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不由得想起那些回家過年的情景。年輕時,每次從城里趕回老家,總能看到父母熱切的眼神;后來,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家過年,一家人其樂融融;如今,父母都不在了,只能在自己家里過年。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常年在外做官,有時只能在臨近年關的時候,才能回家與妻兒團聚,面對孩子的問詢,竟然無言以對,于是,寫下了一首《歸家》,以此抒發自己心中的感慨。
年輕時候的杜牧,也曾有一個英雄夢,出身于世宦之家,讓其充滿了自豪感,再加上自身無與倫比的才華,他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可以挽大唐于狂瀾的救世英雄。
但現實卻是殘酷無情的,彼時的大唐王朝早已風雨飄搖、大廈將傾,政治腐敗黑暗,他只能是在宦海里沉浮,人到中年,卻只留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感嘆。
面對人生的困惑和憂慮,杜牧也學會了自我排解,懂得了進退,在取舍之間,深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要義。在此心境下,他才會生出無限感慨,寫下這首《歸 家》。詩作原文如下: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這首詩的大意是:
終于回到家鄉,一進家門,小兒牽著衣服問我,為什么回來那么遲呢?
捫心自問,我和誰在爭奪歲月,最終卻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發?
杜牧這首《歸家》是一首歸家抒懷五言絕句。
整首詩開篇先寫稚子的發問,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發出靈魂拷問:“歸來何太遲”,一個“牽”字道出了小孩子的可愛與對父親的依戀,表達了小孩子對于父親的想念與埋怨。
然后,沒有直接回答小兒的發問,而是用另一個自問,回答了孩子的提問,自己究竟因為什么而不能歸家看一看兒子呢?為名、為利、為祿?而最后的一句“贏得鬢邊絲”,實際上是一種自嘲,刻畫了自己迫于生計,無可奈何,負于親情的深深愧疚。
全詩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句式新穎,構思巧妙;畫面活潑,活靈活現;蘊含豐富,情感深沉;蘊藉深邃,耐人尋味。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成功地描繪了小兒牽著父親的衣襟撒嬌埋怨的形象,道出了稚子盼父歸來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迫于生計,歸家不得,不得不四處奔波的無奈,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無限愧疚與濃濃深情,堪稱是親情詩中的絕妙佳作。
有關這首詩的作者存在一些爭議,說法不一,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唐朝詩人杜牧,另一種說是唐朝詩人趙嘏,但不管作者是誰,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卻讓人深深共鳴。
人總是不斷地為了夢想而打拼,然而,經歷過無數次生活的磨難,卻又在歲月的沉淀中幡然醒悟: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諦。回歸家庭,兒孫繞膝,就是一種簡單而真實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