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九
重慶市永川區總工會為張某等32名職工
追討勞動報酬提供法律援助案
【承辦單位】重慶市永川區總工會
【關 鍵 詞】群體性勞動爭議 拖欠勞動報酬 仲裁調解
【推選理由】本案涉案公司以勞務派遣規避勞動關系,在全國各大城市均有線下門店,其涉及面廣、關注度高、影響范圍大,加之事發時間臨近年關,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處置難度大。案件充分發揮了工會參與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作用,通過工會牽頭、多部門聯動協作及時高效化解矛盾糾紛,有效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基本案情
2023年12月,重慶市永川區總工會接到張某等32名職工求助,反映某實業有限公司長期拖欠張某等人勞動報酬一事。經了解,該公司為節約成本、降低用工風險,在定向招錄職工后,通過第三方以勞務派遣方式用工,存在管理混亂、勞動關系不清等情況。后因經營不善,該公司線下門店大量關閉,致大批職工失業。截至張某等人向工會申請法律援助時,該公司已拖欠職工兩個月工資,且未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方案。張某等人存在通過非理性方式討要勞動報酬傾向。
處理過程
永川區總工會接到申請后,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互通信息,了解到該公司已人去樓空,公司賬戶也已被凍結,員工工資均無法正常支付。鑒于臨近年關,職工討薪心切,易引發非理性維權事件,為妥善化解該起糾紛,區總工會當即組織召開協調會,會同區人社、信訪、司法行政等部門對案件進行分析研判,認為通過調解方式才能快速推動案件申請司法執行,解決欠薪問題,并商定由區總工會牽頭,各部門配合,迅速介入處置。工會法律援助律師、勞動爭議調解員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方式與當事人反復溝通,分析案件風險,提出解決方案,成功引導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意向。在區總工會主持下,區勞動爭議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部門出席見證下,雙方當事人簽訂了仲裁調解書。案件自立案到達成調解協議僅用時7天,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十萬余元,有效縮短維權時間成本。
典型意義
本案中,工會根據案件特點“因案施策”,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維護了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一是主動作為促化解。工會通過勞動用工指導、爭議調解、法律援助等方式主動參與矛盾糾紛社會治理,前端介入,閉環處置,促進了大量勞動爭議及時就地解決。二是多方聯動聚合力。工會與人社、信訪、司法、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互通情況、共享信息、會商研判、協作配合是妥善處置矛盾糾紛的關鍵措施。發揮好“工會+N”聯動模式,有利于拓展工會信息渠道,把控風險的前端關口,提升處置的專業水平。三是方式靈活顯質效。重慶工會把握調解、仲裁、訴訟特點,一方面堅持調解優先,積極引導職工以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另一方面將職工法律援助作為調解工作的重要補充,根據案件特點靈活選擇處置方式,降低維權時間成本,達到最佳服務效果。
來源:全國總工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