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164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來源:硅星人Pro
作者:summer
近日,寬闊筆直的華強北步行街上,人流如織。一貫匆匆的人群罕見地匯聚在了一起,用手機、相機層層包圍著一個正在獨立行走的人形機器人,不斷有人上前靠近打卡。
稍后,這個來自深圳當地具身智能企業“眾擎”的機器人,憑借靈活自然的行動,讓相關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廣為流傳,甚至引得英偉達工程師在X平臺上感嘆,“這是真的嗎,還是Sora或者什么生成的?”
從表面來看,這是在人形機器人高熱行情下的一次企業街頭展示秀,但實際上背后卻牽扯到人形機器人的跨城競爭。
01
深圳和杭州的“科技對決”
“聽說宇樹要開箱”
一位華強北賽格的商家劉輝(化名)說道,“其實一開始是我們商場的商家,搞了一個宇樹機器人的到貨開箱儀式,結果不知道怎么傳出去了,當天下午眾擎就被派到華強北繞了一圈,街道也口頭倡導我們,后面也要多支持深圳當地的企業。”
在深圳當地,眾擎成了被拿來與宇樹對標的企業之一。而他們也的確有諸多相似之處。最直觀的,就是產品同樣極低的價格,據劉輝介紹道,宇樹G1售價9.9萬元,而眾擎的一款人形機器人pm01商用版定價在8.8萬左右,且和宇樹一樣面向商業和教育市場,甚至有更多種姿勢表現。
不久前,深圳眾擎機器人發布的視頻中,機器人原地起跳,完成了全球首個前空翻挑戰!
除了產品定位相似,兩家的創始人背景也有相似之處。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曾短暫地在位于深圳的大疆工作,而眾擎是深圳土生土長的企業,創始人也是深圳物聯網公司安信可的創始人趙同陽。
另外,在開啟人形機器人創業之前,兩者都積累了高性價比的四足研發經驗,宇樹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四足機器人,而趙同陽也是從四足機器狗開始,而后被小鵬汽車收購,與何小鵬一起成立了鵬行智能,開始做人形機器人。
兩者在資本市場的熱度自然也不低,宇樹早就成為了投資人想投也投不進去的存在,而眾擎在2月剛剛獲得了來自中東的數億元投資。
02
人形機器人熱席卷各大城市
過去一年,隨著AI與硬件的結合,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巨頭與創業公司爭相布局的賽道。盡管機器人的“大腦”問題還沒有解決,但供應鏈的階段性成熟則讓“身體”的成本大幅下降。全球資本市場對具身智能的熱情推動了研發和制造的投入,加之宇樹在春晚舞臺的出圈,也引發了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度。
在這樣的節點下,各個城市都動了起來。過去一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各自出臺了具身智能政策,從資金、場地、人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每個城市都想要有自己的宇樹,被輿論討論的“錯過了宇樹,又錯過了DeepSeek的深圳”更想要。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53億元,同比2024年實現翻倍增長;到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達到750億元,將占世界總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
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統計,2023年至2025年3月5日,共有1171家與機器人相關的公司完成了1623起融資事件,2440家機構參與投資,順為資本(投資事件24起,涉及項目 17個)、紅杉中國(19起,14個項目)、奇績創壇(19起,17個項目)、深創投(19起 ,8個項目)等投資機構活躍,可統計到的投融資總額為217.77億元。
圖源:AI生成
深圳扶持自己的機器人公司,戰略意圖也很明顯。不止眾擎,還包括更多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企業等等,它可以憑借這些全球最完善的電子產品供應鏈,為人形機器人提供從設計到制造的全套能力,復制過去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
“前幾年華強北就在搞人形機器人中心,招商邀請入駐,最后沒辦起來,但現在呢,機器人商家越來越多了,甚至商場里可以看到華強北自產自銷的人形機器人。”劉輝說道。
03
每個城市各有所長
在強大的供應鏈生態支持下,如今在華強北,你可以在方圓幾公里的范圍內找到一個人形機器人所有零部件的供應商,從電機、軸承到減速器,組裝出一臺機器人。 但從性能、成本控制綜合來看,當前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夠完全獨立控制人形機器人的全產業鏈。
