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他倒在了解放海南島的征程上,成為當時我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員。
誰又能想到,當時他本應歸家,可以避開這一必死之局。
犧牲的消息傳來后,他的妻子悲傷欲絕,懷中僅出生幾個月的孩子哇哇大哭。
在海南島戰役中,他究竟是如何犧牲的?他的妻子與孩子后來怎么樣了?
投筆從戎為報國
黃長軒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貧窮家庭中,父母耕地為生,勉強能夠支撐生計。小的時候他就非常懂事,跟在父親的后面幫忙干活。
為了能夠讓兒子上得起學,他的父母起早貪黑干活,終于攢下了一筆錢。
在黃長軒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二人將他送進了私塾。
他學習刻苦,每次都能夠名列前茅,讓父母為之驕傲,后更是考入新縣中學,也是在那個時候,黃長軒接觸到了進步思想。
在學校里,進步思想氛圍濃厚,眾人說的并不是之乎者也,而是救國救民的大事。
當時的生活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黃長軒在紙上抒發著對社會黑暗的控訴,卻根本不起任何效果。
看著被地方勢力壓迫的老百姓,黃長軒明白僅僅靠文字是觸動不了百姓的心的,為此他決定投筆從戎,毅然決然地參加紅軍。
起初,父母并不同意,他們擔憂兒子的安危,但看著兒子堅定的神情,他們知道自己怎么勸都沒用。
為了能夠讓黃長軒時刻想起這個家,不要那么拼命,父母為黃長軒安排了一門婚事,女方家跟他們的家境差不多。他們也是考察了一番,才決定下來的。
黃長軒知道自己拗不過父母便同意了,簡簡單單辦了個婚禮。
雖然二人未見過幾面,但他的妻子十分溫柔,將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二老對這個兒媳婦十分滿意。黃長軒也在相處中慢慢喜歡上了她。
但是黃長軒知道身為一名軍人,他不可能一直留在家里,他的歸宿是戰場。
明天將要隨紅軍離開,黃長軒的家人十分不舍,拉著他千叮嚀萬囑咐。
他的妻子也告訴他:“我等你回來,放心在外面打仗,我會照顧好爹娘的。”
有如此體貼的妻子,黃長軒內心十分感動,他只對妻子說了一句“等我”。
天剛微微亮,黃長軒便要離開了。他的家人看著他漸漸遠去,久久未能挪動腳步。
也是從這天開始,他的家人只能從僅有的幾封來信得知黃長軒的消息,每天都盼望著他的歸來。
1933年,黃長軒由于作戰勇猛,始終沖鋒在前,被任命為了紅四軍的排長,之后更是一路升職,成為了連長、營長。
他的妻子也得知了這一消息,其實只要丈夫平安,她就安心了。丈夫的那句“等他”,她有在好好踐行。
1936年,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
黃長軒跟隨紅四軍開始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由于事情緊急,他并未通知家里,因此跟家里斷了聯系。
就在黃長軒的家人四處打聽他消息的時候,黃長軒艱難地過草地、爬雪山,最后來到了延安。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跟家里報平安。妻子得知丈夫沒有犧牲,喜極而泣。
傷痕累累欲歸家
在紅軍長征的這段時間里,黃長軒始終沖鋒在前,多次負傷,結果每次都在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
有的人勸他不要這么拼,但黃長軒卻認為,若不這么拼,怎么將敵人打敗。
這種情況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后他也沒有改。
日軍肆意侵略我國領土,這讓黃長軒十分憤怒,他立誓要將他們趕回去。
在晉冀魯豫根據地,黃長軒沖鋒在前,殲滅了無數敵人。他靠著這股拼勁兒,成為了二十八團的團長。
他跟隨隊伍南征北戰,一路將日軍打服,將日軍打出了中國。
黃長軒本以為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他能夠回家了,但沒想到內戰爆發,回家的計劃被暫時延后。
黃長軒跟隨三縱在東北一帶抵御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表現出色,為東北解放作出重要貢獻。
眾人提起黃長軒,都說他太拼了。在這幾次戰役中,他負傷多次,即便是這樣,他也是簡單包扎后繼續上戰場,根本不聽勸。
受重傷的時候,組織打算讓他在后方休養,卻沒想到,還沒等他休養幾天,他就跑到前線來了,攔都攔不住。
眾人知道他就是這樣的性子,勸都不知道如何勸。
