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入伏
今年三伏天
7月20日入伏
8月18日出伏
共計30天
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慣例
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初伏
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
7月30日-8月8日
末伏
8月9日-8月18日
三伏習俗
三伏天不僅是氣候現象,更承載著民間代代相傳的習俗,體現著人們順應自然的生活智慧: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這是北方流傳甚廣的俗語。頭伏吃餃子,因餃子形如元寶,有 “元寶藏福” 之意,且伏天人們易食欲不振,餃子鮮香可口,能開胃解饞;二伏吃面,多選用涼面、麻醬面,既爽口又能補充碳水化合物;三伏吃烙餅攤雞蛋,則是為了在末伏補充營養,為入秋積蓄能量。
南方 “吃伏羊”
在江蘇徐州、安徽蕭縣等地,有 “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的說法。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湯,看似與 “解暑” 相悖,實則遵循 “以熱制熱” 的中醫理念,認為此時人體陽氣浮于外,吃羊肉可溫陽散寒,排出體內濕氣。
貼三伏貼
這是中醫養生的傳統療法,在初伏、中伏、末伏分別敷貼中藥,通過穴位滲透,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尤其適合調理慢性呼吸道疾病。
三伏飲食
面對 “宜伏不宜動” 的三伏天,飲食調理尤為關鍵,既要解暑降溫,又要兼顧祛濕養生,不同地區還可結合地域特點調整:
清熱解暑為主
高溫環境下人體易出汗,需及時補充水分,可多食用綠豆湯、酸梅湯等飲品,既能解渴又能清熱;新鮮蔬果如西瓜、黃瓜、苦瓜等,富含水分和維生素,能幫助緩解燥熱感,其中苦瓜雖苦,卻有 “消暑圣品” 之稱,適合炒菜或榨汁飲用。
兼顧祛濕健脾
南方濕熱地區需注重祛濕,可適當攝入薏米、紅豆、冬瓜等食材,例如冬瓜排骨湯,既能補充營養,又能利水消腫;北方干燥地區則可搭配山藥、蓮子等健脾食材,平衡體內津液。
忌貪涼傷脾胃
三伏天人們偏愛冷飲、冰品,但過度食用易刺激腸胃,引發腹痛、腹瀉等問題,建議選擇常溫或微涼的食物,飲品可冷藏但不宜冷凍,空調房內也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寒濕入侵。
三伏防寒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腠理開泄,
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三伏天防寒,就看這四招:
1、避免冷風直吹
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
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2、護好兩個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
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于幫助身體緩沖低溫的寒氣。
3、飲食切勿貪涼
要少吃冷飲,多喝常溫水,尤其是小孩、老人。
小孩子陽氣正在成長中,過食冷飲,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易出現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復的扁桃體發炎、發燒、脾胃不和等問題。
三伏天稍微動動就大汗淋漓,因此要定時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才喝。
4、適當出汗
適度運動,可在早晨、傍晚練練太極拳,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排出體外;睡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提高體內的血液循環。
三伏防病
有句話說得好:“四十之前人找病,四十之后病找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免疫力也在逐漸下降,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預防這四種病癥,如有感覺到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
1、中暑
高溫天氣下,長時間在室外活動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中暑癥狀,中老年人腑臟功能衰退,中暑幾率更大。
預防中暑三步驟:
注意防曬,盡量穿長衣長褲,也可打傘、戴帽子;多喝溫水,每天至少1500毫升,大量出汗后,可適當喝點淡鹽水;最好午休,晝長夜短,白天也補充睡眠,精神才會更好。
2、腸胃炎
高溫潮濕的環境,容易讓細菌滋生,如果吃剩飯剩菜、半生不熟的食物、會讓脾胃變得更加虛弱,從而導致痢疾,腹瀉腹脹腹痛等。
夏季雖然很熱但是不能貪涼,盡量不要吃剩飯剩菜。
3、熱中風
在天熱的時候,人體容易脫水,尤其是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需要通過汗液蒸發來調節,這就容易導致血液變得粘稠,流通緩慢,流向大腦的血液變少,供氧不足,導致腦缺血,引發熱中風。
要避免長期待在高溫環境下,應及時補充水分,不要長時間對著一個部位吹空調,保持經絡暢通。
4、皮膚病
伏天的特點是濕度非常大,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汗液排泄不暢,皮膚發黏,容易出現輕度瘙癢感。
真菌繁殖能力增強,以致腳癬、手癬、股癬、汗斑患者病情加重。
應增加皮膚清潔次數,盡量保持干燥和清爽,穿寬松、吸汗的衣物;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飲酒,以免汗液增多。還可以給脖頸、腋窩、肘窩等部位撲痱子粉、爽身粉。
希望這些養生方法和三伏禁忌,能助你安全過夏!
愿你從容迎接三伏盛暑,順應自然,平心靜氣,人不老,病不擾,活得健康且自在!
來源:老年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