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有的孩子遇到學習難題時迎難而上,努力克服。
有的孩子則垂頭喪氣,無比沮喪,認為自己遇到了攔路虎。
一年級的二寶就是后者,寫字寫不好、題目看一遍理解不了、讀英語得不到perfect的表揚,都會情緒激烈,好像天塌了一樣。
哭鬧、撂挑子不干、摔掉鉛筆、在本子上亂涂亂畫、或者撕掉揉成團......
想過很多辦法,勸阻、擁抱、用曾經的成功案例鼓勵、打敗情緒小怪獸、獎勵進步等等,有作用,但每種方法都不是一勞永逸,常常是按下葫蘆起來瓢,問題層出不窮。
寒假的一天,二寶讀英語時,在單詞部分就出現了卡殼情況,單詞太長了沒有很快讀完美,就開始發脾氣,甚至拿起pad做出要摔的動作。
我問他:你摔pad是不想讀英語了嗎?
他哭著說:不是,我要讀。
發泄完后,擦干眼淚又繼續讀起來,一遍遍嘗試終于讀好,才破涕為笑,后面順利完成任務。
有情緒正常,但總是這樣激烈地發泄情緒不正常。
為什么總是像打敗仗的士兵呢?這樣發脾氣不是浪費時間影響心情嗎?能不能平心靜氣地接受困難,帶著良好的情緒努力學習呢?
想起大火的DeepSeek,據說無所不能,那就試著問問吧!
我問DeepSeek:
孩子在讀英語時,遇到不會的單詞非常生氣,發脾氣甚至摔pad,但發泄后又繼續努力讀起來,直到讀完美為止,該怎么讓孩子平心靜氣地接受困難,帶著良好情緒讀英語呢?
DeepSeek深度思考16秒,給出了詳細的回答,我認為有很多可取之處,針對孩子的情況選擇使用。經過20天的實踐,孩子再遇學習難題,一改往日的崩潰發脾氣,而能迅速調整情緒,自信滿滿地迎接挑戰,DeepSeek的情緒療愈真的很有用。
首先,DeepSeek安撫了家長的情緒
DeepSeek說:
孩子遇到不會的單詞時生氣、發脾氣,可能是因為挫敗感。學習新東西,尤其是語言,本身就有挑戰性。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立即掌握時,可能會感到自己不夠好,或者擔心讓家長失望,從而產生負面情緒。而摔東西可能是一種發泄方式,釋放當時的壓力。
然后,發泄之后孩子又能繼續努力,直到完成,這說明孩子其實有很強的內在動力和毅力。這一點值得肯定,家長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并給予鼓勵。問題在于如何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控制情緒,而不是通過發脾氣的方式。
看了這個分析,我認識到,孩子發脾氣不是故意為之,不是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有強烈的挫敗感,有擔心讓家長失望的成分,有得不到獎賞的落寞,還有不知道該如何積極解決情緒問題。
從他堅持讀完這點上來看,孩子有責任感、有上進心、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應該要對孩子充滿信心,不要覺得孩子害怕困難、不思進取。
我們對孩子行為的感受要重要過孩子行為本身,了解核心原因、看到孩子向上的一面,就能調整好心態,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我們的態度也會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讓他的不良情緒得到一些緩解。
其次,DeepSeek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DeepSeek介紹了4個步驟和一個關鍵點,針對實際情況來說,其中兩步和一個關鍵點都是值得借鑒的。
一個關鍵點:家長調整心態
- 態度溫和——孩子摔pad時,跟孩子說:pad需要休息5分鐘,你和它一起休息,還是繼續讀?
- 及時鼓勵——當孩子克服困難時,具體表揚孩子,說:這么長的單詞,你認真聽了兩遍,讀了兩遍就讀完美了,你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孩子會意識到多聽就可以攻克難關。
- 引入復盤——每周分享各自遇到的困難,示范平心靜氣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個步驟之一:接納情緒
1、共情回應:當孩子生氣時,平視他說:“這個單詞確實有點難,你很想讀好它對吧?媽媽在上學時也遇到這種情況,也會著急。”
2、教情緒命名: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現在很生氣,想發火,這是‘挫敗感’,不是‘我不行’。”
3、解壓玩具:每次學習時,在書桌旁放捏捏樂,約定“生氣時捏三下再繼續”。孩子很喜歡這個方式,他挑選了最喜歡的一個小貓咪捏捏樂,遇到讀不好時就會捏一捏,然后就能很平靜地繼續讀,不像以前一樣又踢又打、又摔又鬧。
三個步驟之二:植入成長型思維
1、強調積極調整情緒的價值:孩子用正確方法調整情緒后,表揚孩子:剛才你遇到困難沒有發脾氣,深呼吸三次繼續學習的樣子真帥。
2、意識到犯錯不可怕:對于難度大的部分,我們也參與一起學習,故意出錯,但平靜地接受,說:我一定要戰勝它,我下次肯定讀的更好。孩子發現原來大人也會犯錯,這很正常,多讀幾遍,熟能生巧。
3、看到進步:當孩子認為自己讀不好時,可以翻到以前的讀本,讓孩子再讀一次,就會發現當初覺得很難的部分,現在讀起來輕松無比。跟孩子解釋:看,你讀這些的時候也覺得很難,要讀好幾遍才完美,現在一次就讀得又快又好。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新知識總要經歷一個過程,戰無不勝。
最后,在DeepSeek的啟發下,教會孩子更多積極處理情緒的小技巧
看了DeepSeek的分析和方法,想到積極處理情緒的重要性。
孩子在人生路上還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挫折和困難,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可能沒有家長在場輔助,可能沒有捏捏樂,只能靠他自己闖過難關,只有學會更多積極處理情緒的技巧,才能應付不同的情況。
我教會孩子的是深呼吸、運動、聽音樂、可視化冥想(想積極的事情)。
孩子嘗試了深呼吸和運動,感覺不錯,真的能放松下來。
以后繼續補充,讓孩子遇到情緒時能靈活使用。
孩子遇到困難有情緒很正常,情緒不可能消滅,只能策略應對。而且,孩子學會處理情緒的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需要耐心引導、長久等待。
我沒有使用的方法,或許對你有用
我沒有使用的方法,或許對你有用
我是@凝媽悟語
家有兩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讀12年后重新出發
分享學科學習、閱讀、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