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圈又一圈,是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季節轉換。春夏之交在辰月,夏秋之交在未月,秋冬之交在戌月,冬春之交在丑月,于是辰戌丑未四個月,就是五行交替之月,是連接四季的紐帶,也是氣場最不穩定之時。
人在大氣中,隨著氣的變化而變化,氣不穩則人不順,所以辰戌丑未四個月,就是瘟神所在之月,是被人格化之后的不順之氣。瘟神有五位,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仁貴,以及中瘟史文業,位于季節交替之處,掌管著四季的不順之氣。
冬春之交在丑月,開始于小寒節氣,到立春之前結束,期間就是冬水隱藏,木氣顯現的過程。此時月建在丑,太陽到子,子丑相合,化為了寒冷的稀泥之土,是地氣溫度下降的力量。所以丑月最大的特點就是:土氣強旺,木氣顯現,寒水入土,也就是地氣之力寒冷干燥而多風之時。
人在這種氣場之下,首先抵抗寒氣和燥氣,并且護住少陽之木,讓陽氣順利成長。木氣生長,需要陽光,土地和水,也就是溫暖的水和土。抵抗寒氣需要溫度,滋潤燥氣需要水,于是丑月所需要的力量就是溫暖的稀泥之土,其象為熱粥。
粥中有水有溫度,可幫扶少陽之木,滋潤燥金之氣,還能減輕脾胃之負擔,所以丑月就是喝粥的月份,比如臘月初五的“五豆粥”,臘月初八的“臘八粥”,以及臘月二十五的“赤豆粥”等,而臘八粥并不是只喝一天。
對于丑月來說,丑月的丑日,就是丑土之力最強旺的日子。丑土之力越強,則寒氣越強,木氣顯現的力量越強,同時燥氣也越強。土對脾胃,木氣為肝,燥金為肺,于是丑月丑日,就是“肝脾肺”三經之氣強旺之時。
臘月建丑,丑月丑日,也就等于十二月十二日,于是臘月十二日,就是“肝脾肺”三經之氣朝真之日。這種力量被人格化之后,就演變成了三素元君。于是臘月十二,就是太素元君朝真之日。太素元君是三素元君的母親,也就是紫素,黃素和白素三元君之母。
其中紫蘇元君主肝氣,黃素元君主脾土,白素元君主肺金,書云:三素乃“肺肝脾”三經之氣也,肺為白素右元君,脾為黃素中元君,肝為紫素左元君。見太素三元君,則壽與天地相傾。此三經之氣,也就是肝木,脾土和燥金,正是丑月的氣場所在。
所以臘月十二,太素元君朝真,其實是讓人們順應自然氣場的表現,順天者昌,昌則長壽,為賜壽之意,這也是臘月迎福的開始。臘月十二之后,各路神仙逐漸下界,最先下來的是四大天王,掌管著四季的風調雨順等。
一直到臘月二十九,各種福氣迎接完畢,人們在此時“貼倒酉”,也就是用“酉”字將福氣封存起來,帶到明年使用。所以臘月十二,就是臘月迎福的開始,人們在此時貼窗花,貼福字,以迎接五福臨門,俗稱“貼百福”。
五福者,福祿壽喜財,以壽為尊。如果沒有壽,其余的一切都為空。所以臘月十二貼百福,最先迎接的為壽,也就是三素元君賜壽,以修養“肝脾肺”三經之氣。人們在此日,以一頭烤乳豬來祭祀,可見其隆重程度。
臘月十二,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日月相重,等同于丑月丑日,為丑土之力強旺之日。也就是木氣顯現,土氣強旺,寒氣干燥而多風之時,那就要幫扶肝木之氣,修養脾土之力,滋潤燥金之氣,也就是以粥來幫扶三素元君之力。
于是臘月十二貼百福,最重要的是要喝粥,也就是祭拜自身的三素元君,滋養”肝脾肺“三經之氣。所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與自然氣場相互關聯,其內在的意義殊途同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