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們最不懂的是如何快樂地生活,所以我們總是拼命賺錢、攢錢,卻不怎么懂得用錢讓自己活得快樂,或者說,這可能是我們缺乏活在當下的意識造成的。
——坤鵬論
第十一卷第八章(3)
最近《Nature》雜志發表了一篇名為《Why probability probably doesn't exist (but it is useful to act like it does》,
它說:
概率這個概念雖然有用,但實際上更像是我們為了應對不確定性而構建的一個工具,并非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事物。
因此,一旦將此延展開來的話,如果概率本身并不存在,那么基于概率建立的統計學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意味著統計學也不是真實存在的。
坤鵬論認為,概率和時間很相似,都是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真實事物,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抽象物,它們卻像現實世界的運轉法則。
這篇文章在可以輕松找到其中譯版,大家可以看看,坤鵬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其中引用的哲學家Ian Hacking的話——概率具有“雙面特征”:它既涉及偶然性,也涉及無知,真是經典,讓人越琢磨越認同。
所以,作者認為,概率的應用總是涉及主觀判斷,在其被使用的其他所有情境中,從科學的廣泛領域到體育、經濟、天氣、氣候、風險分析和災難模型等,將我們的判斷視為“真實”概率的估計是沒有意義的。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只能嘗試基于已有的知識和判斷,用概率來表達我們個人或集體的不確定性。
原文:
事情之出于自然或由思想聽肇致者,必可見其適應于目的。
這樣的事情若忽而發生這就是機遇〈運道〉。
解釋:
凡是因為自然或是思想所引致的事情,必然可以看到它與目的相符。
這樣的事情如果是突如其來發生便是機遇(運道)。
原文:
因為一事物之存在該得有一個原因,
或是出于本性自然或是出于偶然。
解釋:
因為一個事物的存在應該都有一個原因,
或者是由于它自己的本性,或者是由于偶然。
原文:
某些事情原來常是出于某種作用,符合于某些目的,茲乃忽然發生,
此類事物其起因不能不歸之偶然者,便是機遇,
這樣機遇與思想照顧著相同的范圍;
因為那些作用原來應該是憑依思想而發生的。
解釋:
某些事情原本常態地應該是出于某種作用或是符合某些目的,然而忽然發生此事,
這類事物的起因就不能不歸結為偶然,也就是機遇,
這樣的機遇與思想兼顧相同的范圍;
因為那些作用原本應該是基于思想而發生的。
原文:
引致機遇結果的原因是無定的;
所以“機遇”幽隱,非人智所能運算,
這種偶然緣由可算是無原因的原因。
解釋:
導致機遇結果的原因是不確定的;
因此“機遇”神秘,不是人力所能計算到的,
這種偶然的原因可以算是沒有原因的原因。
原文:
其結果為善為惡為吉為兇,就說是好運道或壞運道;
倘所遭遇的后果規模很鉅大,這就說興盛或衰敗。
解釋:
其所產生的結果或為善或為惡,或為好或為壞,人們就將其說成是好運或是背運;
如果遭遇的后果規模巨大,人們就會說是興盛或是衰敗。
以上部分的基本意思是:
目的因存在于由于自然而發生的事件中,或是作為思想的結果中,
當這些事件中一個由于偶然而發生,那就是“僥幸”。
因為一個事物存在,或者是由于它自己的本性或者由于偶然,原因也是這樣,
僥幸是一個偶然的原因在這樣的事件中起作用,
在這樣的事件中我們確定的一個目的通常都是與目的相一致來實現的。
那些產生僥幸的原因可以發生是不確定的,
因為僥幸對于人的目的是隱晦的而且是有偶然的原因,
但在嚴格的意義上,它不是什么事物的原因,
當結果是好的或是壞的時,就是好運或厄運,
而當其后果的規模巨大,則是昌盛或不幸。
原文:
因為偶然事物均不會先于本然事物,
所以偶然原因也不會先于自然原因。
解釋:
因為偶然的事物都不會先于天然的事物,
因此偶然之因也不會先于自然之因。
原文:
如有以“機遇”或“自發”為物質宇宙之原因者則“理性”與“自然”當已先之而為原因。
解釋:
如果“機遇”或是“自發”是物質世界的一個原因的話,
那么,“理性”與“自然”就應該是在它之前的原因。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