核心電機和高精度減速器可能在江蘇,激光雷達和芯片在深圳,執行器在浙江,傳感器在廣東......總體來說,以汽車工業和高端制造業為基礎的長三角,有完整的機械制造產業鏈,更側重于工業機器人和高端制造領域的應用,注重硬件零部件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而以消費電子和信息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珠三角,在電子零部件制造能力突出,尤其是在視覺傳感器、力傳感器、激光雷達等領域優勢明顯,注重電子零部件的集成化。
這也意味著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發展機會:深圳的優勢在于產業鏈完整度和制造效率;北京憑借算法和人才優勢,強調技術深度和基礎研究;上海則以產學研結合和工業應用為特色,注重制造精度和工業場景落地;杭州可以借助互聯網氛圍,帶動軟硬結合的開放生態。
圖源:AI生成
對人形機器人企業而言,這樣的產業鏈分布意味著必須整合全國資源。近期,宇樹科技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相繼成立新公司。
城市之間的訪談交流活動正在密切進行,現在還遠未到淘汰賽或內卷賽的階段,“杭州在創新和小批量生產研發這塊走在了前面,但要大量采購芯片等,還是離不開深圳的供應鏈。兩地根本不可能完全分開,懂行的人都明白,深圳和杭州更多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華強北賽格的一位機器人商家說道。
所有人面對的同一個難題,就是人形機器人仍然未達到量產標準。
由于研發周期長、投入高,一個樣機從零到一至少需要數千萬投入,而量產則需要上億資金。相比純軟件AI項目,具身智能的資金門檻高出數倍。同時,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當前階段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仍不明確,商業模式尚未驗證。更關鍵的是,從樣機到量產還有一道巨大的鴻溝。
“我們以 1萬臺為量產標準。宇樹還好,現在訂單排得滿,市場上也應該達到了1萬臺左右。但是眾擎在備的物料不多,還得四月底備齊。”一位接近眾擎的人士透露。
而之所以量產困難,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技術還不夠成熟,一方面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仍未完全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大腦智能技術也沒有迎來重大突破方案。既然這些產品還未成熟,那么應用場景也就不明確,從研發——生產——商業化的鏈路未連通,產業的快速迭代與爆發也就無從談起。
“最近經常接到咨詢家庭保姆、家務機器人的客戶,而且是特意從很遠的地方如新疆、香港、西藏等地方來深圳找貨源的。”一位華強北機器人商家趙慶感嘆道,“他們基本都是通過短視頻或者自媒體頻道看到的類似產品,被AI創作的視頻誤導了,把人形機器人想得太完美了。”
面對過于樂觀的熱情,趙慶已經開始擔憂,“我只能給他們說,人形機器人做家務、帶孩子在五年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算進廠打螺絲,也輪不到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工業級標準的生產車間,別說一個站都站不穩的人形機器人,哪怕是機床有一點震動都有可能導致加工精度的誤差。你說在物流上用于分揀還有可能,但是,分揀機器還有更成熟和廉價的方案。”
圖源:AI生成
目前來看,人形機器人的出貨場景還是為了研發教具,應用在高校、研究機構、創企,另外就是春晚表演之類的商用市場,需要這樣一個高科技產品來做展示。在春節后,現貨稀少的宇樹機器人最高的時候租賃單價炒到了1萬5一天,而現在回溫到了6千元一天的水平。
此外,從研發制造角度來看,企業們還有一種更具體的擔憂,來自于行業技術路線和操作系統標準的未統一。目前,各家企業在小批量生產階段(100臺以內)都能應對自如,但要實現規模化量產,標準不統一就成了巨大障礙。
“一個企業不可能僅靠百臺級別的產量實現商業可持續性,但在擴大規模前,必須解決二次開發接口的標準化問題。這類似于手機行業的生態系統差異——安卓、Type-C與蘋果接口各自成體系。沒有統一標準,企業就不敢貿然量產,因為擔心技術路線被市場淘汰。行業普遍期待國家層面制定統一標準,或者中國標準能夠獲得國際認可,成為全球標準。”一位從業者說道。
在這一背景下,從政策層面推進建立行業標準,可能才是以機器人之名的城市間競爭最重要的意義。
文章來源:硅星人Pro(作者 | summer)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家政行業:吸納量最大的就業新賽道 ?
3-10
“杭州六小龍”是從孵化器里出來的嗎?
3-7
“內卷焦慮“時代,“陪伴經濟”成為商業新驅動力
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