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土拍數據分析,聊完各地金剛后,從房企角度看看目前福州國企的土儲情況,為了更好評估,簡單計算了一下建筑面積,基本都扣掉網簽部分,實際還是會有一點偏差,存在商業面積等,同時給了個評分:(個人隨意)
難:不好賣,可以躺平那種
跑:沒搞頭或者降價跑量的意思
重點:不代表是好地塊,只代表房企的重視度
城投-榕發
首先就是代表企業榕發,前幾年房企可以說是拿地最兇猛的一家,今年相對低調了一些。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面積合計1081畝,建筑面積147萬方,貢獻261億。
從南二環的北園開始,房企在前幾年一直都是以那純商為主,對比其他幾家還是主打安商、公租,可以說房企的趨勢也說明了當時被給予的厚望。
從操盤項目來看,當初房企的商品房也有過紅盤,破記錄搖號的祥浦苑、熱銷的觀湖郡、悅樂郡等,這些項目最大的賣點就是純商+低于當時周邊的定價。
來到進場大面積開發,房企也已經上市了6個項目,一開始的去化并不理想,今年房企也算是迎來反彈,從轉型來看也是國企里面最明顯的,造公區、開分銷、走特價,銷量逐步回升。
對于房企,還有過半土地未上市,這里面最頭疼的就是三遠的純商,高容積率+大面積。
目前來看,重點項目就是即將上市的南湖舊改-錦珹大觀。
這個地塊爭議不少,位置不錯,容積率較高,同時是這幾年少有的超高層住宅,特別在目前大家有點恐高后,要如何賣,以及要賣多少都備受關注。
就像6群網友說的,錦珹大觀注定是榕發轉型最關鍵的項目,破千套的改善盤,這個壓力也必須讓它給出最高標準。
對于榕發的拿地總結,21-22年的地塊,雖然談不上非常優質,但也沒有到很差的地步,這2年的地塊才是真正的考驗。
城投-建總
接著就是兄弟企業建總,兩家也是前4年參與商品房相對比較明顯的企業。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面積合計621畝,建筑面積75萬方,貢獻137億。
房企也是今年拿地最多的一個,2024年貢獻81億。
對于建總的拿地情況就差異非常大,房企21-23年,拿地并不多,過半還是安商、公租房。
其中商品房代表是江南尚璟、華林雍璟,都是主打偏改善的項目,特別是江南尚璟,在南二環的混戰里面,做到差異化定位,去化也是最搶眼。
本來很舒服的儲備情況,來到24年面對兄弟拿不動后,也就只能大面積下場了。
年初就拿下3幅高宅舊改,基本是第二個三遠,然后有在年尾拿下臺江鳳凰舊改的核心純商。
這里面還有一幅新店舊改的近百畝地塊,才是最可怕的一個,單幅91畝-容積率3.2,快媲榕發的錦珹大觀,奈何區位差異有點大。
從房企的整體情況來看,即將交房的尚璟、雍璟是品牌口碑的關鍵點,這一年拿的地塊,大部分壓力都非常大。
高宅三幅,評級各不同,目前一期主打改善產品,套數也達到850多套。
這個體量在浦上大道這個位置,很明顯定位和榕發南湖一樣,絕對是房企轉型最關鍵的一幅。
綜上,房企前2年的改善定位只是開始,后面才是真正考驗產品力和市場認可度的時候。
左海集團
這幾年除了城投的兩家外,參與度較高的一個就是左海集團。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面積合計959畝,建筑面積88萬方,貢獻181億。
2024年,左海也是拿地最兇猛的另一家,貢獻71億。
對于房企從左海望岳開始,也是一路拿地,雖然沒有一人獨攬一個區域的壯舉,但是新店東區、金山北,都有房企不少項目,可謂難度爆表。
這也是個人感受,最極端的一家,要么是重點地塊,要么就是困難地塊。
從房企上市項目情況來看,只有袖珍盤和安商房做到高去化清盤,剩余地塊表現都一般。
對于前3年的土地,最難的就是鼓山邊的兩個,在東區房價走低后,這里即便做東區外溢,市場也不多了。
當然真正的考驗還是今年,拿下一些還算有看點的地塊,近期最受關注應該是劃片金山小的純商,群友分享是改善定位,有點意思。
目前左海最大的困擾是在市場沒有代表作。
前幾年最受關注的煙山,上市過晚,還沒豎起一個代表盤,就要面臨大量儲地,可以說壓力很大。
