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探索世界本質的過程中,規則是一個核心且關鍵的概念。規律,作為事物、現象或過程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定理,是人類基于對規律的認知所作出的主觀描述,牛頓定律便是用數學語言對引力規律的精準呈現。在科學體系里,規律和定理是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本質上,它們是人類對自然界各種規則的解讀與歸納。我們日常認定的合理之事以及客觀事實,大多都以科學為基石。科學的本質,就在于對各類規則進行深入探索、總結,并合理運用,以此揭示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與改造。
基于當下的科學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依照既定規則持續演變,萬事萬物皆有因果。這意味著必然存在一個最初的源頭。以人類自身為例,呱呱墜地時我們如同白紙,在成長過程中,生活環境產生了千差萬別的影響。環境一旦改變,我們也會隨之變化。
從生命起始階段來看,胚胎發育成嬰兒,每個精子與卵子攜帶的遺傳信息都獨一無二。在海量精子中,若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原本可能孕育出你的那顆精子,或許就無法成功與卵子結合發育成胚胎,最終誕生的生命便不再是你。自人類誕生至今,每一場戰爭、每一次災害,諸多因素致使部分人喪生,改變了一些人的婚姻軌跡,甚至導致他們選擇不結婚。生育時間或對象的改變,都可能使原本會誕生的個體發生變化。你因父母的結合而存在,父母又因他們各自父母的結合而存在,如此祖祖輩輩往上追溯,這漫長的傳承過程中,任何細微變故都可能影響祖輩的誕生。時間跨度越大,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越有可能決定你是否會降臨到這個世界。比如,一個本應在特定時刻死去的人倘若沒死,他后續的一系列行為,如結婚生子、日常飲食起居等平常舉動,都可能在未來引發連鎖反應,產生量變,進而改變整個發展走向。將視野放大到宏觀層面,種族滅絕、天外隕石撞擊、地球的形成、太陽系的誕生,乃至整個世界的起源,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變故,都會對后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波及未來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人類個體還是世間萬物,追根溯源,都與世界的起源緊密相連。
那么,世界的起源究竟是什么?若以奇點論之,奇點為何存在?若不是奇點,而是某種我們無法認知之物(暫且稱其為 W),W 又為何存在?追根溯源,必定存在某個東西作為一切的起點。可若繼續追問這個起點緣何存在,卻難以得到答案,于是便有了 “本來存在” 的概念。正因為 “本來存在”,世界才有了起點。這一 “本來存在”,沒有源頭,近乎于憑空出現。由此,我們可以提出一種觀點:存在一種無中生有的規則,正是它誕生了世界的起點。
再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假如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在全真實的虛擬世界,且沒有現實世界作為參考,那么他會將虛擬世界定義為現實世界。在現實中,水往低處流,而在虛擬世界,通過改變程序代碼,完全可以讓水往高處流。就如同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設置絕對零度來界定熱傳遞的界限一樣,在虛擬世界里,我們也可以設置一個界限或一種認知,讓水往高處流變得合理。既然虛擬世界能夠通過改變代碼來改變規則,那么現實世界同樣也有可能改變規則。結合前面提到的無中生有的規則,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規則許可,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能夠制定各種規則來定義虛擬世界,對于現實世界同樣如此。
實際上,我們所謂的現實世界與神魔所謂的神魔世界,只是在各自的規則體系下才顯得合理。合理的根源就在于規則的差異。我們必須明白,世界因規則不同而各異,規則是世界的核心。在探討現實與虛幻的關系時,它們在不同角度下變得模糊。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知世界,認為其是現實;而從他人的角度看,我們的世界或許就成了虛幻。現實與虛幻往往是基于自身角度對世界的定義,彼此之間可以相互界定。
我們所處的世界由各種規則維持平衡,推動世界在規則中演變。神魔世界同樣有其規則,讓一切在那個世界里變得合理,并在相應規則下發展。不管是現實世界、虛擬世界,還是任何想象中的世界,抑或是小說、電視中的世界,都存在規則。我們覺得某些世界不合理,只是因為我們以自身世界的規則作為對比。我們這個世界存在這些規則,為什么別的世界就不能存在不同的規則呢?以自己世界的規則去否定其他世界的規則,這顯然是荒謬的。
綜上所述,世界的本質是規則。只要規則存在,即便憑空出現、沒有源頭、沒有因果,一切也都有可能發生。人們常常糾結于因果,然而不斷追溯下去是沒有盡頭的,盡頭之處便是 “本來存在” 這個概念。科學是對規則的運用,但本身存在認知的局限性。我們不應局限于現有的認知,而否定其他可能性。規則是無限的,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無限的世界。請不要用我們有限的認知去否定一切!
在《對世界認知的思考,從而否定唯心唯物主義》這篇文章中,四個問題模糊了現實與虛幻。當現實與虛幻交錯,結合世界起點“本來存在”的這個概念,配合科學與規則,你們應該可以了解我說的規則。打破這個屏障,以規則認知世界,就不會再有唯心與唯物的爭論問題。規則是世界核心,同樣是心物主義的核心觀點。如果看到這里,若是覺得沒問題,麻煩你轉發一下!我希望,全新的哲學體系,心物主義這個名稱進入詞條。
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