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點善意,會讓你避開人生的大劫難,曾經的一位軍統女特務,就因此重獲新生,當時,她差一點就要執行槍決了。
她是怎樣逃離人生劫難的,后來過得如何?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化琴,她出身在四川軍閥之家,備受寵愛,還曾經留學日本。
從小受到呵護,教育環境又好,她很希望拯救國家于危難,盧溝橋事變后,她毅然回國,投身救國運動。
王化琴還遇到了好朋友康乃爾,在康乃爾的幫助下,她得到了延安抗大的學習機會。
不過,命運的轉折總是讓人出乎意料,后來,她誤入國民黨軍隊,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軍統特務。
本來想著救國救民,卻進入了“反動”的系統,真是令人無奈。
不過,王化琴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拒絕執行破壞抗日組織的任務,甚至在郵件檢查工作中對黨的同志網開一面。
1940年5月,王化琴更是不顧個人安危,成功營救了康乃爾。
當時,軍統正計劃對康進行追捕,而康對此一無所知,眼見昔日好友即將陷入險境,王化琴沒有坐視不理,而是積極想辦法。
王化琴想出了一個計謀——咬破自己的舌頭裝暈,然后找機會從醫院逃脫,及時通知康乃爾躲過軍統的追捕。
這一刻的勇氣和智慧,不得不讓人敬佩。
1950年,王化琴曾經是的軍統人員的身份被揭露,當地判處她死刑,次年7月,她即將被押赴刑場。
正當所有人以為王化琴將要迎接死亡的時候,一封來自省里的急信改變了一切。
西南軍委副書記康乃爾親自發來求情信,信中情真意切,告訴人們這位女子當初是多么地勇敢,是如何堅守自己的原則。
這一刻,昔日的情誼像一縷陽光一樣,照在了王化琴身上。
其實,拯救她的,是曾經的善念,很多人認為,善念沒用,只能被人欺侮、利用,可是,它就是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把。
王化琴順利逃過了這次劫難,幾年后,她帶著兒女和一位農民結婚,過上了幸福溫馨的普通生活。
在艱難時刻,王化琴一邊照顧家庭,一邊下地勞作,她吃過米糠、玉米芯、蘿卜纓,卻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
后來,極“左”盛行,王化琴竟然又被當成了“活靶子”,被各種批判。
這種日子,王化琴咬牙堅持了下來。多年后,她獲得了組織發的糾錯文件,那一刻,她露出了陽光般地笑容:“我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做人啦!”
即便經歷了生命中最艱難的歲月,王化琴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善良,晚年的她,成了文化人,喜歡閱讀各種報紙,了解時事。一生歷經風霜的她,含飴弄孫,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此時,也再也沒有人出來搞事情,扣名頭了。
都說人最幸運的就是“倒吃甘蔗”,年少苦,但年老幸福,才是甜滋滋的人生,王化琴就做到了這一點。
1985年,王化琴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細細品味這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她像一株頑強的野草,在縫隙中生長,在夾縫里綻放。
而王化琴當初勇敢救好友,最終獲得好報的故事告訴我們,善念,永遠是人性最璀璨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