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競爭下,App廣告變現進入高成本博弈時代。
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逐漸放緩,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正逼近天花板,App行業全面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0-2024年間,中國互聯網整體用戶規模穩定在12.44億,市場趨于飽和。且除頭部平臺外,許多中小平臺用戶規模開始縮減,流量競爭愈發激烈。
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廣告變現”已經成為App商業化的核心戰場。相較于應用內購買(IAP)和付費訂閱,應用內廣告(IAA)因門檻低、比重大而備受開發者青睞,且仍具有增長潛力。AppsFlyer數據顯示,2024年Q2,盡管游戲應用的IAP下降,但IAA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4%,這也驗證了“廣告變現”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廣告變現并非粗放的“刷曝光”,更是用戶洞察、場景創新與精細化運營的全面考驗。1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騰訊廣告發布《移動App廣告變現趨勢洞察》(以下簡稱《報告》),解析廣告變現現狀、行業痛點與用戶行為洞察,助力開發者探索增長新路徑。
開發者與廣告主
流量困局的一體兩面
在存量市場下,移動互聯網的廣告投放呈現出“頭部資源更集中、競爭更激烈”的特點。
“資源集中”是指雖然互聯網廣告市場持續增長,但在巨頭流量虹吸效應下,中小App想要爭奪廣告資源的難度加大。有數據顯示,2024年Q3硬廣投放費用TOP15媒介中,抖音、淘寶兩大平臺瓜分了五成以上的份額。
“競爭激烈”,意味著App開發者們需要進一步探索更能抓住用戶的廣告樣式與內容。從早期的橫幅廣告、插屏廣告、開屏廣告,到后來的激勵廣告、AR廣告等等,App廣告衍生出了許多新樣式。根據《報告》顯示,收益更高且不影響頁面美觀的激勵廣告,相較其他廣告樣式eCPM更為突出,也因此受到持續關注。
對中小App開發者而言,一方面需要面對巨頭競爭帶來的壓力,包括用戶增長和廣告預算爭奪,另一方面則面臨著廣告模式單一、廣告場景單一與廣告效果差等變現效率問題。
而對廣告主來說,他們同樣面臨著馬太效應帶來的影響:超級App的優質流量過分內卷,價格過高,回報下滑,想要開發新的流量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難以保證ROI。
某種程度上來說,開發者和廣告主的痛點,就是當下廣告投放困境的一體兩面。
超六成用戶接受App廣告
“廣告代替付費”被廣泛接受
從需求側來看,用戶對于App廣告的態度則在悄然改變。
根據CBNData調研數據顯示,近八成用戶每天至少瀏覽3小時手機,其中三成更是達到5小時以上。在App類型上,用戶在休閑娛樂類App上投入的時間最多,并對在線視頻App的廣告接受程度相對較高;而在廣告類型上,開屏廣告是最為常見的廣告樣式。
用戶對于廣告的接受程度,其實比我們想象得更高。根據《報告》數據顯示,超九成用戶表示可以接受免費App內的廣告展示。而針對不同的廣告內容,64%的用戶會因廣告有創意、有互動性而更接受其存在,47%的用戶對于可兌換付費權益的激勵廣告、試玩廣告接受度更高,40%會更在意廣告里所傳遞的產品功能或優勢。
這也給到了開發者與廣告主一些啟示:一是尋求與目標受眾更加契合、更易被接受的場景,二是通過更多創新方式,為用戶提供觀看廣告的優質權益。
優質權益既可以是內容創意、信息增量,也可以是實際的付費權益或會員福利。調研發現,超五成用戶曾通過“看廣告獲得會員權益”,其中“看廣告享受1-3天會員”是最受歡迎的激勵形式,尤其在工具類、相機類和教育類App中更具吸引力。
然而,這種激勵廣告的廣泛接受,背后折射出的是App開發者在商業化路徑上的“不可能三角”困局:即App開發者在盈利模式上難以兼顧“付費”、“廣告”和“用戶體驗”三者——如果依賴付費模式,可能會流失偏好免費服務的用戶;如果加入過多廣告,會破壞用戶體驗,導致跳出率上升;而一味優化用戶體驗,則會削弱變現能力。
面對這一困局,從用戶的視角切入,通過洞察他們對廣告的態度與偏好,或許能夠找到平衡“廣告”和“用戶體驗”的機會,從而解決開發者的廣告變現痛點。
突破“不可能三角”
體驗與收益如何共贏
在實踐當中,就有一些App通過各自的方式找到了相對合理的平衡點,在這個所謂的“不可能三角”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可能。
1.打造“免費模式”,充分挖掘非會員用戶的商業潛力。
