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土拍已經預告了,看到群友開始預測樓面價后面要賣多少,配合最近大家對很多項目的售價和樓面價比對,正好就順著這個話題聊聊。
土拍內容
2025年第一場土拍,出讓7幅地塊,其中4幅純商,起拍總價16.15億。
分析:對于這次的土拍,由于去年底清庫存結束,所以今年的土拍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老面孔不多,由于近期市中心舊改才啟動,還無法立刻上架,所以給出的土地基本都比較袖珍。
這也能解釋為何近期每個區都發布巨型舊改,只能說實在沒有好地拍了。
對于4幅住宅用地,位置都不算太差。
宗地2025-01,位于鼓樓,周邊即保利天瓚,樓面價25764,容積率3,目前精裝售價4.3W左右,賣得不理想。
作為對比,地塊容積率更低,樓面價2.14W,少了4.3K,只不過地塊更袖珍,如果按目前天瓚的行情,項目上市的精裝售價應該4W左右。
宗地2025-02,位于二內晉,周邊有幾個地塊,最大的是榕發錦珹大觀,樓面價1.83W,容積率3.57,不遠處新榕亦川,樓面價1.85W,容積率2.2。
項目樓面價1.57W,與北側的福厝·紫陽縵宸接近,如果去對比外圍的東區,這個價格也基本持平近期拿地的榕發和福厝。
而對于前幾年的東區,樓面價基本都在2W以上,售價3W+,換言之這個樓面價,實際售價完全可以在3W以下。
宗地2025-03,位于五四北,周邊就是前幾年最代表的熱銷盤,綠城海棠映月,容積率1.6,樓面價14848,當時綠城在無數家房企中搖號拿下,售價2.67W,瞬間清盤。
這次的地塊給了第四代加持,同時容積率1.4,限高36米,沒有21米以上要求。
這樣優秀的指標,最終樓面價9915。
地塊指標和金山北地鐵置業兜底的元璟TOD非常接近,不過那幅地塊1.66W,五四北低了接近7K。
如果套到海棠價格計算,1W不到的樓面價,賣2.2W都能賺錢,加上這幅地塊面積還不算袖珍。
只能說一切誠意可能都是為了挽留其他房企。
宗地2025-04,位于金山,不同于去年金山地塊都位于高宅、工業區等,這幅純商位于金山核心居住區。
奈何給的劃片是四附小,沒給金山小,只能說還是有點原則。
目前金山雖然待上市新盤不少,不過實際區位吸引力并不算高,這幅地塊樓面價1.38W。
周邊綠軸舊改的純商地塊,樓面價都在2-2.2W左右,最終售價3-3.6W。
相當于住宅區樓面價跌了7K左右。
綜上,從這次的四幅住宅地塊來看,基本在自身的板塊里面都尚算優質,只不過除了五四北外,都過于袖珍,開發空間不大,預計還是國企兜底或者不知名企業拿下,至于五四北誠意滿滿的地塊,個人感受,幾大知名房企可能還是不會拿。
面粉價格
看到土拍樓面價持續下跌,拿地還是以兜底為主,這時候結合群友的討論,反而大家對地塊未來定價都覺得不會低,原因也很簡單,近期國企上市的新盤,普遍價格不低。
正好趁此機會,盤點一下這幾年的地塊數據,整理2020年至今的純商地塊(個別安商),樓面價和當年開盤均價的對比,以及所謂的備案價等。
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安商地塊,經常會受到可售樓面價,對于純商其實同樣存在特殊情況。
其中以高比例配建商業面積的地塊,都會出現成交樓面價偏低的情況。
當然還有配建幼兒園等,所以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個人手動調整了部分樓面價(計算公式:商業是住宅樓面價的70%,個別代表盤有公租房,計算成本4K),不好計算的標黃了。