綜上,相比于兩家城投子公司,在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落地項目,左海在同樣拿地背景下,卻沒有代表盤,加上這一年最佛系的賣房表現,要如何在明年破局,可以說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家。
古厝集團
古厝集團相對陌生,前身是文投,最具代表的子公司就是新榕,前幾年除了金城灣外就是幾個安商房,從目前項目名來看,也分成新榕、福厝。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面積合計702畝,建筑面積84萬方,貢獻118億。
如果說左海還沒豎起代表作,那對于古厝的情況更是如此,堪稱躺更平的左海。
前幾年少量拿地,都以安商地塊為主,延續當初的老本行角色。
唯一代表作就是三遠的純商,遠山拾里,上市后的表現較差。
對于這樣一家,商品房經驗不多,也沒有代表作的房企,在2024年依舊拿下多幅地塊,不同于前面3家,古厝集團是拿下核心地塊最多的一家。
二環內的純商就達到4幅,體量都不大,配合那個樓面價,可以說簡直是前幾年的保建國。
目前房企最大的壓力是新店東區舊改,拿下三幅,面積不小,容積率不低。
綜上,古厝今年的拿地情況,只能用獎勵來解釋,讓一家并沒有商品房經驗過多的企業大量入場拿地,為了鼓勵它,所以給了它幾個不錯的地塊,但是最終的情況是否會變成浪費好地塊,也值得關注。
新區集團
最后就是新區集團,拿地最少的一家。
從房企拿地情況來看,面積合計453畝,建筑面積50萬方,貢獻62億。
對于房企而言,也就2022年拿地,2024年沒有意外兜底了三江口巨型純商,相比于其他承擔一個區域,新區集團也成了三江口的代表。
房企雖然拿地不多,但是都堪稱災難。
唯一有看點的也就是四大金剛里最晚上市的映南臺。
其他地塊,五四北澗田湖旁邊1.8W樓面價,三江口兩幅樓面價8K左右。
當然房企此前就有代表作,那就是2018年,以樓面價1.2-1.4W,拿下兩幅三江口純商。
目前的情況,5年時間,這個洋房純商,網簽65套,剩余159套,去化率29%。
綜上,對于新區集團,除了因為自身使命奮力兜底三江口地塊外,零星參與的地塊,也談不上優質。
房企總結
聊完5家房企的儲備情況,其實也可以又一個大體感知,前幾年除了榕發純商上市最多,建總在市場有2個改善代表,左海相對佛系,至于福厝堪稱入場新人,至于新區毫無看點。
可以說即便3年多時間過去,福州本土國企其實轉型也并沒有達到一定階段,甚至對于個別企業而言,可能都還未開始。
目前五家房企,合計純商達到55個,3816畝,可售444萬方,貢獻759億,個人感受困難的面積237萬方。
簡單對比,2024年福州的商品房去化,月均650套,不到8000套,前2年好點,13000套左右。
按目前的儲量來看,套均100平,就有4萬套,相當于福州都在賣國企盤,也要3年多。
從剛剛地塊儲備來看,可以發現除了新區外,大部分房企其實都有部分重點核心地塊,基本都是定位改善產品。
至于改善產品,前幾年福州也不少,其中以外來房企為主,本土國企基本是配建房或者剛需盤,不過明年就不一樣了,這里面比如榕發南湖就有千套以上的改善,建總在高宅一期也達到800多套,至于左海福厝,預計也會有不少改善盤供應。
其實對比一個數據,前幾年福州單盤超過125平的套數:(未校準)
最多的也就金茂府、天二,700多套,所以明年已經知道兩家,就給出了福州這幾年單盤套數最多的改善盤。
可想而知,明年的市場壓力會多大。
本土國企要如何逆轉這個市場,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市場認可它們的改善產品,讓這些項目也有自身的品牌效應,會是明年的核心問題。
近期已經出現部分房企降配降價等情況,對于外來房企可以賣完走人。
對于國企而言,天量庫存,降價僅僅是短期內的效果,要解決這些天量庫存,還是需要市場信心。
至于什么是市場信心,用產品保障價格,打消市場一直降價的悲觀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