經年累月下來,黃長軒的身上有著數不盡的傷痕,刀傷、槍傷皆是榮譽的象征。但這些傷痕,他從未跟家人吐露過,即便是妻子追問,他也只是一筆帶過。
在東北解放之后,中央命令黃長軒留在東北任職,這樣不用奔波,利于養傷。但黃長軒拒絕了,他要繼續隨軍,解放事業尚未成功,他還需要繼續努力。
考慮到黃長軒的身體狀況,中央答應了,便調任其去湖南參與工作。
黃長軒知道中央的考量,便同意了。于是,他成為了第四野戰軍119師的副師長。
在去湖南之前,黃長軒特地回了趟家,想要跟家里聚一聚。僅僅幾天的假期,黃長軒才知道什么叫爭分奪秒。
回到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看著僅有半歲的黃世星,黃長軒感到十分溫暖。
可還沒等一家人好好聊一聊,一則消息讓黃長軒震驚不已。原來他所在的旅隊將要去參加解放海南島的戰役。
由于他現在是在休假狀態,完全可以不用去,但黃長軒卻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向軍區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并請求歸隊。
上級本想著黃長軒能夠回家好好休養,不想答應他的這一申請,但拗不過黃長軒再三申請,只好同意了他歸隊。
看著妻子和僅有半歲的兒子,這次黃長軒并沒有說出“等他”的那句話,因為他知道這一去兇險萬分,不知道會是什么結局。
妻子看出了黃長軒的思慮,只說了一句:“我和孩子會等著你回來的。”
黃長軒聽后頓時熱淚盈眶,三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沒有分開。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竟是他們相見的最后一面。
1949年,黃長軒作為119師副師長,跟隨第四野戰軍來到海南島附近,進行登陸作戰的準備。
為了能夠取得勝利,鄧華總指揮下令進行了許多軍事訓練,為的就是讓戰士們適應海戰。
在制定好一系列計劃之后,第四野戰軍的作戰有條不紊地展開。
壯烈犧牲留英名
1950年某夜,黃長軒帶領戰士們從雷州半島進行登陸作戰。木帆船被炮彈炸得左搖右晃,但依舊未能將我軍嚇退。
之后黃長軒他們迎著敵軍猛烈的炮火成功登陸海南島。
登陸海南島只是第一步,他們和守衛的敵軍碰上,開始了猛烈的狙擊戰。黃長軒依舊保持拼命的風格,將敵軍打得節節敗退,甚至我軍還占領了一部分陣地。
即便國民黨軍隊多次發動反擊,卻未能取得成效。黃長軒帶領著隊伍牢牢扎根在高地上,等待著給敵軍最后一擊。
整整一天的時間下來,戰斗異常激烈。黃長軒時刻鼓勵戰士們,振奮士氣。
就這樣,在黃長軒的努力下,隊伍持續向敵軍腹地推進,為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這次戰斗是慘烈的,傷員十分多,黃長軒身上也有幾處槍傷,幸而未被打中要害。
黃長軒體諒戰士們的傷勢,經常來探望戰士們,讓他們好好休養。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敵軍的攻擊會來的如此迅猛。敵機在我軍上方盤旋,時不時落下一顆炮彈,黃長軒不幸被擊中。
在眾人反應過來后,黃長軒倒在了血泊之中,嘴里始終喃喃著“革命”。黃長軒犧牲的時候年僅34歲,倒在了勝利的前夕。
為了黃長軒妻子的身體著想,中央并未立刻告知他們這一消息。直到海南島戰役勝利的消息傳來,黃長軒犧牲的消息也瞞不住了。
聽到丈夫犧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絕,差點昏過去。之后更是大病一場,幾個月都未能下床。那個時候黃世星僅有半歲,卻依舊能記得母親時常抱著他哭泣。
等到黃世星記事,他才知道母親為何時常流淚,是因為她在思念父親。
母親雖然懂得不多,但會經常給兒子講父親的故事。
每當那個時候,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候,她始終無法接受黃長軒犧牲的事實。
盡管心中悲傷不已,但是為了兒子,她還是努力振作起來,獨自將黃世星養大成人。
長大后的黃世星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親。他知道父親曾經在戰場上留下了許多痕跡,知道他多次負傷依舊沖在前線,父親是他的驕傲,他永遠也不會忘記。
黃長軒倒在了勝利的前夜,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將會永遠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戰士們不斷前進,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