隨后就是建安成本,以及精裝成本的計算等
建安3000基數,改善盤:+0.1-2
精裝1500基數,改善盤:+0.1-2
額外基數1500,系數:
第四代:0.2
TOD:0.2
大盤:0.3
新規:0.1
當然實際系數都是個人隨意評的。(有出入以自己為準)
最終就是保本公式,參考ai的公式計算:大概就是拿地價*1.28+建安成本+精裝成本=保本價。
備注:這里面其實還是存在偏差,比如這2年樓市低迷,去化周期拉長,營銷+財務成本更高,特別分銷加持下,元素過多就忽略了。
數據定調之后,看看最終情況:
從表格來看,由于參考的是開盤那一年的均價,所以實際利潤率遠低于表格,畢竟不少項目隨后就是降價,幅度還不小。
這么多項目分成幾個點聊:
1、建發:前幾年建發在福州操盤不少,都是改善盤,更是快速著名,項目最代表的建發養云,從計算公式來看,這個項目基本是沒賺錢,無非依靠短期熱銷沒虧本,當初還是頂著額外加價賣。
隨著養云出圈后,建發在福州的利潤率就上來了,基本都做到利潤率20%左右,其中在奧體的縵云、鼓樓的臻園更是代表。
也有虧本的代表,君蘭和鳴,給的售價3.5W計算,建安都按最低,這樣都不能保本,實際虧得更可怕。
此外,這2年建發在鼓臺拿地,從目前售價來看,也是難保本,這是最特色的一點。
在樓市遇冷之后,拿下鼓臺純商,結果是難保本,這里面不止是建發,同期拿地的芝蘭月華等,也基本如此,除非這些項目的實際成本遠低于個人瞎猜,否則都是賠本賺吆喝。
加上目前鼓臺改善賣得也不理想,反而造就了一個現狀,2023年底到2024年初,那一波鼓臺大量供應拿地的房企,可能都被套了。
2、小項目:前幾年有些小地塊受到追捧,從利潤率來看確實不錯,代表有幾個,海棠映月、萬科金域緹香、華林雍璟、建發臻園等。
這些項目的特色必須是短時間內熱銷清盤,畢竟小盤的成本均攤會被拉高,一旦偏差,利潤就沒了。
3、東區、金山:這兩大熱點區域,前幾年大部分新盤都套了,金山的綠軸舊改,天序、紫金、天樾、璽云,基本都沒賺到錢,破2W的樓面價,實際售價都很難支撐。
東區例子更多,從養云開始、桂語、君樾府、叁號院、君蘭、云上、璽悅、天琴湖、攬湖郡等。
全部都是2W以上的樓面價,不少還突破2.5W,能少虧早清盤是最明智,后來的結局大家也都看到,好幾個項目后來就是大幅下降,對比當初的樓面價,售價都快持平了。
綜上,對于前幾年的樓市,20年的金山、21年的東區、23年底的鼓臺,拿地大概率都要被割,此外的時間,其實大部分項目還是有一定利潤可賺。
后續項目
既然都盤點了已經上市的項目,那就盤點那些還未上市,或者近期剛上市的項目看看:
分析:系數依舊是個人隨意評的,盡量給高了,鼓臺都給1.6左右,相當于建安4800,已經對標目前鼓臺新盤同樣的價格。
從利潤率15%的售價來看,目前幾個待上市的項目,實際售價遠高于表格,換言之利潤率更高。
這里面有個項目代表,五四北的新投·映悅湖,1.8W拿地,100%確定是虧本了。
至于幾個鼓臺純商,相比于幾大知名房企而言,由于不是那兩場拿地,所以成本優勢更明顯,大概率可以賺。
所以回過頭發現,鼓臺開倉,一直兜底的國企,看上去上不了桌,最后反而得力。
目前的市場,國企壟斷市場后,即便看上去很多項目保本價很低,但是最終開盤價依然不低。
這也回到標題,以前土拍面粉會進一步影響后續市場,只不過如今市場,面粉其實早已經跌麻了。
奈何在二手已經崩潰的背景下,新盤市場還在支撐,只不過這樣支撐到底能撐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