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3日16時30分,楊靖宇高大的身軀被一顆罪惡的子彈射穿,終年35歲。敵人將他的頭顱砍下來沿途示眾,并殘忍地將他胸腹剖開。敵人在胃里發現了一直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大驚失色。
楊靖宇本姓馬,原名馬順清,出生在被譽為中原之腹地的河南省確山縣。因為早些年祖父帶著全家逃荒到了這里,所以并沒有什么家業,只能靠燒窯和耕種為生,土地也是從地主那租來的。童年的清苦讓楊靖宇養成了不怕吃苦的頑強性格。
五歲的時候,楊靖宇的父親過世,母親領著他們相依為命,來到祖母家寄居。
母親是一個豁達開朗的女人,她有著中國婦女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盡管家里一直不富裕,母親也沒怎么上過學,可是勤勞樸實的她卻常給楊靖宇講那些英雄的話本故事。也是這時期,楊靖宇從岳母刺字的故事里,將岳飛的名字用力的記在了心里。
母親節衣縮食的將楊靖宇送到了私塾去學習,她希望兒子將來能夠成為飽學之士,能夠誠實勇敢善良。
楊靖宇在私塾里和小朋友一起過家家,有人扮演審判的老爺,有人飾演匪徒,同樣也有飾演官兵的。當堂上的衙門老爺想要屈打成招時,楊靖宇卻挺身而出,告訴大家,即便現實里衙門就是這樣斷案的,也不能說明這樣是對的。捉賊捉贓,不問青紅皂白就打人,根本不公平。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楊靖宇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格局和成熟心智。
1920年,15歲的楊靖宇考入高等小學進行學習,一天,教育局職員來學校參觀檢查,卻在臨走時誣告一名食堂工人偷東西,工人百口莫辯,無法自證。那職員又叫來一伙兵差對他嚴刑拷打。
楊靖宇不畏強權挺身而出,帶著一群學生嚷嚷著:“太欺負人了!”學生的情緒被楊靖宇帶動起來,由于人多勢眾,食堂工人被解救下來,而那名職員也灰溜溜的離開了學校。
然而,這事并沒有完。職員知道寡不敵眾,所以當時沒有硬來。可事后回去越想越生氣,他就帶著一伙營兵夜里闖入學校實施報復。學生和教職工們都被圈禁到一起,驚慌失措,卻唯獨不見楊靖宇。
再一轉頭,只見楊靖宇不知道何時爬到了房頂上,手里還拿著一盒火柴,他沒有絲毫懼怕,呵斥官兵們:“你們再不走,我就放火燒了這里!”官兵們怕事情鬧大不好收場,全都嚇跑了。
從此,楊靖宇在學生心中更加有了威信,人人都佩服他有膽量。
有些為謀私利的商家大量傾銷日貨,楊靖宇就帶領同學們上街檢查,然后和這群上下勾結的奸商斗智斗勇。
小學畢業后,楊靖宇進入了河南省第一工業學校學習,這里有岳飛當年抗擊金兀術設置的點將臺,遙想當年岳飛的金戈鐵馬,楊靖宇心中的英雄之火也被熊熊點燃。
日俄戰爭之后,遼東半島以及撫順鐵礦等地都相繼落入日本人手里,楊靖宇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開始學習關東方言,并來到煤礦區領導工人運動,為工人從日本礦主手里爭取合理權益。
事后不久,楊靖宇就被敵人抓起來嚴刑拷打,他在辣椒水、老虎凳等殘酷的刑具面前,毫無懼色,幾天幾夜的酷刑將他折磨的不成人形,可就是咬緊牙關不肯泄露一個字,嚴守組織秘密。
九一八事變之后,楊靖宇接到指示,要他到白山黑水的地方,接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師長兼政委。他宣告要為東北三千萬民眾的勝利而戰。
在楊靖宇的帶領下,東北的抗日氛圍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而楊靖宇也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成了日軍的眼中釘。為了拔除這顆“眼中釘”,敵人對楊靖宇實施了一次又一次的圍剿,更是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消滅他。
在與敵人斗爭周旋的過程里,不斷有同志叛變。程斌曾經寫信勸降楊靖宇,只要他投降,可以免去死罪,還能享盡榮華富貴。楊靖宇接到信后青筋暴起,忍不住爆了粗口。冷靜下來后,楊靖宇認為辱罵無濟于事,如果能夠讓曾經的戰友迷途知返,或許更有意義。
他語重心長的回信給程斌,中華大地上無數的兒女死去,日本人對這片土地上造成的傷害不可原諒。如果你是因為母兄在敵人手上而迫不得已,那回頭是岸,我們可以重新接納你,甚至可以派人去解救你。
楊靖宇言外之意就是勸降我不可能。
程斌意識到楊靖宇抗日之決心,也就不再多說。他自己則歡快的接受了敵人的“歸順認可證”。
敵人的圍剿大有不殺楊靖宇不罷休之勢,他走到哪,敵人就打到哪。忍饑挨餓,受冷受凍是常態。可這些都不能擊垮他,真正讓楊靖宇心寒的是張秀峰的叛變。
楊靖宇身邊只有60人的時候,艱苦的作戰條件讓隊伍里不斷出現逃兵和叛徒。而楊靖宇從小養在身邊的張秀峰是他最信任的人,兩個人的關系情同父子。張秀峰幼年喪父喪母,是楊靖宇給了他一個家,教他做人,教他學文化。
楊靖宇怎么也沒想到,最后張秀峰帶著隊里的槍支和9960元錢還有機密文件投靠了日本人。行蹤一次一次暴露,敵人一次次的猛攻,楊靖宇身邊也只剩下15人了。
1940年2月11日,程斌帶兵追上楊靖宇,兩個最熟悉自己的人成為了敵人,想要突圍難上加難。
為了分散敵人,為數不多的人分成兩撥,臨走前,彼此對視一眼,大家都含著眼淚,知道也許就是最后一面。18日,已經挨餓受凍了許多天的楊靖宇剛逃離了追捕,派人去動員老趙買點食品充饑。不料老趙頭是日偽密探,兩位警衛員慘死。
只剩下楊靖宇孤身一人在林海雪原中藏身,五天五夜沒有任何食物供給,敵人怎么也想不到一個人的意志力怎么會如此頑強。他在山上遇到了老鄉,懇求他下山送點食物上來,老鄉下山后叛變,楊靖宇的行蹤徹底暴露。
2月23日,楊靖宇在戰斗了一個多小時后永遠的停留在了35歲。
敵人為了解恨,將楊靖宇的頭顱砍下沿街示眾。一直追捕楊靖宇的岸古隆一郎想不明白,這幾天楊靖宇是靠什么為食的,他就命人給楊靖宇剖腹檢查。
由于長期吃不上飯,他的胃已經萎縮。里面還有沒有消化的草根樹皮以及大團的棉花。這樣的場景讓敵人大驚失色,就連岸古隆一郎都忍不住贊嘆: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幾天后,敵人一反常態的做了一顆木頭人頭安在了楊靖宇的身體上,將他安葬在上等的棺木之中,還請了僧人念經。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參考資料: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編著《楊靖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