但是,B太也堅決否認了羊湯店老板說他的腸胃炎是吃七八頓造出來的說法。
畢竟這個說法一旦成立,相當于B太的設定不僅在“嚴謹性上”會有很大折損,也很容易關聯無底線、自己作妖還要碰瓷的負面印象。
B太一共做了2個方向的說明。
一方面強調,他的腸胃炎是醫生說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特意放大他貼的驗血報告看了看。
血常規出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正常,一般是病毒感染。
B太的報告就是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上升,支撐他是細菌感染,是“吃壞了”的說法。
另一個方面強調,沒吃很多,在不同店里、攤位都只點了一份兩份,并和工作人員一共4個人分著吃。說的也是很細了。
06
另外,吃生蠔被拍,也得解釋。
評論里大量留言:你吃生蠔怎么不說。會這么問的,腦子里大概率基本上有了“故意隱瞞”、“碰瓷”、“抹黑”等情節。
B太說,羊湯是10日吃的,醫院是10日去的,生蠔是11日吃的。
為了證明,還附上了付款記錄,上面可以看到日期。
還有人問,其他人拉了嗎?
這種送分題,B太也明確回了。都拉。
非常多的信息都在咬死“吃壞了”。
對應12月14日的微博,確實用的說法是“到底哪里吃壞了”。
這事兒現在感覺有希望要破案了。
07
所有掰扯,其實都是圍繞“B太沒有瞎說”做的解釋。這些還算比較客觀性的東西,多多少少能找點證明。
更麻煩的是,B太想要說明白,他去菏澤不是為了黑,而是想要宣傳當地文旅。
這個就屬于“表態”類的了。怎么證明,也不能把心掏出來看看。
B太16號開始,一邊掰扯,一邊也在發菏澤的好話。
視頻里還出現了“不白”版本的羊湯。
08
另外,關于視頻沒了,B太也強調不是自己下掉的,而是被投訴。
會貼出來,應該是覺得大家能夠讀懂下架原因是個剪輯問題,而不是虛假。
但我覺得,這個截圖放著,PR都不定能讀明白,更不要說普通公眾了。
公眾更容易看到“嚴重誤導觀眾,給門店帶來巨大損失”這句。
09
B太必須要做回復,不發聲相當于都認了,肯定不行。
但是,他確實又回得很細節、很具體、有針對性、無限延長話題。
“把事情都說出來不就行了”是普遍認知里的解決方案,但在公關實際操作上,不采用“一一掰扯”有如下原因:
第一,“掰扯”是解釋的一種,而且是特別細的那種。
過多細節,能不能幫助10%的人更好理解,我都存疑。對于剩下的90%的人,細節都是干擾或者P也不是。
以為補充了足夠多的信息,就能增加理解程度,位列公關最要擯棄的幻想TOP3。
前陣子的一系列推送,我們都在反復說傳播規律以及信息是怎么丟失的。除了文章,評論區那些才是精華,全都是活生生的那90%。
在目前的輿論場,最容易傳播就是很薄的“結論”,厚不了一丁點兒。
我當然知道有深度、有細節的文章更有價值,但不傳播,不占據輿論陣地啊。
公關光拿個更有價值的東西在手里,有什么用呢?不解決任何問題。
10
第二,進入“掰扯”,一定會有更多細節和信息,也就會產生更多二次傳播物料。
那么,事件的整個周期會拉長,熱度會抬高。
B太的回復,不斷地上熱搜。
我估計很多網紅現在還挺羨慕他的,沒準還覺得是個不錯策劃,有人甚至準備模仿。
爭議話題的持續流量,對于網紅、藝人等個人IP來說,應該是利大于弊。畢竟,沒有流量等于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對于企業來說,需要注意一個很大的區別。
個人IP本身就是產品,企業(除了MCN)做的產品可不是IP。企業靠著黑紅也是紅的成功案例,能有多少?
反而,一個事件沒處理好口碑滑坡一瀉千里再也翻不了身的,每天都在上演。
利用爭議事件獲得流量、爭取上位機會,是真沒其他辦法,也沒更在乎的東西,才會使用的招兒。
11
第三,要對“掰扯”進行掰扯。
B太說湯色太白的部分,他自己解釋了。作為化學系的,我大概知道為撒湯色變白,想看明白的推薦去看顧中一老師新錄的那個。
顧老師也是作孽啊,錄個科普視頻還得反復強調,他就是在客觀地說湯變白的原因,沒有對菏澤羊湯做任何判斷,也壓根兒判斷不了。
但是,根據B太的解釋,大家會對視頻里的表情、語氣再次進行分析和拆解,包括很多個人感受。
我覺得你這個口氣有點“陰陽怪氣”,不行嗎?當然行啊,那么還得繼續掰扯嗎?
董宇輝和燒麥的事兒還記得么,完全是一樣的情況。
掰扯屬于一開始就停不了的。
12
第四,不斷掰扯,還容易出現統一性問題。
我個人哦,認為我要宣傳某個地方文旅和我發條視頻說在那里吃壞了拉肚子,有一定的一致性問題,但不存在只能二選一。
但是,按照公眾理解,這兩個信息是有沖突的。很難說服別人,你吃拉肚子了,并且發了微博,但不影響你對那個地方的好印象,說出拉肚子也沒有任何惡意。
現在網絡傳播將所有情感絕對化、單一化,只能愛憎分明,不是0%,就是100%。
我說我覺得胖東來是中國企業之光,但于東來規定員工怎么收彩禮是不對的。這個句子,足夠讓我被追著罵。不相信的去看前幾天推送評論。
瑕不掩瑜這個成語,好像可以取消了。
13
第五,掰扯會掰出更多問題。
用放大鏡看的話,都要倒霉。
B太羊湯事件,喚醒的是他當時替雨姐站臺那波。
張若昀是一直以來輿情比較偏向正面的藝人,抽煙扔煙頭之后,開車車輪壓線問題都能再被說一通。
亂扔煙頭和壓線肯定是不對,這個不用爭辯。只是說哦,誰被盯上之后,都能找出點事兒的。
企業更是如此。
14
第六,“掰扯”相當于愿意輸出,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這點在B太事件里沒有。延展一些,碰瓷式營銷以前講過很多次了。
相比三桿子打不出個悶屁的,愿意下場“掰扯”的企業,是希望引發輿論的另一方的“最佳選擇”。
之前掰扯過的,后面更容易成為“目標”。你都回應他了,應該也會回應我的。
15
站在公關層面,字少的、簡單的、清晰的、一錘定音的回復,更加常用。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成品”弄不好就變得自說自話、自以為是、冷血、無情、純扯、屁都沒有。
公關最難的就是:你大概也知道,但就做不出來。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