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的盡頭是春天,而春雪則是花開的序曲。春雪在古典詩詞中,常被用來描繪早春時分的獨特景象,既反映了季節更替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詩人們豐富的情感世界。
古典詩詞中有很多寫春雪的名篇佳作,光是以《春雪》為題的同題詩就不在少數,最著名的當屬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南宋詩人陳著也有一首《春雪》同題詩,獨出心裁,寫出了自己的特色。陳著,字子微,號本堂,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末期詩人,因不屑巴結奸臣賈似道,仕途不順,享年八十四歲。
陳著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政績卓然,因“獨持風裁,威令肅然”、“清正廉明,文義冠世”,而深得地方民眾擁戴,任職期滿離任時,獲得縣民跪泣送行,由此可見一斑。
陳著曾在很多州縣擔任長官,直到晚年南宋滅亡元朝建立后才隱居山林,期間,他經常忙里偷閑地寫詩抒發內心情感。那年春天,恰好下了一場春雪,他便即興寫下一首《春雪》。詩作原文如下:
夜來風雪借冬威,
不是東君喜弄奇。
也怕春濃花易過,
故將寒力頓花期。
這首詩的大意是:
到了晚上,借著冬天的威力,刮起了寒風,下了一場春雪。
春雪比較少見,這不是司春之神東君喜歡賣弄神奇。
原來,東君也怕春意太濃,花期早早地很容易就過去了。
故而,東君才故意請來寒冷的風雪,以使得花期延遲,讓人們可以慢慢地欣賞。
陳著這首《春雪》是一首吟詠春雪的七言絕句。
整首詩開篇先寫春雪到來的情景,正當人們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春天回歸時,夜里卻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雪,仿佛是借助寒冬的余威,向世人宣示自己的統治力。
接著,筆鋒一轉,發出議論,不僅沒有進行責怪,反而為司春之神東君的行為進行辯解,說這不是東君故意賣弄神奇。
最后,對自己的論點做出解釋,之所以下了一場春雪,是因為東君用心良苦,它不愿百花都扎堆開放,然后,又同時凋零,而是希望桃花、梨花等都次第盛開,春長在,花長開。
全詩語言質樸,毫無雕飾;夾敘夾議,條理清晰;由淺入深,別有深意;立意深刻,飽含哲理;蘊藉深邃,耐人咀嚼。
突出特點是重在說理,由一場春雪說起,名義上是歌詠春雪,卻不去具體描繪春雪的形態和獨特風韻,而是獨出心裁地引申出一個樸素的自然哲理,那就是大自然不可太過“春濃”,否則,花期就會輕易過去。
詩中最后兩句:“也怕春濃花易過,故將寒力頓花期”,是全詩的詩眼,點出這首詩的主題,不要刻意追求“春濃”,同樣的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應該要淡然處置,才不至于來得快、去得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