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他是最像魯迅的人,一根筆桿子支撐起一個“堅硬”的靈魂,里頭是和魯迅一樣的堅決革命的心。他就是魏巍,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紅色作家之一。彌留之際心中所念還是中國,他留給后代的八字遺言至今仍振聾發聵。
《誰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在戰火中出生、成長,他少年時的生活總蒙著一層底層人民的苦難。因此,他想做發聲、抗爭的那個人。于是,魏巍在17歲那年參加了八路軍,并在次年成為共產黨的一員。
魏巍之后的十幾年里一直在戰斗部隊任職,雖然擔任的是文化宣傳工作,但硝煙的味道也留在了他的紙筆上。
1950年,魏巍調任原總政治部,開始了自己的專業作家生涯。因為有作戰部隊服役的經歷,魏巍對表現一線戰士的生活很有興趣。
于是朝鮮戰爭爆發,魏巍沒有任何猶豫就申請隨作戰部隊一起趕赴前線。和戰士們一起戰斗的日日夜夜在之后化成了魏巍泉涌的文思,《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他筆下誕生。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文章寫得有多好呢?就連毛主席看了都感到了震撼,在中央傳閱了這篇文章。魏巍的名氣一下子傳開了,這篇文章也成了語文教材中的一篇。之后的幾十年里,魏巍也一直在堅持創作,他筆下的主人公永遠都是普通戰士與普通大眾,他用樸實的文字為勞動大眾發聲。
精神的延續
就如毛主席所說,魏巍有著和魯迅相似的追求與理想,所以他的眼睛里看得見普通大眾,筆下寫的是對現實的反思和理想的吶喊。從《東方》《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等長篇作品到后來對山西黑磚窯事件、退伍兵崔英杰、農民工被欠薪等事件的報道,魏巍絕對稱得上是人民的作家。
2008年8月9日,已經纏綿病榻一年多的魏巍只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了。他強打起精神,把床邊的小孫子喚到床頭。
頭還是有些暈,魏巍便示意小孫子把自己抱著晃晃腦袋。清醒了些,魏巍交代了自己最后的囑咐——“繼續革命,永不投降!記住沒有?”怕小孫子沒聽清,魏巍還叫他重復了三次。這些魏巍才放心地合上了眼,又陷入了昏迷之中。8月24日,魏巍徹底告別了人世,去往馬克思的懷抱。
魏巍的后代沒有忘記魏巍的教誨,一直在革命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兒女們將魏巍的書信、手稿整理起來,或原件,或副本,無償捐贈給了許多博物館。他們也出現在各種紅色紀念活動中,或講述魏巍的故事,或朗讀魏巍的文章,立志要讓紅色精神代代延續。
魏巍將自己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和愛國情懷都注入了筆尖,用樸實的話語訴說對人民、國家最深沉的愛。他說給孫子的八個字簡短而有力量,如今聽來仍覺鏗鏘。
參考文獻:
[1]黃巖,孫禹,趙雷. “永遠不要忘記他們”[N]. 中國國防報,2022-08-16(002). DOI:10.28072/n.cnki.ncgfb.2022.001495.
[2]班永吉.仰望一顆不落的星辰[J].世紀風采,2024(09):14-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