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連續被萬科、碧桂園刷屏。
1月14日,碧桂園發布了2023全年和2024中期財報,不發則已,一發則是驚掉我們的下巴。
碧桂園有息債務是2502億元,可使用現金只有區區67億元。
目前還有3059個項目在開發,20萬套房子未完工。
1月16日,經濟觀察網報道,萬科總裁、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被公安機關帶走。
從多個信源獲悉,深圳相關工作專班已經全面介入萬科,萬科公司或將面臨接管改組。
這兩個爆炸性信息,讓沉寂已久的房地產圈炸開了鍋!
悲觀消極情緒籠蓋之下
我們來看看今天還剩的兩家Top級優秀民企:龍湖、濱江。
這兩家房企穿越周期制勝的關鍵是什么?
可講的方面與維度太多了,但我個人的感受是戰略的成功,兩家企業都極其的克制。
先說說龍湖:
今天,我們再看那些爆雷的房企,都是住宅占比太高。
市場銷售不景氣,現金流吃緊,最終倒閉。
回頭看龍湖,當年率先提出向商業地產轉型,在轉型期的前幾年里,龍湖掉出了銷售排行榜Top10.
尊重規律,城市化率不斷上升,市場必然會進入存量時代;敬畏市場,新增人口不斷減少,住宅的人群會不斷減少。
今天再看龍湖的經營數據,商業運營貢獻著大量現金流與利潤。
同時,龍湖也相當重視供應鏈。
率先提出“同路人”的口號,把供應商當作合作伙伴。
在這一點上,我在多篇文章/演講中曾多次提到龍湖的“同路人”理念。
這一種超前理念,搭建起了供需相對穩固的合作關系。
除此之外,龍湖的產品品質、物業服務在行業里還是很有口碑,很多消費者以成為“龍民”為榮。
可以說,龍湖在很早就注重用戶資產,形成了企業IP標簽屬性。比如產品方面,龍湖的“五重景觀”就被行業所學習,形成了一個強IP。
再說說濱江:
深耕一座城,已經與杭州深度綁定,提供高品質的住宅,具備極強的標簽屬性。
濱江也極度克制,它跟河南建業有所不同。
河南建業雖然也深耕一個省份,但河南建業可多元化產業太多了。
戰線有些長,在大環境下行情況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會影響到整體大局。
濱江2024年用219億拿地,其中僅杭州就占了214億。
濱江在產品模塊方面的標準化、顆粒度極其細致,產品極具有競爭力,這也來自于濱江對于供應鏈的深度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