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濟南軍區工程兵主任馮志湘
馮志湘,原名馮如意。1915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出生于山東省聊城縣內西花園一戶貧苦市民家庭。自幼隨母親在外祖母家生活。早年因生活所迫,曾在軍閥張宗昌部、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1929年所在部隊改編為國民黨二十六路軍二十五師,馮志湘給營長當護兵。不久隨部隊調江西駐防。
1931年11月14日,馮志湘隨部參加江西寧都暴動,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改編入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仍當營長的警衛員。1932年3月,隨同營長調入紅軍學校,加入共青團,升任副班長、班長,轉入中國共產黨。后又入特科團工兵營學習。1933年2月,馮志湘任特科團工兵營排長兼教員、師工兵連連長、第五軍團特務營營長兼工兵連連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長征途中,帶領工兵連擔負了赤水河架橋等任務。到達陜北后,任紅十五軍團特務營營長。隨部參加了紅軍東征、西征和陜南反頑斗爭。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馮志湘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作戰股參謀,第六八八團二營營長。參加了晉西北、晉東南抗日斗爭,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張店、町店戰斗。期間,馮志湘指揮第二營參加町店戰斗,擔任正面伏擊任務。此戰,第三四四旅共殲滅日軍500余人,俘虜4人,繳獲重機槍8挺、輕機槍30挺、步槍900余支、擲彈筒100余具、八二炮15門、六0炮18門,戰馬130余匹,焚毀汽車20余輛,并繳獲其他軍用物資一大批。戰斗直接遲滯了日軍向侯馬方向的增援行動,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衛立煌部的侯馬之戰。激戰中,馮志湘負傷。傷愈后,任八路軍第二縱隊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參謀長,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1938年6月,馮志湘榮獲八路軍總參謀部授予的“堅決勇敢指揮員”稱號。同年11月聊城失守后,隨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挺進魯西北抗日,參加了消滅敵頑軍王來賢部和香城固、高唐等戰斗。
1940年6月,馮志湘隨部南下豫皖蘇邊區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合,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四旅八團副團長。11月任團長。參加了開辟和堅持淮上抗日根據地斗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馮志湘任新四軍第四師十旅二十八團團長。同年10月,任第三師十旅(由第四師調歸)兼淮海軍區副參謀長。1942年3月,馮志湘入華中局黨校學習并任第三隊隊長。同年12月,任第十旅兼淮海軍分區四支隊副支隊長。1943年7月,任第十旅兼淮海軍分區第二支隊支隊長。馮志湘率部參加了鞏固發展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斗爭,率部參加林宮渡戰斗。1945年4月,馮志湘任第三師獨立旅副旅長。與旅長覃健奉命率部參加鞏固發展皖江根據地,支援第七師作戰,率部參加襄安戰斗。
1945年10月,獨立旅從皖江返回江蘇泗陽里仁集歸建第三師,進軍東北。11月到達東北后,馮志湘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獨立旅副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六師副師長,西滿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嫩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東北剿匪、三下江南、保衛四平等戰役戰斗。1948年,馮志湘任東北軍區吉林工兵學校校長。
新中國成立后,馮志湘任中南軍區工兵司令部副司令員,軍委高級工兵學校校長,濟南軍區工程兵副主任兼參謀長、副主任、主任,濟南軍區司令部顧問。
1955年,馮志湘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80年,馮志湘離職休養。
1996年6月4日,馮志湘在濟南逝世,享年82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