通過激勵廣告,在不損傷會員利益的基礎上優化用戶體驗的,喜馬拉雅可以稱得上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2024年,在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和騰訊優量匯(下簡稱“優量匯”)合作體驗了新的廣告模式,也即“免費模式”,比如:在激勵廣告場景下,允許非會員用戶通過觀看廣告的方式,限時限次地體驗部分會員權益,增加廣告收入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對于喜馬拉雅來說,站內的訂閱服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免費模式的互動性和獎勵機制,幫助喜馬拉雅在保證訂閱服務的基礎上,激活了更多“付費低潛&高廣告意愿”人群的商業價值。
2.豐富預算來源,吃到微信生態“紅利”。
另一個案例來自空島科技,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游戲發行公司,推出的《黑洞入侵》《我最愛解壓》等游戲,廣告變現收入占總營收的70%以上。
今年4月,空島科技在優量匯的協助下將“黑洞入侵”游戲首次接入微信生態鏈路預算,激勵廣告的eCPM大幅上漲。后續團隊把所有產品都進行了更新,整體廣告eCPM增長率超150%。
對于開發者而言,接入微信OpenSDK意味著能夠承接到包括微信小程序、小游戲、公眾號、企業微信在內的億級預算池。吃到微信生態預算紅利的不只空島科技,據優量匯介紹,某游戲廠商的新品在接入優量匯后,收入提升100%以上,其中微信生態預算占比提升超300%,某內容型產品接入OpenSDK后廣告總收入上漲34%,微信生態預算提升225%。
3.洞察用戶行為,聚焦搜索新場景。
除了廣告模式和預算鏈路的調整,用戶在使用App時不同的使用習慣和場景也暗藏新的增長動能。
以360為例,360的各類產品上,每天有大量的用戶搜索行為,據360介紹,360與優量匯在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等基礎上開展了搜索廣告合作,即根據用戶的搜索關鍵詞進行意圖識別,返回精準對應用戶需求的廣告,從而實現對搜索流量場景的商業化新開發。
變現進階術:
讓開發者的日子“好過億點”
在流量紅利觸頂的當下,App開發者正步入精細化運營的關鍵期。換句話來說,存量時代并非指向增長的停滯,而是需要用更細膩的方式經營用戶關系,這恰恰提供了一次創新商業模式、重塑競爭格局的契機——誰能更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誰就能找到實現增長突破的路徑。
回顧前文總結的各方痛點,我們不難發現,App廣告市場亟需一個“調度方”,統合資源,匹配需求,打破信息差,這個“調度方”就是廣告聯盟平臺。聯盟平臺的出現和普及,就是為了在這樣的變局中,更高效地連接廣告主與開發者,通過創新探索多元變現模式,實現多方共贏。《2024H1全球移動應用廣告變現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應用APP雙端收益占比Top3的廣告聯盟平臺為騰訊優量匯、穿山甲、百青藤。
以騰訊優量匯為代表的廣告聯盟平臺,擁有成熟的廣告商業化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行業新手快起步,老手走更遠。對于開發者與廣告主來說,優量匯不僅是提供鏈接的廣告“在線交易所”,更是專業可靠的合作伙伴,喜馬拉雅、360、空島科技等開發者通過與優量匯共創新模式、新場景、新預算、新形態,實現共贏。優量匯也為各階段開發者提供“新服務”,通過“開發者UP計劃”等服務項目,切實提高開發者的廣告變現收入。
正如騰訊優量匯產品負責人張松濤所說:“騰訊優量匯希望成為開發者的商業成長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借助創新價格策略、產品模式以及場景體驗,廣告或許不是阻礙發展的藩籬,而是激發增長潛力的關鍵抓手。唯有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深耕精細化運營,App開發者才能在存量市場中開辟更廣闊的未來。
關于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 是國內領先的消費產業研究機構與媒體型智庫,致力于洞察消費行業前瞻性趨勢,尋找行業新銳賽道,助力品牌影響力的可持續增長及企業決策效率的提升。CBNData立足多元的跨領域數據庫,圍繞新消費、新圈層、新方法三大研究方向,面向品牌企業輸出 行業研究、商業咨詢、市場調研、數據工具、營銷傳播 等產品及服務,多維助力品牌影響力的搭建、透傳及破圈。
CBNData所屬母公司應帆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增長服務集團,隸屬于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是第一財經旗下數字增長服務與產業創新陣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