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現在市面上主流HIFI品牌的入耳產品,這種傳統的“棍狀”產品是真的越來越少了,上一次能夠像逆轉未來SIGMA這樣達到一定熱度的同類產品可能還是四年前的TANCHJIM Darling、以及JVC家的幾款木振膜,而像竹林鳥的霜華、水月雨的夸克這種看著則有些過于像玩具、而且畢竟是低端價位,對于追求一定的HIFI性、又想要有比較上檔次的外觀的用戶來說,幾百元檔直插式的入耳新品這兩年一直非常罕見,所以當逆轉未來的Sigma上市的時候我也對它充滿了好奇,而且理論上只要聲音不翻什么車,就是一個足夠吸引人的產品。
Sigma的價格在399,但感覺還是給到了不止399元的做工水準,它表面的外殼鏡面處理工藝很接近自家D大調的質感,鋁合金+樹脂的結合,整個腔體既輕、又不失非常漂亮的金屬光澤度。從Sigma的內部解剖圖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材料都是以同軸的方式排列、包括動圈和動鐵的部分,動圈在接近后腔的部分、動鐵更接近出音嘴,整個空間內部填的很滿、利用率高,而且動圈的泄氣孔在腔體中間的頂部,不會明顯漏音、也不會像一些把泄氣孔放在內側的耳塞那樣聲音受到佩戴深度的影響。不過需要提醒的是,Sigma的這種出音嘴完全是直的,沒有做偏轉導管的處理,所以在佩戴上我建議使用略小一號的套子、然后插的稍深一點,讓出音嘴盡可能靠近耳道口,否則可能對聲音效果會打比較大的折扣。
就像之前的兩款老品一樣,Sigma依然是標配了帶有獨立DAC的一根3.5單端小尾巴,而且耳塞本身是非常易驅動的設計,所以對于不想在前端設備上額外花錢的用戶來說,這個配件頗有殺傷力,直接把推塞子的問題給解決了。而這次除了解碼線,Sigma還額外附贈了一個30歐的阻抗頭,它的好處是可以去接駁一些信噪比過低、或者功率過大的設備來減弱底噪的產生、并且獲得更好的控制力。即便你是用常見的便攜設備區驅動Sigma,這個阻抗棒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個“調味品”來使用。以墨菊GT2為例,加上阻抗棒后的Sigma會收束結像的形體感、變的更為清晰凝聚,低頻的鼓點中心感更明確、殘響也會減弱一些,音色會感覺更干凈、更板正,以此類推,如果你的播放設備本身偏暖糊,那這個阻抗棒也許可以在聽感層面給你帶來正面的效果。
硬件配置方面,Sigma采用了一顆6mm的LCP球頂復合振膜與一個60040定制動鐵單元,官方詳情里也明確說明了是比較典型的動圈主低頻、動鐵主中高頻的方案,但從聽感上來說,Sigma的中高頻部分并沒有什么明顯的“鐵味”,依然像是一個正常動圈的音色、只是可能比大部分的低端單動圈在密度和凝聚力上更好一些。這個倒也不難理解,圈鐵耳塞的分頻,并不能夠在某個頻段對動圈做一刀切,濾波的頻段、以及濾波后的衰減曲線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濾波的起始頻段偏高、那也許會保留更多的“圈味”,只需要保證相位時間響應的計算,兩個單元的音色可以起到很好的融合,我猜測Sigma的動圈濾波頻段不會過早、衰減也是偏平緩的那種,所以如果你比較喜歡動圈的那種音色與混響表達,那Sigma還是大體上處在一個動圈音色的范疇里。
音色風格和大致的能量分布層面,它不會像D大小調一樣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兩端延展層面的傾向性,是非常平衡的那種走向,低頻也好、高頻也好,在能量感層面都有一種介于D大小調之間的意味,但是高頻方面的那種清透、光澤度可能會更向D大調靠攏一些,聲音乍一聽還是非常明亮干凈的走向,而且結像形體較為精致、包括低頻的部分,低頻甚至帶也一些監聽味,極低頻給的不多、但也不殘廢,在深度、彈性、速度、氛圍這幾個維度中沒有太明顯可以捕捉的單一關鍵詞,做的較為折中,既可以說是比較萬金油的低頻,也可以說低頻調音相對保守。不過人聲的部分倒是肯定踩在大眾消費者和發燒友們都能接受的一個程度上,距離略近但沒有血盆大口,口型清晰、細節豐富,音色在醇厚與清秀之間更偏后者一些,聽亞洲系的女聲會更有優勢,對于抒情類的曲目和偏節奏感的曲目都能勝任,而且優秀的中高頻信息量帶來了很好的氣息細節、和器樂的泛音延展度。
如果考慮到用比較高階的播放器去推,Sigma的潛力主要在低頻動態和縱深方面,如果是用原配的解碼線去聽的話,聲場雖寬但會略扁平一點,而且整體的音色較為平和,實際上它的動態爆發力必然是有潛力可挖的,只是畢竟300多塊的東西,這里我不能指望用旗艦級播放器驅動的聲音效果來作為它的必然結論,但如果啥也不配,光買來用原裝線聽聽流行女聲、小編制、狹義日系ACG,都算是Sigma的舒適區。要說最大的聲音缺陷的話,我會覺得Sigma的低頻密度有些不夠,尤其是會覺得低頻部分的密度在整個的聲音表現里稍微有些失衡,沒有中高頻那么扎實、凝練,可以嘗試更換那種管徑更深的套子來解決,但如果你對下盤的聲音能量、厚密度表現要求很高,可能更便宜點的D小調反而要來的更舒服。
低端價位卷如瘋批的市場里,可能各家主流品牌的聲音水準拉不開什么質的差距,也很少也能夠快速突破一定熱度、被大家所熟知的新品牌,逆轉未來算是一個非常好的逆襲的路子,銷量雖然我并不清楚,但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已經獲得了很高的品牌聲量,而且在做工水準、配件的豪華程度、以及Sigma這次的直插式設計上,就已經在賣點上頗有吸引力,而這次較為求穩的調音也讓它可以在HIFI市場與消費級領域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末尾插播一根逆轉未來自家的升級線:String“弦”。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可能都會把這根線當作低價位升級線推薦的首選,因為它如果作為逆轉未來家耳機產品的“附屬品”實在是太埋沒它了,光是這精湛的不銹鋼拉絲工藝接插件和可換插頭就已經值回票價。Litz結構的單晶銅鍍銀混編結構,但聽起來在中低頻的質感很符合一根傳統銅線的那種厚度和彈性,高頻的部分明亮但不拔亮,不論人聲還是器樂都可以獲得一個很健康的“底色”。這根線默認是帶耳掛的,所以配Sigma倒不一定合適,得強行繞耳佩戴,但我嘗試接了一下D大調,可以大幅度提升低頻的質感、全頻段的密度也要變高了很多,但綿密之余又有非常好的平順感,橫向也有很明顯的拓寬。當然了,最可貴的還是拿弦去接一些中高端的耳塞,很多時候也依然能夠聽到正面的改善,作為一個399元的線材來說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也非常推薦D大小調用戶去選購。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