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德科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超大的能量場。杰出的人物,偉大的城市,卓越的器物,都在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劉家琨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
前天〔2025/3/4〕,2025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公布了:劉家琨先生成為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第二位建筑師。
中國第一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是王澍,那是2012年的事情了。當時,建筑界大概有兩種感慨:一是中國人終于得這個獎了;二是得獎的,怎么是王澍呢?不能啊,該是劉家琨得獎才對啊。
現在,劉家琨得了。于是,又有一些人說,不能啊,該是誰誰誰或誰誰誰得獎才對啊。
這些反應,都挺有趣的。反過來想,如果是一個外國人得獎,會有像「該誰」或「不該誰」的指指點點嗎?很少會有。原因很簡單,我們往往會美化遠方的人物,輕視附近的天才。對于得獎的劉家琨或王澍,很多建筑師的內心潛意識大概是這樣的:我們都是同一個「村子」里出來,你現在是發達了,但你的能耐我還不知道啊,沒比我強多少啊,甚至還不如我呢……
我們無意討論劉家琨與王澍的水平孰高孰低,也無意探問比他們二位水平更高的中國建筑師還有哪些人,其實我們想說的是:別把普利茲克建筑獎看得太重,當今中國至少有50位建筑師有資格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只不過得獎需要的是一些機緣巧合而已。
憑什么
你憑什么敢這么說?有依據嗎?
第一,中國擁有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傳統。
2012年的普利茲克獎頒獎詞,是這么說王澍的:「他的建筑不僅是物理結構,更是訴說中國歷史與山水精神的敘事。」
第二,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城市化進程。
當年王澍在普利茲克頒獎禮上動情地說:「正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巨大的發展和史無前例的開放,才可能讓我這樣一個建筑師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多的機會去進行艱難的建筑實驗。」
第三,如今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堅定支持全球化的國家。
2025年的普利茲克獎頒獎詞,不僅說「在劉家琨的作品中,建筑環境和自然環境相互依存,遵循了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和傳統」,也說「與此同時,他將本土和全球維度相結合,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這世界上不曾有一個國家擁有過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但中國同時集齊了三條。對于中國建筑師來說,文明傳統是取之不盡的源泉,超大規模的城市化是高強度的訓練場,全球化提供了遼闊的視野。
在這樣一個能量場,不可避免地要冒出一批才華橫溢的建筑師。
祛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有濃重的普利茲克建筑獎情結與諾貝爾文學獎情結,因為一直不曾得到;一直到2012年,王澍得了普利茲克獎,莫言得了諾獎,才雙雙填補了空白。
反觀日本,他們有2位作家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1968年)與大江健三郎(1994年);他們有9位建筑師得了普利茲克獎,丹下健三(1987年)、槙文彥(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2010年)、伊東豐雄(2013年)、坂茂(2014年)、磯崎新(2019年)與山本理顯(2024年)。
日本的建筑與文學,比中國強大?當然不是。
如果以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94年諾獎得主)或韓國作家韓江(2024年諾獎得主)為基準,那么中國至少有100位作家可以得諾獎。
如果以英國作家石黑一雄(2017年諾獎得主)為基準,那么中國至少有10位作家可以得諾獎。
所以,別把諾貝爾文學獎與普利茲克建筑獎看得太重——它們是挺不錯的獎項,但終究只是一塊獎牌與一些資金而已。
你當然可以祝賀2025年的劉家琨,或2012年的王澍與莫言;他們很值得尊敬,但沒有必要因為他們得獎而高看一眼,因為中國還有不少跟莫言水平相差無幾的作家,還有很多跟劉家琨或王澍水平相差無幾的建筑師。
一個超大的能量場
還是得再強調一下,省得你們誤解我:我們完全沒有貶低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意思;普利茲克建筑獎是一個挺不錯的獎項。
還有一個巧合,可以隨意說說:已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兩位中國建筑師,劉家琨是在成都,王澍是在杭州;今年的兩個大IP,「哪吒2」也是誕生在成都,「DeepSeek」也是誕生在杭州。
如今的中國,除了北上廣深這四座支柱城市,似乎成都和杭州也正在漸漸成為新成長起來的兩座支柱城市。
如今的中國,是有這樣的問題或那樣的麻煩,但你不能否認中國是一個超大的能量場:中國跟紐倫巴東差不多水準的城市,還會更多;中國有資格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至少有100位;中國有資格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建筑師至少50位……
你也可以翻一下
我們昨天寫的那篇文章
2025/3/5
主編-何玲 影像總監-費嘉
編輯-盧丹婷 編導-沈奕飛 攝像-王德正
商務總監-周慧慧 總策劃-王冬鶯 總編輯-劉德科
點擊「大國神游」它或許是你的一個寶藏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