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回款是上帝,三個月是偉大,六個月算優秀,八個月算及格,一年是常態,一年半也有一批。
杭州的冬天,一點也不冷,真的。
新年第一篇,要寫點實話,真的。
都2025年,公關公司、廣告公司、營銷策劃公司們,親愛的隊友們,別再用墊款做核心競爭力了!再這么玩下去,乙方丙方丁方,大家一起完蛋。
一個兄弟跟我說,做了這么多年公關公司槍手,沒想到有一天要跟公關公司撕逼,成仇人。
一個姐妹跟我說,做了這么多年媒體,沒想到車圈能把車馬費玩成期貨。
一個甲方的一號位說,真沒想到,我用的公關公司竟然拿著我們的錢,拆東墻補西墻。
一個媒體老師老淚縱橫,他們騙我買車,我買了車,卻不給我投放了。
一個超級大V,因為同時做了極越和哪吒的單子,把一年的利潤虧了進去。
一個月回款是上帝,三個月回款是偉大,六個月回款算優秀,八個月算及格,一年是常態,一年半也有一批。
一個個甲方之外的老師們,統一說,現在最流行的要債模式,就是寫作文,發朋友圈,發小紅書,這比去法院起訴還好用,只要沒倒閉,大家就還要點臉。
一夜之間,合同,在本行業,成了一張廢紙,日期成了無法兌現的虛擬數字。
一夜之間,夾在媒體和企業之間的公關公司,成了眾矢之的,到了年關,各種圍繞著公關公司要錢的花活開整,網上現在流傳一個段子。
第一輪,年前肯定付了;第二輪,農歷二十左右付;第三輪,已經給財務說了;第四輪,財務在安排了;第五輪,我還在找甲方要錢;第六輪,就這兩天的事兒;第七輪,會計請假了;第八輪,明天肯定付錢;第九輪,錢已經到了,會計批了,出納下午統一打;第十輪,不是下午就是明天,放心;結局,你撥打的用戶已關機。
毫無疑問,車圈是層層拖欠款的一個重災區,目前來看,僅限于車圈,在別的行業,這些奇葩現象,還沒有露頭跡象,所以各位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好環境,千萬要引以為戒,不要學車圈的內卷,搞壞行業風氣。
其實,在大部分人的常識里,誰會得罪媒體呢?畢竟得罪了之后,媒體老師會用他們的筆讓你身敗名裂,但是為何大家會突然愿意冒名譽風險,來拖欠應付款呢?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了2025年,我想把這件事情調查清楚,順便研究一下,到底有沒有解決方案。
我覺得要分兩種情況來看,第一種是來自甲方的陋習,第二種是來自乙方的無奈。
什么叫甲方的陋習?有錢也不給你。
在北京和南方之間,有一家車企是出了名的回款慢,一年給你算是快的,一年半給你也是正常,這家車企有沒有錢?反正看財報,是有錢的,但是為什么總是喜歡拖欠錢呢?因為這家車企傳播團隊持續性不穩定,三五個月就換一撥人,新的一撥人為何要給之前人留下的爛攤子擦屁股?于是,一層覆蓋一層,惡臭不止。
圈內有人戲稱,乙方也不會給他們處理這些事,因為都是甲方自己簽的單子,自己就是走個賬,拖著唄,畢竟甲方換人就要換乙方。
車圈,為什么至今很少有企業像互聯網公司一樣自建完整公關團隊?目前來看,似乎只有比亞迪和小米團隊比較完整,對供應商依賴比較低。
答案很簡單,行業的陋習,用某跨界進車圈的公關話來說,傳統車企大部分公關早已喪失了策劃能力,必須要找乙方公司來替自己抗雷。
此話怎么講?用乙方公司,就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無能。
乙方公司干的好,全是甲方的功勞,乙方公司干的不好,這家公司無能,換掉。
一個服務車企的乙方小弟弟私下給我吐槽,某浙江車企公關一號位,每次開會,聽到好的東西,就會說,對對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整個會議下來,什么主意都不出,就是一個匯總高手。
為什么自己不多下決策?因為這些人,習慣的打法還是上個時代電視、報紙、雜志時代的東西,互聯網流量時代怎么玩,完全懵圈,粗暴地認為,找個明星,蹭個流量,就可以整活兒,過去兩年,他們已經認慫了,基本不出手了,把壓力全部轉嫁給乙方。
