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進入中國,小鵬正面回應:技術競爭進入新階段
近日,特斯拉開始向中國用戶推送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社交平臺公開回應,稱“歡迎技術交流”。
據公開信息,特斯拉此次推送的FSD屬于L2級輔助駕駛系統,用戶需額外支付6.4萬元開通。不過,由于中美道路法規差異,中國版FSD功能與美國版本存在明顯區別。
何小鵬透露,小鵬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對其自主研發的圖靈AI智駕系統進行技術對標測試,重點對比功能完整性、場景覆蓋率、系統響應速度等核心指標。目前小鵬的智駕方案采用端到端技術架構,不依賴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已實現在售車型的全系標配,且支持免費OTA升級。
從公開測試數據看,特斯拉FSD在中國面臨兩大挑戰:
1. 數據合規性限制:受國內法規約束,特斯拉無法直接使用中國道路數據優化算法。根據2022年《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規定》,境內產生的智能駕駛數據需存儲在本地服務器,且出境需審批。
2. 道路場景適配難題:國內特有的混合交通場景(如電動車密集、公交車道規則復雜)對算法提出更高要求。第三方測試顯示,FSD在應對中國式過馬路、非機動車穿插等場景時,平均每百公里需人工接管3.2次,而小鵬XNGP系統相同場景下接管次數為1.8次。
相比之下,本土企業展現出更強的場景適應性。
以小鵬為例,其智駕系統已覆蓋全國97%的高速公路和62%的城市道路,支持無保護左轉、施工路段避讓等復雜操作。華為ADS 2.0、比亞迪天神之眼等系統也相繼實現城區領航功能,部分車型價格下探至15萬元區間。
成本控制成關鍵戰場
當前智能駕駛行業呈現兩種技術路線:
1、純視覺方案(特斯拉為代表):硬件成本約1.2萬元,依賴算法優化
2、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小鵬/華為為代表):硬件成本2.5-4萬元,包含激光雷達、高精定位模塊
成本差異直接影響市場策略。特斯拉FSD在中國定價6.4萬元,相當于車價的10%-15%;小鵬則將智駕系統打包進車價,用戶無需額外付費。
從市場反饋看,2023年國內搭載高階智駕功能的車型中,用戶實際開通率約為38%,價格仍是影響普及的關鍵因素。
何小鵬在回應中提到,小鵬計劃2025年啟動海外智駕測試,2026年隨政策開放進入國際市場。這被視作中國智駕技術反向輸出的信號。目前已知的測試區域包括歐洲(德國/挪威)和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地區對L3級自動駕駛持開放態度。
不過,出海面臨新挑戰:歐洲法規要求自動駕駛系統必須通過UN-R157認證,涉及超200項測試項目;北美市場則存在專利壁壘,特斯拉已在美國注冊超過500項自動駕駛相關專利。
消費者視角:功能實用比參數更重要
根據某汽車論壇的萬人調研(2024年5月數據),中國車主對智能駕駛的三大核心訴求為:
1. 擁堵跟車穩定性(87%用戶關注)
2. 自動泊車成功率(79%)
3. 突發障礙物識別速度(73%)
在實際使用中,特斯拉FSD的自動變道成功率(89%)略高于小鵬XNGP(85%),但在狹窄車位泊車場景,搭載雙激光雷達的小鵬G9成功率達到92%,而純視覺方案的特斯拉Model Y為76%。
寫在最后:競爭才剛剛開始。
智能駕駛的比拼已從技術參數轉向真實體驗。特斯拉入華帶來的鯰魚效應,正在加速行業技術迭代——本土企業需要證明自己更懂中國道路,而外資品牌則要突破數據合規和成本控制的雙重關卡。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場較量最終會帶來更成熟的技術和更合理的價格。至于誰能笑到最后,恐怕還得看誰的系統能少讓司機“心驚肉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