最重要的是,用乙方公司還能替自己抗媒體的壓力。
傳統車企,你見過幾個甲方出來見人的?都是公關公司出來接客,采訪找乙方,負面找乙方,要錢找乙方,拖欠款現在也可以用乙方擋一擋,誰跟你簽的合同,你找誰,我又沒跟你簽合同。
最最重要的是,用乙方公司,還能方便自己搞錢呀,啥活都自己干了,錢從哪里出?車企老板們,你們真的該深度思考一下了,到底是自建一個傳播團隊性價比高,還是用乙方公司性價比高,此事建議咨詢雷軍和王傳福,他們倆一定早就想明白這件事了,都什么年代了,還玩全案整包?傳播行業,早就模塊化,專業化了。
什么叫來自乙方的無奈?真沒錢給你。
我也是一個干乙方,偶爾還會淪落為丙方,按說,我不該寫文章砸行業的飯碗,但是,同行的確豬隊友太多,不講武德的人在先,我覺得再不發聲呼吁,整個行業,就要被這股壓低價的風氣徹底卷死。
你知道我去競標,也要花一千塊錢做標書的,有時萬惡的甲方還要拍樣片,那就得上萬,好吧?每次虧千兒萬把,算下來也虧很多,所以我現在煩了,一切要競標的業務,一概不去,因為有一群瘋子,為了拿單子,虧錢也賣身,白嫖已經不能滿足這些變態了,倒貼才行。
虧錢拿單子的邏輯,我講過無數次了,就是為了背書,拿更多的單子,這招好用嗎?好用,車圈的確有幾家公關公司,密集性的服務好幾家車企,我覺得車圈也是畸形,在其他領域,比如我熟悉的互聯網、科技領域,你服務阿里,就不可能服務京東和拼多多,你服務華為,就不可能服務小米、OV,這都是常識,但是在車圈就不一樣,喜歡競對扎堆。
信息安全不安全,先放在一邊不說,單從財務角度來看,也不健康啊,這種公關公司最容易出現什么情況?拆東墻補西墻,過去幾年,有多少風光一時的新能源車企,瞬間猝死?造成了多少乙方壞賬?這些壞賬,從哪里出?
一家風頭正勁的新能源車企一號位跟我說,最近也發現了乙方拆東墻補西墻的問題,現在下了死命令,必須做到專款專用,前款不清后款不付,免得公關公司自己經營不善被拖垮了,結果自己錢付了,KOL沒收到錢,又找上門來。
由此,我還得到了另外一個思路清奇的說話,有些甲方就是故意拖著,有些乙方拖著拖著就死了,錢也不用再付了。
我的很多碼字朋友,現在閑在家里的,就是給這些乙方公司做策劃,寫稿子,很多車企公關公司因為低價競爭,已經沒錢雇傭全職的內容策劃高手干活了,只能用眾包模式交差,這些兄弟們,現在是最慘的,2025年還在賺2023年的錢,到了最后,被逼的只能打折要錢。
這不是傳媒行業的血汗工廠是什么?
沒有底線的卷價格戰,甚至貸款去墊款,加上拆東墻補西墻的慣性思維,造成了今天一環扣一環的無奈終局。
在這里,不得不夸獎一下互聯網、科技、快消行業,我目前接觸到的企業,還沒有哪個企業會把賬期拖到三個月以上,也沒見過哪家奇葩企業請媒體開發布會,把車馬費變成發稿的交易費。
有沒有解決方案呢?
甲方可以做的,不要選報價最低的乙方公司。
乙方可以做的,毛利潤低于30%的客戶不要接。
媒體可以做的,不給40%預付款,不干活,尤其是車企和網紅,這兩類高風險客戶。
前段時間,深圳某車企找我詢價,問我能不能接廣告,說是要走微信互選平臺,我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好辦法,能夠避免很多蠅營狗茍,還能快速回款,三方都沒啥壓力,所以,從內容平臺來走賬,互選、星圖、蒲公英這些都挺好。
一位老車圈人跟我說,并不在存在什么車圈陋習,因為十年前的車圈,沒有這種問題,豐田中國的總經理曾經跟電通的人說,一流的企業就要有一流的付款,直到今天,國外車企的付款依舊正常。
除了外企之外,華為、小米、理想給錢也很順利,比亞迪也還不錯,剩下來的,基本都不算健康,一個個幾百億上千億的企業,靠這點公關費用的賬期,能解決生死問題嗎?只會獲得不入流的公關公司服務,和媒體老師們發自內心的質疑,得不償失。
2025年了,兄弟們,想開點吧,規模沒啥意義了,現金流最重要,有利潤的活著,比高風險的規模,靠譜的多。
當大家都不給甲方超過三個月的墊款后,病,自然就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